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痹十法”与方药(下)

席宁 史利卿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继续学习商宪敏教授“治痹十法”:健脾益气法、补肾壮骨法、养肝补血法、通经活络法。

肖老师每日一聊

今日议题:“中医是不是一种文化?”

欢迎点个赞,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哦~👇👇

中医肖相如

中医是文化吗?#医师节 #中医 @微信创作者 @微信时刻
视频号
明天(8月21日)晚上20:00
肖老师继续与大家直播见面,你预约好了吗?
中医肖相如

将在08月21日 20:00 直播
视频号

商宪敏教授“治痹十法”:散风宣痹法、祛寒通痹法、除湿蠲痹法、清热散痹法、化痰散结法、活血祛瘀法、健脾益气法、补肾壮骨法、养肝补血法、通经活络法。

散风宣痹法、祛寒通痹法、除湿蠲痹法:“治痹十法”与方药(上)

清热散痹法、化痰散结法、活血祛瘀法:“治痹十法”与方药(中)

健脾益气法、补肾壮骨法、养肝补血法、通经活络法,如下:

07

健脾益气法

1. 概念

健脾益气法,即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补气药来扶助正气、强壮身体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

2. 治疗特点

诸痹患者,凡脾虚气亏、肢体麻木,均应辅以此法治疗。

着痹在治疗时,虽以除湿蠲痹为主,也要适当配合健脾益气以治其本。此即“脾运湿邪自去,气旺顽麻可除”,因麻属气虚,木属血亏、气虚气滞,气滞血瘀,经脉痹阻,则关节疼痛、肢体麻木。

久痹肌肉萎缩者,需重用健脾益气药。痹证兼见痰核、瘰块者,也可酌情配用此法治疗。

3. 临床表现

面色萎黄少泽,尪羸肉脱,神疲乏力,纳少迟消,便溏泄泻,或见肢体关节肿胀,沉重麻木,痰核瘰块,肌肉萎缩失用。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生化之源,脾主四肢,又主肌肉,若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化生精微,则气血乏源,形体失养,而见面色萎黄少泽,尪羸肉脱,神疲乏力,纳少迟消,便溏泄泻,肌肉枯萎而致肢体功能减弱。

脾虚不能健运,则水湿、痰浊内生,流注四肢关节、经络,而见肢体关节肿胀、沉重麻木、痰核瘰块。

脾虚失运则停湿生痰,精失所散,肺因之而虚,肺虚则卫外不同,外易感邪,内外合邪,病势倍增。同时,脾虚不能奉养先天,久之又致肾虚,终成先后天俱虚亏。

脉象软弱,舌胖质淡,有齿痕均为脾虚之征,苔白或水滑为内停痰湿之象。

4. 常用方剂

(1)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剤局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剤局方》):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桔梗、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

5. 常用中药

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茯苓

6. 注意事项与说明

(1)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均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黄芪、白术甘温,补气健脾;党参,甘草、茯苓甘平,补中益气。又白术燥湿利水,茯苓淡渗利湿,甘草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诸药,所以临证时应根据病情选用适宜药物配伍应用。

如体虚常易感冒者,用生黄芪配白术以益气固表;气虚血亏,肢体麻木者,用炙黄芪配当归以补气生血;脾弱气虚,肌肉萎缩者,重用黄芪,伍用党参;痰湿重者,用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甘草与党参、白术、熟地、当归同用,可缓和其滋补之力,使补益作用缓慢而持久;与芍药合用,即为芍药甘草汤,可柔肝、缓急、止痛;与温热药附子同用,可缓其热,以防伤阴;与清热药石膏、知母同用,可缓其寒,以防伤胃。

总之,甘草也是治疗痹证常用的一味药。

(2)在治疗痹证时,要注意辨别虚实标本,凡邪实标急者,纵有脾虚,亦要缓补,以防“闭门留寇”而加重病情;

如实邪虽盛,邪去未尽,而脾气已伤,可在祛邪之中,佐以健脾益气;如邪去正衰,症状稳定,病情缓和,可大胆补气扶正,久久投之,缓缓收功。

(3)在用健脾益气之品时,为防止因“虚不受补”而出现气滞胸闷、腹胀纳呆等症状,应少佐理气药,如陈皮、砂仁之类。

08

补肾壮骨法

1. 概念

补肾壮骨法即用具有温补肾阳、滋补肾阴、强壮筋骨作用的药物来补肾壮骨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

2. 治疗特点

该法主要以治疗尪痹及诸痹缠绵、久病伤肾、形体虚衰,筋骨失养者。

3. 临床表现

体质柔弱,病程较长,筋骨关节疼痛、变形。

偏于肾阳虚者,可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膝酸冷无力,五更泄泻,男子阳痿、滑精,女子宫寒不孕、月经衍期、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两尺尤弱。

偏于肾阴虚者,可见形体羸瘦、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入夜尤甚,或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舌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数。

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寄元阴元阳。元阳即肾阳,又称命门之火,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形体、蒸化水液,促进人身之生殖发育。

肾阳虚衰则温煦失职、气化无权,而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乃肾之府,肾阳不足则腰膝酸冷无力,肾阳虚衰,不能温养中土,运化失常,则致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尤盛之五更时,腹痛肠鸣而作泻。

肾阳虚,精关不固,则男子阳痿滑精;肾阳虚,宫寒气滞血凝,则女子不孕、月经衍期、小腹冷痛。

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尺弱均为肾阳虚衰之征。

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肾阴又称肾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能滋润形体脏腑,充养骨髓。

若肾阴不足,精不能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则形体羸瘦、腰膝酸软,髓海不充,脑失濡养则眩晕耳鸣;精血不能上荣于目,则视物模糊;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则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

肾阴虚,精少,不能化血,则经少经闭;肾阴亏虚,虚火内生,扰动精室,故男子遗精。

舌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数均系真阴枯涸,虚火内生之象。

4. 常用方剂

肾气丸(《金匮要略》):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杜仲、枸杞子、菟丝子、肉桂、附子、当归、鹿角胶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

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肾气丸、右归丸均有温补肾阳的作用,肾气丸兼能化气行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而右归丸纯补无泻,重在温补肾阳,兼益精血,即前人所谓“扶阳以配阴”之法。

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此三方均有滋补肝肾之功。

六味地黄丸为补阴的主要方剂,不仅能滋补肝肾,且能补益脾阴,为三阴并补之方。左归丸为纯甘壮水之剂,滋补力量较六味地丸为大,用于精血亏损、津液不足之证,而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之力雄。

5. 常用中药

地黄、山茱萸、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肉苁蓉、狗脊、续断、桑寄生

6. 注意事项与说明

(1)熟地、山茱萸性微温,长于滋补肝肾之阴。

肉苁蓉性温,桑寄生性平,两药为平补之剂。桑寄生补肝肾而祛风湿、强筋骨。肉苁蓉补肾助阳,兼能润肠通便。

补骨脂、骨碎补、续断、狗脊、淫羊藿性温而补肾阳,其中骨碎补、续断能活血通脉,骨碎补能祛骨风,淫羊藿、狗脊能祛风湿,淫羊藿能强筋骨,狗脊能壮腰膝。

(2)痛痹、尪痹患者出现肾虚的症状及筋骨变形时可用补肾壮骨法。

由于这些患者素日阳虚阴盛,又以感受风寒湿邪中之阴邪为主,故临床所见以肾阳虚为多。在补肾时当以温补肾阳为主。

但还需注意阴阳互根、阴生阳长的相互关系,切不可妄用、过用温补药,而应阴中求阳,于补阳之中,兼顾补阴。

且补阳之药每多辛燥,容易燥伤肾阴,故要阴阳兼顾,即甘温补肾阳的药物与甘润补肾阴的药物同用,如景岳所说:“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当尪痹患者在疾病某一时期表现以肾阴虚为主证时,由于其本为阳虚阴盛,故施治中切勿一味滋阴,而要阳中求阴,适当配伍补肾阳的药。

(3)大多数尪痹患者常见肾虚寒实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痛,两腿无力,喜暖怕凉,关节疼痛、肿胀,僵挛变形,晨起关节发僵发皱,筋短骨重,肢体屈伸不利,舌苔白,脉沉尽弱,此乃肾虚为本,寒盛为标,补肾是治疗尪痹的重要治则。

但还有一部分尪痹患者在不同阶段出现肾虚标热之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大,僵挛变形,屈伸不利,或局部灼热,皮色发红,喜将患肢放置被外或敷贴凉处,但久放之后又觉疼痛加重,仍欲着被喜暖,可伴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溲黄便涩等全身症状,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而腻,脉滑数或兼沉兼细,尺脉多沉小。

此系邪气郁久化热,本虚标实,初看似热痹,但与热痹不尽相同,治疗应根据正邪的虚实多寡,在补肾的基础上配伍清热除湿,而不能孤投清热除湿通痹之剂。

(4)有的患者需补肾阳,而又兼阴伤,阴虚有热,不宜纯补阳者,或久服补剂,虑其助火化热,应在补肾之剂中佐入知母、黄柏,取其苦以坚肾、寒以除热之意,以减少燥热之弊。

09

养肝补血法

1. 概念

养肝补血法即用具有养肝补血作用的药物来养血濡筋,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

2. 治疗特点

治疗平素血虚,复又感邪而患痹证者,或久痹不已,日久气虚血亏而肝血不足者。

3. 临床表现

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耳鸣,眼目干涩,视物模糊,心悸失眠,肢体麻木,筋脉挛急,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经闭。舌质淡,脉细。

《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由脾胃水谷之精微所生化,行于脉中,周流全身,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对人体各部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即《难经·十二难》所谓“血主濡之”。

《素问·五脏生成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摄”。《灵枢·本脏》“血和则……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

肝主藏血,肝血不足,阴液不能上承,头目失于濡养则面色萎黄、口唇苍白、头晕耳鸣、眼目干涩、视物模糊。

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血虚,四肢经筋不得濡润,则甲床苍白、肢麻筋挛;血虚,血海空虚则经少经闭,月经量少而色淡。

舌淡脉细均为血虚之征。肝肾同源,肝阴与肾阴互相资生,盛则同盛,衰则同衰,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而肝阴不足,亦使肾阴亏虚。

4. 常用方剂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黄芪、当归

5. 常用中药

熟地、当归、白药、川芎、阿胶

6. 注意事项与说明

(1)熟地味甘微温,养血生精,滋补肝肾,是最常用的滋阴补血药,辅以当归,补血养肝,佐以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行气,四药合用,共奏补血和血之效,从而血充脉通,使营血调和、气血畅通。

当归性温主动,能补血活血,通经活络,白芍微寒主静,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故寒痹宜用当归,热痹宜用白芍,由于肝血不足、筋骨失荣,而见肢体拘急、屈伸不利者,可用芍药配甘草、伸筋草。

(2)熟地性黏腻,常腻膈有碍消化,故久服熟地者,宜用砂仁拌熟地,或佐以少量砂仁。凡脾胃虚弱者,应配伍健脾和中助消化之品,以免伤脾碍胃。

凡痰湿中阻,脘腹胀满、纳少便溏者,不宜用熟地等滋腻补血药,应先健脾和胃、化痰利湿,再行养肝补血,以扶正或正邪兼顾。

(3)前人谓:“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气能生血”。故应用补血药时,常配伍补气药,如党参、黄芪之类以益气生血,增强补血效果。

尤其是气虚血虚患者,治当补气生血,使阳生阴长、气固血充,重用黄芪为主药,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辅以当归,养血和营,两药相配,能补气生血。

10

通经活络法

1. 概念

通经活络法即用具有通经活络作用的药物来治疗痹证的一种方法。

2. 治疗特点

不论致成痹证的原因是风、寒、湿、热之邪,还是痰浊、瘀血阻滞,或伴气、血、阴、阳之虚,都必有血脉痹阻不行,故任何痹证的治疗,除需针对病因,治以散风、驱寒、除湿、清热、化痰、活血祛瘀等法,还应辅以通经活络。

3. 临床表现

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麻木。

4. 常用中药

秦艽、豨莶草、络石藤、金银藤、松节、伸筋草、木瓜、海风藤、千年健、透骨草、姜黄、鸡血藤、桑枝、海桐皮、穿山龙、老鹳草。

5. 注意事项与说明

(1)根据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麻木的特点、部位来选择合适的通经活络药,由于这些药在方剂组成中一般是佐使药,起辅助治疗作用,故只介绍常用药,而无代表方剂。

(2)秦艽、络石藤性微寒,豨莶草、金银藤性寒,多用于热痹。四药均有祛风湿、通经活络作用。

豨莶草入肝肾,祛风湿,生用苦寒,蒸制后甘温,兼益肝肾,去肝肾之风。金银藤清经络中风湿热邪而止痛。

(3)松节、伸筋草、木瓜、海风藤、千年健、透骨草性温,祛风湿、通经络。多用于风寒湿痹。

松节、透骨草止痛效果较好。伸筋草、木瓜舒筋活络,木瓜兼能化湿和胃。千年健祛风湿、健筋骨,且止胃痛,故痹证而有胃痛者宜用之。

姜黄、鸡血藤温通经络而活血,姜黄外散风寒,内行气血,长于治上肢痹痛。鸡血藤行气补血,用于血虚血瘀之关节疼痛,手足麻木尤佳。

(4)桑枝、海桐皮、穿山龙、老鹳草性平,均能祛风湿通经络。

穿山龙舒筋活血而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桑枝、老鹳草可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麻木。

(5)根据疼痛、麻木部位选用适宜引经药。

上肢部位以肩肘为主,可选羌活、川芎、姜黄、桂枝、桑枝;下肢部位以膝踝为主,可选牛膝、木瓜;

颈项部位,可选葛根;腰脊部位,可选桑寄生、杜仲、狗脊、老鹳草;全身可选鸡血藤、海桐皮。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商宪敏内科方药心得》,席宁、史利卿主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5。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韦玉英主任医师经验方(内服药)9首

    韦玉英主任医师经验方(内服药)9首

  • 侏儒症的中医治疗

    侏儒症的中医治疗

  • 眩晕的辩证治疗

    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的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眩晕多见于中老年 ...

  • 一、中药复方配伍规律 柴松岩

    一.中药复方配伍规律 1.基本配伍 诸补法--滋阴养血.健脾益气.温肾助阳,及化法--活血化瘀,是柴松岩辨证治疗卵巢早衰的最基本治法.对柴松岩治疗卵巢早衰中药复方选用药类的研究表明,补益药类.活血化瘀 ...

  • “治痹十法”与方药(上)

    导读:今天学习商宪敏教授"治痹十法"的前三法:散风宣痹法.祛寒通痹法.除湿蠲痹法. 肖老师每日一聊 今日议题:"中医该分科吗?" 欢迎点个赞,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 ...

  • “治痹十法”与方药(中)

    席宁 史利卿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继续学习商宪敏教授"治痹十法":清热散痹法.化痰散结法.活血祛瘀法. 中医肖相如 何为合格的医生#医生@微信创作者 @微信时刻 视频号 本周六( ...

  • “治痹十法”与方药

    痹者闭也,为阻闭不通之意. 痹证是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病,以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部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等处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特点. 商宪敏教 ...

  • 治痹十法与方药

     痹者闭也,为阻闭不通之意. 痹证是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病,以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部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等处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特点. 商宪敏 ...

  • 治肺十法及相关方药

    呼吸道疾病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肺系疾病具有患病率.致残率高的特点.近年来,中医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优势凸显,中药防治流感.改善肺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有鉴于此,中医临床工作者对肺系疾病理法方 ...

  • 老医心得:叶天士治肾十法

    中医书友会第137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老中医俞岳真先生,于叶天士先生之理法方药,研求有年,切磋琢磨,用之临床,而沉疴立起.俞先生采集叶氏之医案,筛选整理,成为诸法,后人不明叶氏之理 ...

  • 赵绍琴辨治湿热证十法

    赵绍琴辨治湿热证十法滨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赵秀玲 (一)芳香宣化法(上焦) 暑热之邪袭于外,湿热秽浊蕴于中. 症见:头晕身热,周身酸沉乏力,胸中气塞,脘闷咳嗽,小便黄赤.舌苔白腻而滑,脉濡滑. 此湿温初 ...

  • 刘渡舟论治心脏病十法

    胸痹心痛是指由于正气亏虚.气滞.瘀血.寒凝.痰浊,心脉痹阻不畅,以膻中或左胸部憋闷疼痛病证.轻者胸部沉闷或隐痛,或膻中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绞痛,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 ...

  • 【赵绍琴:辨治湿热证十法】

    (一)芳香宣化法(上焦) 暑热之邪袭于外,湿热秽浊蕴于中. 证见:头晕身热,周身酸沉乏力,胸中气塞,脘闷咳嗽,小便黄赤,舌苔白腻而滑,脉濡滑. 此湿温初起之证,宜芳香宣化方法,鲜佩兰10克(后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