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死前幡然醒悟,终于领会了做官真谛,遗言让后世官吏受尽启发
秦始皇建立的秦朝虽然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影响却很长远。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当时制定的很多制度,例如郡县制,考核制等也一直延续下去,就连刘邦这位反秦的“罪魁祸首”,也并不反对秦朝的大部分制度,只是让萧何进行了一些改进。
秦朝的制度之所以会有这样变化的生命力,乃至被现代人延续使用,是因为开创这些制度的人,都具有出色的能力和眼光。商鞅和李斯就是这些闪烁的群星中,相当璀璨的两颗。
然而,这两位大才的结局都下场惨淡,商鞅最后车裂而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李斯的结局比商鞅更悲惨。
根据《史记》与《战国策》记载,商鞅因为推行变法触及到了当时贵族的利益而被当时的贵族记恨。后来新的秦王上位,这些贵族趁机闹事,陷害商鞅而死。尤其是秦国公子虔等人,诬陷商鞅谋反,再加上年轻的秦惠文王担心商鞅居功自傲,功高盖主,于是,真的开始追捕商鞅。商鞅被逼无奈,开始作乱,反而被秦惠文王等人抓住口实,最终落得车裂的下场。
由于,秦惠王对商鞅采用的是车裂的极刑,于是,秦国有很多人为商鞅鸣不平。但是,商鞅确实最后有触犯秦法之嫌,最终,他为自己的改革的法律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与商鞅相反,李斯的结局总会给人一种讽刺的感觉。这是因为,李斯与商鞅相比,失去了一份初心,也失去了一份对秦朝的忠诚。
李斯早年在楚国做小吏。当时,楚国屈、景、昭三氏世袭官职,楚国又有封王子为令尹的惯例,所以,李斯这样的人才就很难获得上升空间。因为不甘心,李斯毅然来到了秦国做官。从郎官到长史到客卿到廷尉,李斯凭借着自身的才能,一步步上位,最终成了大秦丞相。
秦始皇建立秦朝的过程中,李斯功不可没,秦朝还是秦国时,他劝说嬴政用金钱收买六国重臣。赵姬之乱时,他劝谏嬴政不要赶走这些人才。郡县制等制度,也有他的提议。可以说,为了秦国乃至秦朝发展,出过不少力。
但是,李斯本人并不是光明磊落的人。在他维护自身权力的过程当中,他也设计了不少人,韩非子就是其中之一。
相传,韩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门下的弟子,在稷下学宫,他们一同学习了不少治国救民的方法,包括法家的各种知识。韩非子是韩国的公子,也是后来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传递出来的法、术和势相结合的思想在当时也备受国君们的认可。但是,这样一个人却并没得到韩王的重用,入仕秦国后,也被秦王杀害。
韩非之所以会落得这样的下场,据说跟李斯有很大的关系。李斯在楚国辞职之后,就来到了秦国,开始给嬴政出谋划策,也废除了分封制。后来,李斯在嬴政面前,就成了红人。韩非被秦始皇请到秦国之后,李斯特别慌,生怕自己的职位被抢走。所以他特别嫉妒韩非子的才能。
一次,李斯在嬴政面前挑拨是非,诬陷韩非子是韩国细作,最后导致韩非子入狱。韩非子入狱以后,李斯担心秦王对韩非心软,于是提前下毒害死了韩非。
不过,也有的说法表示,李斯之所以会下毒害死韩非子是嬴政的主意。因为嬴政厌恶韩非想要保存韩国,所以,就借李斯的手来杀害韩非子。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能看出李斯跟韩非子的死有莫大的关系。
嬴政去世之后,李斯为权势投靠赵高,联合赵高和胡亥害死了扶苏。接着,秦二世登基以后,赵高进谗言诬陷李斯,李斯最终入狱。入狱以后,他被除以五种大刑。先是脸上刺字,再割鼻子,再砍掉所有脚趾,接着活活用竹板不停抽打。在受尽这些折磨以后,李斯被腰斩。
行刑之前,李斯给自己的儿子留了一句千古名言: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想与你再牵着咱们的黄狗,一起出上蔡的东门,共同去抓兔子。可惜没有机会了!
从李斯留的这句话里能看出,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跟自己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他最渴望的其实还是自由。值得一提的是,李斯的这句话太过悲伤感人,又被后世创造了两个成语。一个是“东门黄犬”,一个是“东门逐兔”,意思都是说官宦大臣遭了劫难,再后悔时却发现已经迟了。
虽然说临死前李斯很后悔,不过李斯既然选择了去陷害他人,后来又轮回为被赵高过河拆桥,不可谓是命运弄人了。如果当初,他能不计较私人恩怨和一时地位高低,选择了扶苏,那么,也许他就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了。
不过说到死法,商鞅是被士兵杀死后又被车裂的,李斯却是真正受到非常多的折磨,而后才处以极刑,相比之下确实是李斯更加凄惨。这甚至与当年害死廉颇、李牧的赵相郭开有的一拼,当年郭开坏事做尽,在将财物转移到秦国途中遭到李牧旧部截杀,死像同样凄惨。
现在看来,李斯死前确实是幡然醒悟,终于领会了做官真谛,他的这番遗言让后世无数官吏受到启发。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丞相大臣,他们想到李斯的结局,无不战战栗栗,仔细斟酌,甚至及时作出隐退的决定,避免走上李斯的覆辙。
人都会想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条路。想要活路不可怕,想要利益不可怕,是非不分才是最可怕。投靠不择手段的一方,就如同与虎谋皮,帮助恶人,坏事做尽,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别忘了,伟大的人曾说过:人间正道是沧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