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蒙古|佚名:我的妈妈刘老师
原创作者:佚 名|内蒙古呼伦贝尔
我的妈妈刘老师
蒲松龄的《颜氏》里说,颜氏少惠。颜老先生教授女儿读书,过目不忘。说:“吾家有女学士,惜不弁矣”。老先生钟爱女儿,慨叹她是个男孩子就好了。每每读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老妈。我妈妈曾经也是她们村里的女学士。只可惜她的生命里,没有巨眼英雄颜老先生。不过坚韧的她勇敢地冲破一切,蜕化成蝶,努力把自己变成了英雄。我对妈妈很是敬服。据说,她们从小长大的那个小村子地处偏僻,异常地贫困。解放前夕出生的她,长到学龄,家里根本也没有意愿送她去读书。哪里有闲钱做那样无用的事呢?又是个女孩子更读什么书呢?因为在姥姥,姥爷的心里如石磨一样压着的是几个孩子嗷嗷待哺的嘴。书本又不是黍米,又填不饱肚子,读它有什么用呢?妈妈从小脑袋灵光,天资聪慧。那个破旧的学校里传出来的读书声,无限地吸引着她。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姥爷极不情愿地把她送去了学校。得来不易的这个机会妈妈太珍惜了。每一堂课,用后来妈妈的话讲:“眼睛都不敢眨一下,恐怕错过老师讲授的内容。”因为那时俺们中国大地,刚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从贫瘠的土地里讨一口吃的,汗滴禾下土,非常辛劳不易。妈妈从小很懂事,知道大人辛苦,踩着凳子烧饭烧水,完全是个小大人模样。白天帮着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一切,所以她只有利用早晚的时间勤奋读书。妈妈自我调侃,说那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的一切总归有回报,妈妈成绩一直很优异。就这样来到了初中学年。向左走?向右走?老师爱徒心切,几次上门做姥爷的思想工作。认为妈妈学习优异,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应该读高中,将来肯定能考个好大学。姥爷也想啊,可是钱呢?妈妈也知道家道艰难,思来想去,想折中一下,考师范。因为那时咱们国家,全民文化基础薄弱,急需大量师范类人才,所以读师范学校是全免费的。当妈妈忐忑着,把想法和姥爷说了。姥爷紧缩的眉头,更深了。姥爷说:“你一个女娃子家,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早点嫁了人,减少家里的嚼用。”妈妈后来给我讲,那一段日子,是她人生里,最不能忘记的痛苦岁月。她太想读书了,可是看着姥姥,姥爷越发佝偻着的身子,看着他们紧缩的眉头,她觉得自己很自私,不为爹妈考虑。放弃吧,自己又很不甘心。就这样的度日如年、辗转里,姥爷也是不忍心罢,同意妈妈读师范了。不过前提是每年需要八块钱左右零用,得自己想办法。妈妈说后来日子好过了,也感受着幸福,不过要说最幸福,最难忘就是那一天。姥姥爱女心切,看到女儿这样喜由心生、欢呼雀跃,说:“要是考上了,就给你做一条裙子。”妈妈废寝忘食地发奋读书,用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乌兰浩特师范学校。当她兴冲冲地把入学通知书拿给姥爷看,却没有看见全家一张笑脸。姥爷大口吸着他的旱烟,咳嗦得更厉害了。姥姥满面愁容,不住地唉声叹气,更不提裙子的事情了。因为开学了,就要离开家里去乌兰浩特报道。对从来没有远行过的她们来讲,那是非常遥远的地方。路费从哪里来呢?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喊上小舅舅,俩人上山了。妈妈决定挖草药,卖给供销社换钱挣路费,挣生活费。妈妈几年的师范学校的日子就是这样艰难地走过来的。因为没有厚褥子,厚棉衣,缺吃少穿,妈妈身体异常瘦弱,常常卧病。那她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仍然以最优异的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姥姥因为贫病交加、缺医少药,在妈妈还没毕业就去世了。后来妈妈参加工作后,把姥爷和小舅舅接到了身边。姥爷晚年的生活也算过得丰衣足食。这就是我妈妈的故事。妈妈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事情,我们总是鼻子很酸,想流泪,心疼妈妈,所以我们都很孝敬她。也不过五六十年的光景,旧颜换新貌,祖国大地一派繁荣,日新月异。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老百姓都过上了不愁吃穿、富足、安稳的幸福生活。日子富了,条件好了,现在的孩子们却学习的渴望和热情不如以前了。穿腻了耐克、阿迪;吃惯了珍馐美味的她们,怎么能体悟,没有鞋穿冻脚趾的痛,是什么痛呢?吃窝头希望能吃到撑是什么撑呢?我每和孩子讲,她有些烦,说:“不用忆苦思甜了,我知道啦。”哎。我今天写下这些文字,绝不是简单地在忆苦思甜。慢慢人生路,有坦途也有逆境。当我们身临绝境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我们的坚强、阳光心态、努力拼搏、咬牙坚持,都尤为重要。因为艰难跋涉翻过了这座山,山的那一边肯定会有最美丽的风景。这样努力过我们也不枉消此一生。这就是我妈妈,亲爱的刘老师给我的人生教导,并受益一生。
作者简介佚名,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
联系编辑投稿请扫描二维码152488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