美貌对人的意义

我在看美国人詹姆斯·道波尔著的《走出自卑》时,发现西方人的文化中有这样的价值观念:美貌—-人类价值的金币,智慧—-人类价值的银币。在东方,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中是不是也有这种价值观念呢?在《庄子·杂篇·盗跖》中有这么一段“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智)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价值观与西方人惊人的相似,都是把美貌作为人的第一价值存在,把智慧当作第二价值存在。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吾(孔子)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是说我们的孔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也会像我们普通人一样会被花言巧语、外表丑陋所欺骗。这是怎么回事呢?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以貌取人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对他很冷淡。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美貌与智慧这两种价值观是怎样影响人的判断与行为,连很优秀的人也不能例外。

虽说人不可貌相,但是,举凡古今中外的现实生活,美丽的容貌确实能左右我们对人的感觉、态度和行为。“美貌是一张通行证”,这一点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是屡试不爽。一般而言,长相漂亮的人往往更能得到别人的好感和接纳,办事比较容易。长相漂亮的更容易在辩论中获胜,在说服别人时成功率也比较高。在社交场合,有魅力的人相对来说显得更为自在和自信;在工作中,长相越出众,他们的劳动成果就越容易获得肯定,在待遇、提升等方面都会获得特别的优待。

美貌给人安慰、令人陶醉。对美的敏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天性。

心理学家也对此很有兴趣,于是就做了一些心理实验来探索美貌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1974年,心理学家兰德和赛格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些男人看几篇有关电视对社会生活影响的论文,要求他们看完后对论文作出“好”或“差”的评价。心理学家同时还告诉这些人所有论文都是某些女人写的(其实并非如此),每篇论文上都相应地贴着女性“作者”的照片,照片既有漂亮的,也有不漂亮的。结果发现,无论文章在客观上的质量如何,漂亮、有魅力的女人所“写”的文章往往被认为是一篇好文章。

在另外一个实验中,实验者让被试看三组“犯罪者”的资料,事先假设这三组“犯罪者”所犯罪行的程度相等。在两组资料后附有“犯罪者”的照片,一组照片上的“犯罪者”眉清目秀,而另一组照片上的“犯罪者”面目可憎,还有一组不附照片。然后请被试们充任法官,给这些犯罪者判刑。结果发现,被试对第一组多半判“无罪”,对第二组多判为“有罪”,对第三组则介于两者之间。

心理学家阿伦森组织大学生们进行关于教育改革问题的讨论,他把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们分为两组,请两组被试都听取一个女大学生的发言。这个女大学生在一个组发言时刻意打扮了一番,显得很漂亮;而在另一组发言时却换下了时髦的服装,改变了发式,不再具有在第一组发言时的吸引力。实验结果是,尽管发言内容相同,但她在第一组的发言更能说服人,使人改变态度。

许多事实业已证明,一个人的面貌俏丽或丑陋和他(她)能否获得成功并无必然的联系。但是美丽的容貌确实能左右我们对人的感觉、态度和行为,人们往往会凭对方的相貌而推测其人格及成就,从而发生偏差。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美貌的作用也是有限制的。

1975年,赛格尔和奥斯特夫让一些人假扮法官给一些女性被告判刑,在每个案卷上都附有被告的照片,其中有漂亮的女性,也有不漂亮的女性。一组案例是这些女性被指控犯有夜盗罪;另一组案例是这些女性被指控犯有诈骗罪。结果发现,“法官”对美貌的夜盗者判的刑期比对不漂亮的夜盗者判的刑期短,这跟前面兰德的实验结果相同。而对于漂亮的诈骗犯所判的刑期却要比不漂亮的诈骗犯要长一些。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法官”们认为诈骗犯是利用自己的美貌来获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美貌成为了犯罪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法官”们非但没有因美貌而宽容,反而更加严惩了她们。

学者们关于不同相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研究发现,那些相貌漂亮的学生,常常是学校里学习成绩较差者。加利福尼亚大学对6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了统计分析,发现漂亮的女生比一般女生的成绩低14分。“越漂亮的姑娘越容易受到社交约会的干扰。”从事这项研究的教授下结论说。因为漂亮的姑娘非常重视穿衣打扮,花费了不少时间;她们喜欢交际,易受别人的干扰和影响,分散了学习的精力。这样,她们就无法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漂亮的人常为自己的美貌所陶醉,所沉溺,在青年时代生活常常过得十分舒心,常受到别人的赞誉和格外优待,很容易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使得他们没有劣性刺激激发出的动力来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当他们自己真正开始进入社会,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独挡一面时,就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当他们韶华已逝,红颜老去,不再受到恩宠时,他们又会格外落寞伤感。

中国古代有“红颜薄命”、“红颜祸水”之说,美貌并不必然意味着快乐和幸福,也许它反倒成为了人生的障碍和难题。比如:杨贵妃因为美貌而在37岁被迫自缢身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进一步的联想与启示

美貌令人神往。从古至今,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关于它的问题;言情小说家们一直在提供关于它的描述;更有成千上万痴男痴女花费大量金钱、忍受饥饿、手术等痛苦与煎熬,疯狂地追求美貌。

然而,好花易逝,红颜易老。外在肤浅的美丽就如花朵般无法持久。尤其对于内在污秽的人,外在的美丽更是非常容易消逝。因为当人们看清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后,会迅速地疏远甚至厌恶这个徒有其表的人。所以,要追求美貌,更要追求有修养、健康、智慧,知识、才能、本领等有内涵有韵味的东西,人的内在品质会使美丽之花开放得更鲜艳、更持久。

即使一个人生来长相平庸,若他(她)肯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培养善良和耐心,他(她)仍然可以成为具有魅力、光芒四射的人。比如:赵本山、马云等,长相很普通,但是他们却靠自己独特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魅力。知识和美德会增加内在的魅力,然后显现于外,使个人具有令人不可抗拒的气质。

歌德说得很好:“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亲爱的你,如果有什么想法,不妨在留言中晒晒你的观点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