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斐:李白与月——兼论李白性格的叛逆性与平民性
李白与月
一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 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张果老、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 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 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李白咏月,不像别的诗人仅留下若干名篇名句,他还用多不胜计的篇句 构织出一个特殊的世界。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千姿百态: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挂席西江上待月有怀》)
满月如镜,新月如钩,这是说月的形状。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宗之》)
这是写月出的位置及其周围环境。李白写得最多的是山上月和山间月,视野开阔,月的动态使人顿生清新明媚的舒畅之感。另有水上月,望去又别是一 种迷濛幽冷的景象: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树。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初月》)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雨后望月》)
有时月挂松梢,给人以窅缈古奥之感: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送杨山人归嵩山》)
有时月亮透过藤萝窥见,则又令人心清神爽: “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处悬明月。”(《庐山谣》) “摇荡女萝枝,半挂青天月。”(《忆秋浦桃花旧游》)
以上所举山、水、松、萝,是为说明月出的位置,其本身又是李白咏月诗中常见的景物,或幽冷隽永,或刻削古峭,无不具有一种非人间的童话般的幻 想色彩。景物是真实的,极为寻常的,却又好像是在梦幻中看见的。有时还 能看见些在月光下活动的小动物——猿和鹭,也使人产生同样感觉: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秋浦歌》其五) “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送殷淑》其三)
白猿饮水、白鹭受惊起飞,都是从现实里捕捉到的真实动态。有趣的是,这 些动态并未破坏,反而增强了月光世界的静谧和神奇。甚至是人的活动,也 很难打破上述的意境。李白的月光世界里人物形象为数不多,均出自下层社 会,如: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越女词》其四)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同上其五)
前写月下等待幽会的男女,后写月夜从远处看见的一群湖上少女,均具有活 泼的生活气息,却又使人感到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后首仅以月比水,其实 写的也是月夜,只有在月光下才能产生那样的透明感。在这神奇的世界有时 还传出劳动者的歌声: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秋浦歌》其十三)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其十四)
采莲女已很传神,冶炼工写得尤有声色。火光映脸、歌声远播,何等热烈! 但妙处还在画外有画:月夜、寒川。热烈的劳动场面出现在静谧的月光世界, 相反相成,相映成趣,可谓画中之神品!
以上举例未必能概括李白笔下月光世界的全貌,却也可以从中看出其基 本的特点了。总的说来,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是一个远离喧嚣尘世的未受 污染的世界,它无论怎样变化,永远是那样幽冷而静谧,使人产生达到透明 和空灵程度的纯洁感。这个世界的自然存在既是真实的,而它在李白诗中出 现又具有特殊的意义。李白写过许多游仙诗,也写过不少歌咏隐逸的诗,这 些作品经常是借题发挥,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却很少把自己的苦恼 和愤懑带进笔下的月光世界。李白像别的不满现实的诗人一样也需要有个世 外桃源,但他的世外桃源不在仙山也不在田园,而在与污浊现实截然分开的 月光世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这个世界无处不在。
二 月光世界里的李白
我们从前面引诗中所看见的,主要还都是客观的景物。李白笔下的月光 世界充满灵机异趣,关键还在于能从中看见诗人自己的活动。
李白最喜爱的月下活动是泛舟,用他自己的说法,叫做泛月: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魏万还王屋》) 李白泛月诗画面均极美,闲情逸致中流露出不合流俗的高雅情怀。泛月时他 还经常想起王徽之乘兴访载的轶事,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致:
“日落山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东鲁门 泛舟》其一)
不用说,李白写得最多的还是月下饮酒——即所谓醉月!此类名篇不胜枚 举,仅录一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 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 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其一)
一般说来,李白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字,咏月诗突出一个“逸”字,一旦 二者结合,便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 除《月下独酌》四首,名篇如《襄阳歌》、《谢朓楼饯别》等均属此类。这 种清狂性格一方面说明诗人的骄傲和对污浊现实的轻蔑,同时又流露出深深 的孤独感。李白还有些写他步月而归的诗,心情平和,于闲适中同样流露出 极深的孤独感: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终南山》) “对酒不觉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 以上所说泛月、醉月、步月,意境均极优美,要之还在写实。另一类作品则
是完全寄兴于想象,如: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谢朓楼饯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明月可乘,可揽,可寄,都是李白的发明;大胆的想象传达出童稚般天真的性格。但最有趣的发明还是赊月: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 叔晔及贾至游洞庭》其二)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 侍御之广德》)
李白诗中从无赊酒,却有赊月。酒是要用钱买的,没钱的时候就用五花马、 紫绮裘、龙泉剑去交换。同自然造化打交道容易得多,“清风朗月不用一钱 买”,即使要钱,也可以赊。这种妙趣横生的想象,表现出诗人以天地为衾 枕的襟怀。李白还有一首问月诗,其艺术成就与后世苏轼问月词堪称合璧, 而其思想深度又远过苏词: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若飞镜临丹 阙,绿烟灭尽青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 光常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除中间两句用神话点缀之外,整首句句写实,语言朴素犹如儿歌,却又通篇 贯穿哲学的沉思。造化的无穷(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乃是人类永远无法克 服的矛盾。李白问月诗表述的正是这种人人都能理解的矛盾并由此产生的苦 恼;表述得巧妙生动,又极为质朴,从而使我们对诗人倍感亲切。我们读诗 时想起李白,正如李白写诗时想起在他之前的古人一样,会产生一种莫可名 状的感伤,同时也能得到难以言喻的慰藉。既然古人、今人以至未来的人都 要面对同样的矛盾和苦恼,这共同的矛盾和苦恼也就使世世代代的人彼此沟 通,产生某种感情上的共呜;沟通的媒介便是大家都能见到并会由它引起遐 想的月亮。诗的奥妙往往就在把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感受用独特的方式说出 来。
以上举了泛月、醉月、步月、乘月、揽月、寄月、赊月、问月,未举例的还有弄月、玩月、宿月┅┅对月亮感兴趣的诗人固然不少,可谁能像李白 一样翻出这许多花样?所有这些作品,乍一读都是触目成吟之作,而细加玩 味,便觉出其中蕴含着奇妙的思想和丰富的情趣。不仅如此,李白在月光下 还经常产生一些别的联想,抒发一些别的情感。先说月夜思乡,这类作品甚 多,仅举一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再有月夜思友: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怀》)
李白歌咏征人思妇的两地相思,亦多在月夜,如: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 夜吴歌》其三)
月亮还经常引起诗人怀古之幽情: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怀 古》)
以上所述思乡、思友、男女相思和怀古,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感情。 这些感情在李白诗中多由见到月亮引起,这是值得注意的。就拿思乡来说, 本是历代抒情诗中常见的主题,但各人思念的内容很不相同:有的是“雕栏玉砌”,有的是“草屋八九间”;而引起李白思念的却是故乡的月亮(有时 是故乡的山水花草)!在人所接触的自然万物之中,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月亮 更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了!此时此地与彼时彼地,什么东西都有变化,唯独 月亮没有变化,因此很容易由月亮引起各种念旧的感情。太阳也具有这种普 遍而永恒的性质,但太阳刺眼,平时看不清楚,很难使人产生缠绵的感情。 而在月明如洗的夜晚就容易想入非非,想起遥远的故乡、朋友、亲人甚至古 人,产生真挚而美好的怀念之情。所以说,李白这类作品抒发的感情既是人 们生活中常有的,而抒发的方式也是平易近人、人人都能接受的,实足以代 表李白性格的纯朴的一面;《静夜思》成为千百年来妇孺皆知的名篇便是最 好的证明。不过,为了充分揭示李白的这种性格,最后还要举一首他暮年时 期的作品: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 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荀媪家》)
“天子不能屈,四海不足容”的李白,在一个普通农民家里竟如此虚心下气, 这并不能由暮年的寥落解释。同一时期,当他谈起自己接受一些地方官吏的 馈赠时,诗里是这样写的:“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 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不但口气 很大,而且仍然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到了农妇荀媪跟前,他却显得多么 温和而诚挚!对待上层人物的馈赠可以漫不经心,对待劳苦农民的接济却真 动了感情;这只能由诗人的平民性格去说明。这是李白诗中最感人的画面之 一,真希望有画家把它临摹下来!
综上所述,月光世界里的李白,从他的活动(泛舟、喝酒、歌舞┅┅)、他对自然美的感受、对人在自然美景中所能产生的各种奇情异趣的体念和洞 悉、对故土和朋友以至古人的怀念,以及他对劳动、爱情和女性美的欣赏等 等,均无不呈现出天真纯朴、平易近人、热爱生活和富于情趣的性格;这是 一种雅俗共赏、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会喜爱的性格。本文以上的全部征引 和分析均为说明李白的这种性格,而说明这种性格又是为以下的论点提供论 据。
三 两个世界两个李白
李白主要是个活动在上层社会的政治抒情诗人,其主要作品是以怀才不 遇为基本主题的政治抒情诗①。这些作品,在抗议统治者压制和埋没人才的同 时,还通过对宫廷腐败、政治黑暗以及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等等的揭露和攻 击,预示并真实地反映了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李白还有其它一些作 品,并未涉及政治,而是歌咏游仙、隐逸、游山玩水等等,于闲情逸致中时 而流露出“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送岑征君归鸣皋山》)的深沉痛 苦,有时突然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 吟》)的高调,有时又发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 的低吟,便都说明他的高蹈忘机是一种假象,其实是他政治失意时排遣苦闷 的一种方式(有时这也是他抬高从政身价的一种方式),同样可以从中看出 怀才不遇的主题。此外,李白诗中还有另一个常见的主题:人生若梦。这在以《将进酒》为代表的饮酒诗中表现得最鲜明。李白歌咏的人生若梦,从主 导方面说,并非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见解,相反它是由于积极入世的 人生理想无法实现而发出的激愤之辞,同怀才不遇的抒情一样充满失望的痛 苦和反抗的激情,表达出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和否定,具有深刻的社会内 容。这两个基本主题贯穿着李白的大部分作品,从中我们看见的李白是高傲 的李白、由于感到没有出路而忧愤不已的李白、放浪不羁并对许多公认的神 圣观念表示轻蔑的李白、“世人皆欲杀”的“狂人”的李白——这就是上层 社会中的李白,其言语行动均表现出鲜明的叛逆性格。
① 请参阅拙作《论李白的政治抒情诗》,载《文学遗产》1981 年第 1 期。
然而,从李白诗歌中还能看出另一个世界和另一个李白。这个世界里的 李白不谈政治,也很少发牢骚,而主要是赞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歌咏友情, 抒发思乡、相思、惜别、怀古这样一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情(均不 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其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如游侠、商人、歌妓、农民、 农妇、船夫、工匠、酒叟、当垆女、采莲女等等,绝大多数属于下层社会。 诗人笔下的这个世界充满光明和人生的情趣,从中看见的李白主要给人以天 真纯朴和性情温和的印象——这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同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 白,表现出人人都会对他感到亲切的平民性格。
两个世界、两个李白,区别明显,但要从作品题材上划出界线却很难。 比如说,山水诗一般只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但有时他也要发泄 政治失意的愤懑(如《梦游天姥吟》),或为表示对社会秩序的轻蔑故意做 出玩世不恭的样子(如《庐山谣》),甚至赋予山水某种政治方面的、主观 的感情色彩(如《蜀道难》);与此相反,在他的政治抒情诗中又经常穿插 着对于自然美景的精彩描绘(如《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这就说明,李白 作品中的两个世界、两种性格是互相渗透的,难以题材区分,即使由具体作 品区分有时也办不到。诗人所反映的社会和他自己毕竟都是有机的统一体。 然而,统一体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指出这点对于正确了解这个在历史上受 过许多委屈的诗人是会有帮助的。
上层社会中的李白是“狂人”的李白,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叛逆性格;在大自然怀抱、日常生活以及在同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白是普通人的李白, 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平民性格。两个李白相互映辉,相得益彰。正因为“狂 人”的李白是那样骄傲狂放、目空一切,我们才更加喜爱他在自然界、日常 生活和在同下层社会接触中表现出来的平民性格;同样道理,正因为普通人 的李白是那样温和平易、热爱生活并富于情趣,我们就更加同情他在上层社 会表现出来的叛逆性格。
李白性格的叛逆性是大家注意到的,李白性格的平民性则往往被忽视。 本文前面所作的作品赏析,目的就在强调李白的被忽视的一面。
(原载《文史知识》1982 年第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