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陕西有座“大雁塔”,有多少人知道大同也有座“雁塔”
雁塔建于明代天启四年(1625),原名文峰塔,位于大同东南城墙上,这是一座八角七级空心砖塔。对于此塔的建造有两种说法:说由于当时知府感觉此地寺庙林立,民族杂得功名的举子刻碑,民众也踊跃捐资不久塔就建成。此塔不仅保存了这些碑刻,而且也有利于东南部城墙的军事防御。二说大同城墙的东南部紧靠御河,这里水草丰美,鸟类众多。鸟类的生活规律十分有助于城郊农民预知天气的变化。建一高塔可以望尽大同东南御河一带,也便于准确观察鸟类的活动。此塔原高近20米,可以瞭望和警戒,夜晚登塔举一灯笼,很远就可以看见,对于远处的行人很有帮助。由于长年风吹日晒现塔顶已有残破,实际高度约17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从御河东面回大同城的商旅行人,大老远就可以看见这一高高矗立在城墙上的宝塔,说明他们不久就要到大同城了。
雁塔塔身下部坐落在宽阔的城墙上,有三层石塔座座上有塔身10数米高。塔身第一层辟两个门,其它六面各镶嵌碑碣一块。上刻大同历代举子的功名以及姓名住处,激励着读书人勤奋学习,第二层上各开四个门或窗口,其它四面为虚设窗口,各层所开的四个窗口,其方向按八面方位互相交叉更替。每层上部均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八个角各雕一组三个龙头昂首的转角斗拱,斗拱下衬有雕刻着几何图案的普板坊和阑额。斗拱上方仿木结构的砖雕飞檐,檐角出挑铃铎,每当铁铎迎风叮作响时颇有一番风趣。
雁塔的称谓颇有一番来历,据说当年东南城墙外御河流水潺潺,夏天到来,两岸柳荫萋萋,各种水草生长茂密.草丛中游鱼穿梭十分适合大雁、野鸭、天鹅等各种水鸟在此栖息。久而久之,这些候鸟已习惯于这大片水域的生活。夏去秋来,除了在此地消夏的大雁,野鸭等鸟儿要南飞越冬还有其他地方的候鸟在南飞途中也要在此地中转休息。这里的水草繁盛、鱼虾丰富,许多鸟儿吃得十分肥壮,便于它们长途飞行补充体力。在鸟儿南飞之前似乎有所依恋.总要多次围绕御河湾绕圈飞翔,久久不愿离开。随着气候的变冷,鸟儿不得不离开这里。
对于居住在城外的农民来说,这也是预知气候变化的最好办法,他们往往根据候鸟的活动安排自己的农事劳作,根据鸟的飞行、聚散他们能准确的预知未来天气的突然变化,如有时当天天气还很热,可以一夜之间一个鸟儿也看不到了,说明不久就要冷了,甚至要下雪了。由于此地栖息的大雁最多老百姓便以“雁塔”称之。
老大同人每到六月六要登高远望。这时亲朋好友,三三两两,扶老携幼拾级而上,在雁塔旁,学子们抚摸着那举子的碑刻,感受着先人的功业;妇女儿童们采着城墙上的艾草,寄予驱邪纳福;也有游人拿着望远镜凭远望,感受着古城的兴旺发达,还有不安分的人在上面攀梯登塔希望站的更高,望得更远…400年过去了多少英雄豪杰驻足于此,逝者如斯夫,不得
不感叹人生,雁塔现保存完整,有时间你去瞧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