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博物馆(一)——这个农具了不起,领先欧洲千年

领先欧洲千年的粮食拣选农具——风扇车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勤劳智慧的山西人。山西以种谷物为主,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诞生了很多这方水土上的农耕文化。由于谷物的成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饱满,有的空瘪。此外,在脱粒成谷或脱壳成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杂有碎秆枯叶、秕糠谷壳之类。为了清除这些杂物,人们采取了各种办法,或簸扬,或水淘,或过筛。而扇车就是一种簸扬的工具。

最早的扇车被记录在汉代画像砖上。这时候的扇车实际上还谈不上是“车”,只是由一至两把由竹子制作的长方形的扇叶构成,一人扬扇,一人从上往下倾倒谷物,利用人力摇动扇柄产生的风力来吹去秕糠。

扇车发展史

西汉时期发明

西汉时期发明了一种手工机械扇车,由车架、外壳、风扇、喂料斗及调节门等构成,工作时手摇风扇,开启调节门,让谷物缓缓落下,谷壳及轻杂物即被风力吹出机外。这是利用连续转动轮形风扇鼓动空气的原理,区分轻重不同的子粒,扇去谷糠秕谷的加工机械。扇车以后被广泛使用,成为谷物加工中重要的工具。西汉发明的木制扇车这种粮食加工工具,1400年后才在欧洲有类似的风车出现。

宋元趋于定型

元王祯《农书》中曾有描述:“扬扇……扬谷器,其制,中置箕轴,列穿四扇或六扇,用薄板,或湖竹为之。复有立扇、卧扇之别,各带掉轴。或手转足蹑,扇即随转。凡春辗之际,以糠米贮之高槛,槛底通作匾缝,下泻均细如帘,即将机轴掉转煽之,糠粞既去,乃得净米。又有异之场圃间用之者,谓之‘扇车’。凡蹂打麦禾等稼,穰籺相杂,亦须用此风搧,比之杴掷箕簸,其功多倍。”

明清改善

明以前,扇多为开放式,叶片裸露在外,其风轮箱体也为长方形;明代改为全封闭式,其风轮箱体全为圆柱形,以免在风轮旋转时产生涡流,形成无用的阻力。

新中国以后至今

直到上世纪70年代,碾米机的产生和电的广泛应用,米扇车才逐渐被取代。但是在广大的山西农村,这种米扇车到现在也有的农家在使用。

闭合式的风扇车在装有轮轴、扇叶板和曲柄摇手的右边,是一个特制的圆形风腔,曲柄摇手的周围圆形空洞,就是进风口,左边有长方形风道,来自漏斗的稻谷通过斗阀穿过风道,饱满结实的谷粒落入出粮口,而糠杂物则沿风道随风一起飘出风口。这种闭合式的风车,可能产生于西汉晚期,一直沿用至今日的偏僻农村之中。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旋转式风扇车的一个惊人特点,是进气口总是位于风腔中央,因而它是所有离心式压缩机的祖先。

工作原理

  扇车高约1.89米,长2米多,制作工艺精细,通身纵横以卯榫衔接,它的整体由车架、外壳、风扇、轮轴、摇把、挡风板、滴籽板等构成。用料也非常讲究,听老木匠讲,主要框架为榆木,棂子是桦木,风板、风箱是柳木,风箱的衬里是杨木。

  

具体操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扇车和米扇车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农具博物馆,成为“古董”,留给人们的只是过去的记忆。

青龙古镇九窑十八洞中的扇车

(0)

相关推荐

  • 1965年,南京出土一东晋的宝物,效果直逼现代空调,堪称降温神器

    1965年,南京出土一东晋的宝物,效果直逼现代空调,堪称降温神器 文 | 韦爵爷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因为宋朝政治开明,没有严重的宦臣专权和军阀割据的现象, ...

  • 【诗经】农耕文明——《载芟》

    周颂·载芟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侯强侯以,有嗿其馌. 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驿驿其达.有厌其杰, 厌厌其苗,绵 ...

  • 中国古代的“高科技农具”

    古代中国人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特别是在农耕工具的创造上有自己的特色,使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世界上最早的耕地机--耕犁 耕犁是中国古代农民耕地的"神器",是 ...

  • 农耕年华话农耕

    2017年5月13日,又是与一个世界语相约的美好周未,这次大家相聚于农耕年华,我和大海转乘3趟车,耗时2小时,终于抵达农耕年华.进门就看到熟悉的伙伴,一路的辛苦顿时烟消云散,欢乐的笑声洒满景区大门. ...

  • 由那些熟悉的老农具,重温逝去的岁月|原乡

    前不久在靖江,随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组去参观了靖江西来镇的农耕文化博物馆. 西来镇在靖江的东边,镇在东部而名西来,据说源自长江自西滚滚而来.西来镇建了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其实,我想,这个农耕博物馆,对 ...

  • 扬谷扇车发明于我国北方,普及于南方,出口国外,你还有印象吗?

    去位于太原的老醋坊"东湖醋园"看了看,知道了老陈醋原来是用大麦.高粱.豌豆.麸皮.谷糠5种原料加上大曲制成的.在展览室见到了这个"扬谷扇车"让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

  • 1940年农民使用的这些老农具,你认识多少?

    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 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期,农业生产就已成为我们祖先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 农业的发展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类直到今天.可以 ...

  • 新旧农具和新老主人的对话 || 作者 李克宗

    新旧农具和新老主人的对话 作者    |    李克宗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我为家乡放歌> 昔日静悄悄地车库旁的小杂屋内这几天可不太安静,旧农具们情绪低落,心情忐忑.沉沉的老石磨,锈迹斑 ...

  • 汉朝碾压匈奴的背后,是一场领先欧洲千年的“科技革命”在支撑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说起汉朝的功勋,您九成九会说是--北逐匈奴. 您没说错:西汉有卫青.霍去病北逐匈奴.封狼居胥的豪情,东汉则有消灭北匈奴.迫降南匈奴的壮举.总之这一时期,大汉的军旗高高飘扬在苍 ...

  • 内蒙古五原县农耕博物馆铜像

    内蒙古五原县农耕博物馆铜像

  • 回顾 | 东掌村第一期耕读夏令营:野营、农耕博物馆……

    编者按 本次夏令营为期10天,7月26日-8月4日.活动总策划为国学高级讲师张保根老师.疫情期间,本次夏令营主要服务东掌村6-12岁儿童,参与者为耕读大学种子班学员和志愿者老师,学员在参与活动中锻炼自 ...

  • 韩国因发现厕所遗址兴奋不已 领先欧洲和日本 高喊化粪池是我们发明的

    韩国文化遗产厅7月8日向外界公布了一个人认为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立江华文化遗产研究所便开始了对位于首尔的19世纪中叶朝鲜王朝高宗时期景福宫的发掘工作.去年以来,在发掘到景福宫 ...

  • 考古发现史前指纹印,距今五千多年:中国指纹学领先欧洲四千年?

    在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考古学家在这个"仰韶遗址"中有很多惊人的发现,其中一个是:在二块陶器残片上,分别发现一枚指纹印.由于仰韶遗址距今至少有5000年,所以这也是世界上最早 ...

  • 看到塞尔维亚接种疫苗速度领先欧洲,德媒惊呼:怎么可能

    人民日报 2021年2月2日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1月29日发表题为<为何塞尔维亚的疫苗接种如此成功>的报道,摘编如下: 去年3月,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在贝尔格莱德 ...

  • 农耕博物馆丨萧墙难起祸,只因为在院前多了一道墙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四围的院落 牢固的锁聚着财运 明清时期 受晋商文化的影响 一个个闻名于世的大院 遍地开花 而民间院落的特色 也深受其影响 照壁 便是其中一个代表 在 ...

  • 农耕博物馆丨一瓢饮,醉往事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识别二维码 作者丨大康 在山西很多农村人家,依然会看得见一口水瓮,在水瓮的沿边上挂着一只水瓢.村里用的水瓢类型多样,绝大部分是塑料水瓢和铁水瓢,偶尔 ...

  • 农耕博物馆丨鏊子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作者:小江米 小时候 在村里 最爱妈妈做的煎饼 色泽金黄 口味酥软 香甜四溢 每每想起都会回味无穷 而制作煎饼的工具 是一个叫做鏊子的老物件 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