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先天之本如何保养
的确,很多人因为感觉自己肾虚而偷偷去买过六味地黄丸,但没效果的占多数,为什么呢?因为补肾并没有这么简单。
要想知道什么是肾虚,何谓补肾,首先要搞清楚,肾为何物?有何性能?
肾在五行中属水,肾也主水。水又分阴水和阳水。
阴水也叫癸水,是精和血(所以女子经血又叫“癸水”),阴水需要静,需要封藏。
阳水也叫壬水,是膀胱中的水液,一部分蒸腾上去,营养全身,一部分变成尿液,排出体外。阳水需要流动、通畅。
这一切,都是要靠“肾主水液”的功能来控制。
如果这些水液不能正常运行,都应该问责于肾。
比如,有的人,小便不畅,像坏了的水龙头,你放水吧,放不出来,你关水吧,它又关不紧;
有的人,一天很多次小便,要么又清又长,要么又短又黄;
还有的人,夜尿特别多,同时觉得口干,尿完了就得马上喝水。
这一切,都是阳水出了问题,阳水本来要通畅的,也需要适度,这里要么是不通畅,要么是没节制。
阴水要封藏,这是肾更重要的任务。
《黄帝内经》说: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肾,主封藏。人体的五脏都会藏精,也就是精华物质,这是人体的物质基础。五脏所藏的精,最终都要归于肾。所以,肾精更要封藏。
肾精是什么?
是性生活中射出来的精液么?是,又不完全是。精液只是肾精的一种形式,肾精还有其他形式的存在。
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宜于封藏,藏得好好的,供人体慢慢使用,不要浪费。
所以,要养肾、补肾,首先要藏精。这要做到三点:
1,性生活要节制,这是直接消耗肾精的;
2,不要熬夜,熬夜伤阴,最终也是伤肾精;
3,把精力放在正经事儿上,减少欲念,如果思虑无穷,时不时就想到男女那点事儿上去了,也会精血暗耗。
这三件事,一件比一件要紧。
我们看《金瓶梅》,西门大官人,在这三点上做得一点都不好,结果33岁就完蛋了。
但他为什么还那么放纵呢?
因为,“精不足则思淫”,越是精气不足越是思虑无穷,不能自拔。这样的男青年咱们在临床上见得太多了。这是肾虚的第一大表现。
这种患者,往往有这些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
1,头发干枯,或脱发;
2,腰膝酸软,尤其是腰痛,或脚后跟痛;
3,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钝,学习能力减退。
4,胸无大志,做事拖沓,得过且过。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我们一个一个分析:
1,头发干枯,或脱发。因为,肾,其华在发。肾好不好,头发是其标志。头发乌黑浓密,肾气一定很足。头发稀稀拉拉,黄黄的,细细的,甚至索性就秃顶了,这都是肾气不足。
2,腰膝酸软,尤其是腰痛,或脚后跟痛。因为“腰为肾之府”,腰痛往往跟肾虚有关。肾主骨,肾精充足,则骨骼得养,骨骼也会柔韧。所以,老人容易摔断骨头,因为肾精不足了,骨骼于是疏松;小孩就不会,因为肾精充足。
3,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钝,学习能力减退。因为肾主智,肾虚则智力不及。从另一个角度讲,肾主骨髓,脑为髓海,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于是出现智力减退。
4,胸无大志,做事拖沓,得过且过。五脏跟人的精神、意志关系很大,“肾藏志”,肾强则志大,有远大的理想,有强大的行动力,否则,就得过且过了,宅在家里,无所事事,这就叫没出息。
所以《黄帝内经》说: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肾强的人,会行动敏捷,聪明,做事在行,积极主动。
补肾用的六味地黄丸,源于崔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又叫八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可能最早是某位姓崔的人家的祖传秘方,很好用。
宋朝医家钱乙将其中的附子、肉桂(或桂枝)减去,于是有了六味地黄丸这个药,当时主要用于补小儿先天不足。后来也用于大人,滋补肾阴。
现在有经验的儿科中医依然经常用六味地黄丸。可以说,补肾要从娃娃抓起。
很多小孩发育过早或迟缓,比如:
才三个月就开始长牙,然后三四岁就开始掉牙了;
或是头发稀疏,精力不济;
或是走路、说话过迟;
或是智力发育迟缓……
发育过迟,是肾气不足,而发育过早,是肾气不能封藏,出现这些情况,都可以考虑先天不足。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
以前我的外甥有点儿头发稀疏,精力差,来北京后,我就带他去药店买六味地黄丸,结果,就被推荐各种肾宝,甚至什么神油,搞得我有点尴尬。用了一段时间六味地黄丸,他果然改善很多。
六味地黄丸,必须没有痰才能吃。如果舌苔厚腻,就不能吃了,越吃越腻,最后连饭都不想吃了。如果舌红苔少,食欲好,那是可以吃的。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如此。(用药需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六味地黄丸只能补肾阴,也就是物质层面。
如果出现腰膝酸软,同时手脚冰凉,甚至夜里睡觉都暖不了被子;口渴尿多,尤其是晚上夜尿多;怕冷,总要比别人多穿很多,那就是肾阳虚了,需要用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是热性的,最好饭前吃。
现在补肾的药很多,但总不离肾阴肾阳,六味地黄丸和桂附地黄丸两个药是基础,其他什么药都在其次。但药物补肾都不是长久之计,最重要是节欲、保精。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小窍门:
齿宜常叩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
叩齿,就是上牙叩下牙,能震动骨骼,促进其活力,不仅对坚固牙齿有好处,还能对骨骼,对肾有好处。
津宜常咽
口中的津液是由肾气蒸腾上来的,齿抵上颚,津液即出,然后缓缓咽下,能促进身体津液循环,也是补肾一法。
大小便时不要说话
肾司二便,大便小便能控制住,全靠肾气。
肾气虚则大小便不利,肾气绝则大小便失禁。
口开元气散,大小便时候,下窍开而气降,如果再从上耗散,就会消耗肾气。
孙思邈甚至主张,小便的时候要咬紧牙关,这个也是有其道理的。
多从这些细节方面注意一些,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