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8年气候公报
2018年全省年降水量为558毫米,比常年偏少14%;全省年平均气温为9.2℃,比常年偏高0.4℃;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15小时,比常年偏少28小时。
一、基本气候状况
(一)降水
全省年降水量558毫米,比常年偏少14%。冬季(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下同)降水量8毫米,比常年偏少52%;春季(3至5月,下同)降水量89毫米,比常年偏少13%;夏季(6月至8月,下同)降水量348毫米,比常年偏少17%;秋季(9月至11月,下同)降水量102毫米,接近常年。
(二)气温
全省年平均气温9.2℃,比常年偏高0.4℃。冬季平均气温-8.5℃,比常年偏低1.2℃,为201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春季平均气温10.6℃,比常年偏高1.1℃;夏季平均气温24.2℃,比常年偏高1.3℃,为200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秋季平均气温9.9℃,接近常年。
(三)日照时数
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2515小时,比常年偏少28小时。冬季日照时数564小时,接近常年;春季日照时数667小时,比常年偏少50小时;夏季日照时数611小时,比常年偏少29小时;秋季日照时数643小时,比常年偏少29小时。
二、气候影响评价
(一)气候与农业
全省农作物生长季(4至9月)总体热量充足,光照正常,但降水不足和高温天气叠加导致严重夏旱。
与常年同期相比,气温偏高1.0℃,≥10℃活动积温(3716℃·天)比常年偏多220℃·天,降水量比常年偏少15%,日照时数接近常年。春播出苗期(5月上中旬)全省降水量偏少近五成,除大连、丹东以外,其余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春旱;夏季受高温少雨影响,各地陆续出现夏旱,8月6日全省气象干旱达到最强,重旱以上气象干旱范围达到最大,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遭遇伏旱;秋收季天气条件正常。
(二)气候与环境
全省共观测到酸雨56站次,出现频率3.07%,低于2017年和历年平均,仅2018年2月8日出现一次强酸雨。全省降水平均pH值6.05,酸性为近11年最弱。降水洁净程度略次于2017年,优于历年平均。
全省共观测到大气降尘总量2072万吨,比2017年降低了69万吨。春季最多,为842万吨;秋季最少,为361万吨;夏季、冬季分别为450万吨和419万吨。阜新地区降尘量422万吨,为全省最多;盘锦地区降尘量35万吨,为全省最少。
(三)气候与交通
影响全省交通运营的天气现象主要是降雪、沙尘、大风和大雾等。3月14日至15日,受大范围持续降雪天气影响,全省多处高速公路封闭,辽宁各港口客船15日停航,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班出现大面积延误。3月26日至28日,全省出现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致使能见度下降,部分高速公路路段封闭,多地市内交通受到影响。8月20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大连地区出现大风天气,多处干线公路封闭,机场停航,港口停漂停渡。12月21日至22日,全省大部出现大雾,其中大连、本溪和抚顺地区出现强浓雾,受此影响,多地境内高速公路路段封闭。
(四)气候与海冰
冬季辽东湾海域结冰期约94天,黄海北部海域结冰期约80天。2017年12月11日,辽东湾和黄海北部海域同时出现海冰,比上一年度偏早3天。2017/2018年冬季气温波动较大,海冰面积多变,2018年2月11日海冰面积达到最大值。其中,辽东湾海冰面积为13341平方公里,黄海北部海冰面积为4487平方公里,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偏大6026和2043平方公里。辽东湾海冰于3月14日消融,比上一年偏晚10天,黄海北部海冰于3月1日消融,与上一年持平。
(五)气候与人体舒适度
全省平均人体舒适日数106天,比常年偏少12天。夏季平均人体体感炎热日数33天,比常年偏多12天。沈阳、鞍山、营口、辽阳等地夏季体感炎热日数达40~49天,比常年偏多15~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