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画,你真的看得懂么?
据外媒报道,已故美国抽象艺术大师汤伯利(Cy Twombly)的作品《黑板》在美国纽约苏富比(Sotheby)拍卖会上以7035万美元(约合4.49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今年拍卖会的最高纪录。
这位画家曾经是军方密码破译员,他在发灰的黑板上画了六行连续的圆圈,风格非常随意,似乎打破了书写和绘画之间的界限。这幅画的出售原因是为了集资重修洛杉矶的一座神殿。
1957年时,被恋人抛弃的汤伯利决意搬去艺术胜地意大利居住,在欧洲历史和古典神秘主义的熏陶下,他的笔触变得率性,本能且主观。
马克·罗斯科的抽象画《橙,红,黄》售价8688万美元
一幅名为《橙,红,黄》的抽象画近日在佳士得拍出5.47亿人民币的天价,惹来一片惊诧议论之声。该画由著名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所作。
网友在微博纷纷转发该消息之余,主要对这幅画的成交价提出质疑:“就三个色块?一,不知画家要表达什么,二,我很疑惑,它哪里就值这么多钱了?”看起来如此“简单”的画为何能拍出这等高价?
(以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张浩达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学者型艺术家
若干年前我妻子认识的一个过去单位的老同事,很多年没有见过面了,到我们家来做客,然后他问我妻子,听说你的先生是清华美院毕业的,有没有画可以给我看一看?我妻子说了,画都在工作室,但是电脑上有作品的照片可以看。于是打开电脑,映入眼帘的就是现在各位朋友看到的左边的这幅画:叫《西陵峡的春天》
这是我1981年做学生的时候创作的一件作品。这是装饰性的绘画,是油画。这个老同事就说,当地的人把树杈都砍光了,春天的时候喜鹊想做窝没地儿做,只好跑到树的顶端去搭了一个窝。观察挺仔细的,表现的也挺生动, 画的挺好。键盘一点,出现了你们现在看到的右边的那幅画。这位老同事说,这个我猜呀一定是你的儿子小时候画的画。我妻子乐了,说不是,这也是我丈夫画的,这是2009年的时候,他根据前一幅画的构图又重新做的一个创作。这位老同事听了这话半晌没言语,突然叹了口气,28年了,你先生的画艺退步也实在太大了吧!
我回来以后,我妻子给我讲这个故事,笑的我眼泪都出来了,各位朋友,我太奇怪了!因为我知道在中国,有那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朋友们,但是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力仍然停留在孩童的认知水平。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可以对一个普通的现象,从一种一般的描述进入到一个将这种现象概括成一个概念的时候,这个人开始成熟。于是我就想,为什么在中国会有这么普遍的一种现象?中国很多的知识分子在印象派以后的这些绘画,对他们来说都叫抽象派,其实印象派到现在140多年过去了,而抽象主义的绘画到现在也大半个世纪了。什么原因呢?使得我们像这位小朋友一样。
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的文字系统象形文字系统。我们中国人是沿着这个系统来进行思维、考虑问题和观察事情。
你看现在你在左边看到的12个字,其实这12个字只是一个字。西周的时候我们的“举”字,举重的“举”有12种写法,但是不管哪一种写法,你看起来它都是怎么样的?象形的。再看右边的这个照片,这是我2016年在贵州黔西南拍的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这个风景区叫做双乳峰。从清代开始,为了让人可以更清楚地来欣赏这个双乳峰,特地修了一个牌楼,从这个牌楼中间看过去,才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个形象。其实,这种所谓的对于形的思维,在我们的旅游当中,我想各位朋友都有很多很多的经验。比如导游喋喋不休地跟你说,这个山看去像个猴,那个山看去像一只公鸡如何……第二个原因,有可能是由于我们整个的艺术教育,其实并没有向我们的大众很清晰地将这个路径进行一个展示。
我们现在来看这五个关键词,从左至右:
涂鸦、涂画、绘画、美术和艺术。
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的观察能力,我们对事物的一种认知的能力也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表现能力。所以我们画起来,画的是涂鸦,当我们到了小学都有图画课,老师教我们的是什么,不是绘画技巧各位朋友,老师不是教你画,老师教你观察:马有什么特征?大象有什么特征?金鱼有什么特征?然后你再来画。
后来我们到了初中、我们到了高中,我们开始有了一些所谓的美术课程,那些美术课程叫绘画。我们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表现对象的知识,我们开始了解美术大概有这样一个发展的历史等等。只有有一些人后来进了专业的艺术院校,或者叫做美术学院的时候,他们学习美术除了学习如何去表现对象绘画的技巧,他们还要学习什么?透视学、人体解剖学、构图学、光学、色彩学、还有很多人体工程学,还有很多的这些知识。如果你所上的艺术院校没有教过你这些基础知识,恐怕这个学校有问题。
后来这里面的一部分人经过继续深造,有可能他们会成为艺术家,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一辈子会停留在设计师或者画家这个层面。
这是我2005年,在山西平遥旧街巷里面拍的孩子的涂鸦,很生动但是也很天真和幼稚。如果你是在艺术学院上学,有些东西就是基础课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就叫做透视学原理图。
而这个透视学原理图里面有相当多的知识点,还有一些关于几何方面的一些知识和刚才我提过的,比如构图学、色彩学,还有很多东西是一样的。想学好艺术必须要先学这些基础。
我们现在来谈一谈认知的问题。认知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我们的信息获取与认知的能力是相关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认知的环节非常复杂,但是我在这想强调三个东西:经验、暗示与联想。
现在你看到的这是我在教学当中我做的图叫做从二维到三维。
你注意看两维的这个部分,不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那些元素的集合体,这是我想象出来的。它们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关系,但它是可感知的,可组成这些两维的图形。
我们再来看右边,我要求学生从两维调动他的认知经验里的一些记忆的东西,以及我在两维的图形当中给他们的暗示,然后他们来进行联想,创作出三维的图形。现在我提供的这样的任何一个两维的图形,都有无数个三维图形的可能性。前后的关系、叠加的关系、扭曲的关系等。训练的是他们的所谓的想象力,实际上是他的联想能力,这样空间就会有了。
还来谈经验、暗示与联想。现在就有一幅画,这幅画的名字叫《花开》。
各位朋友的经验当中,我见过大丽花、我见过牡丹花、我见过水仙花,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形态和特征,好像这个没有。每一个人的视觉经验是不同的,这是第一;第二,每一个人接受暗示的敏感程度也是不同的;第三,每一个人的联想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刚才我说抽象的世界更美丽,第一步先要能够进入这个世界,但是我们也从认知的角度又知道经验不同,接受暗示的敏感度不同、还有联想也不同。在我们的物理世界当中的花朵,实际上植物的生殖器官。当一些特征消失的时候,变成了一些抽象的花朵的时候,它有可能是一种想象出来的,是内心的一朵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把它们放在一起。
我们来谈抽象艺术。到了20世纪初有一些艺术家,他们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以往这些艺术家都是对现实世界当中的现象去做一个再现,但是他们觉得没有趣了,对现实世界当中的那些形态做再现,他们觉得没有兴趣。于是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转向了人的内心,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内心世界和主观世界。他们试图用与现实世界当中的一些形态没有关系的、或者说关系很少的、有的甚至是想象出来的那些形态,作为艺术的表现载体,那么这些人出现了。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抽象艺术有三大类型,我们分别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如果我现在这样告诉您,这种类型的绘画从学术的角度,我们把它们定义称为几何化的、公式化的、还有符号化的艺术其实很难的,但是大众媒体发明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我们大众能够很快地切入进去,所以俗称出来了。把这种几何化的、公式化的、符号化的艺术叫做冷抽象风格,这种冷抽象风格的绘画特征现在是大家都清楚的。
具体的这件作品是来自英国的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霍克尼的作品,这个作品名称叫《太平洋海岸公路与圣塔莫尼卡》。
第二种类型我们俗称为热抽象风格。学术上来讲,它更关注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关注人的感情、关注人的情绪。
其实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两重的属性:一个叫做社会属性;一个叫做自然属性。但是从热抽象的风格去切入,艺术家关注的是人的自然属性。
这件作品是来自荷兰裔的美国艺术家威廉·德库宁的作品。第三种风格,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件绘画作品叫《1948年第5号》,他是来自美国的艺术家Pollock的作品。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艺术家,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对他的作品形式的一种模仿,在很多的影视作品当中也可以看到人们对这一类作品的一种分析。
这件作品被称为自动的、行为的抽象艺术。抱着颜色桶在画布旁边跑,哗哗哗地把油滴在上面,这种风格在学术上,我们说它是艺术家根据那些随机的形态、随机的形式、随机的效果,然后来决定这个绘画下一步怎么去发展,决定了这个绘画最终的一个形态。
刚才我们说实际上这些作品,他们无论是哪一种的抽象艺术类型,都试图使用与我们今天的这个世界的自然当中的形态,发生关系很小的那部分,他们做得到吗?其实不容易。换句话说,抽象艺术仍然保持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是我去年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拍的一个照片《秋草》,我表现了具体的草的特征吗?没有。我表现的是整体的特征,秋草的整体特征是什么?是混沌、 混沌当中有秩序、混沌当中不但有秩序还有色彩,形成那种韵律动感,还有很多的东西。
事实上,抽象主义的艺术家,他们试图寻找到这些现象当中形成的那些概念和规律,将这些东西再现的时候,每一个人在观看的时候需要你有一个能力,这是真的。我们来看他们之间,我不说你其实都是可以找到它的相关性的。抽象艺术重视的是认知的过程,因为每一个过程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重复的。换句话说,当艺术变成了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生存方式的时候,艺术根本就不在乎目的形态,艺术在乎什么?
现在请大家看几件我的作品:
这是我1992年创作的一件作品《美丽飓风》。
朋友们都会想,飓风都是有毁坏性的,怎么会有美丽飓风呢?其实这是因为我1989年到了德国,在接下来的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中西文化巨大的冲突一直在我的内心发生,而且它们形成的这种矛盾无异于一个飓风。将近三年时间过去了,中西方文化在我的内心达到了一种平和,它们能够有一种共鸣,带来的是一个美好的现象,所以当这个飓风摧毁了一些东西、破坏了一些东西,同时又创造了一些东西,而且有些东西能够把它们融合起来的时候,这个飓风是穿越我心灵的飓风,使我感到了美好!
这件作品的名称叫《道法自然》
你可能在这个作品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整体结构的可控性,与具体的细节的不可控之间的一个矛盾、冲突与和谐。这些东西确实和我们日常生活有点远呐!这都是同样的一种意义和道理。我们知道,这个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接受自己的文化中给我们的一些传承。
这件作品叫《人心不古》
它是油画。我们在座有些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秘密,这里面有字——人心不古,这是“人”和“心”两个字叠加在一起的结构,这是一个暗示给你了。人和心叠加在一起的结构不是为了表现一个书法,而是使用一种结构的时候,结构本身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我们中国的书法结构是了不起的。我一直认为,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的书法艺术当中的狂草,与现代的抽象艺术是殊途同归的。
这件作品的名称叫《含蓄的力量》。
我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其实我想起了一件事:1995年的8月份,我应卢森堡夏季艺术学院之邀在那做了一个WORK SHOP,就是一种培训班。参与我这课程的30多个人,都是专业的来自视觉艺术领域的工作者。三周的课程结束我们做了一个大型的一个汇报展,挺成功。这个联展做完了以后,学生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感谢,就在当地的一家华人开的中餐厅请我吃饭,这些朋友都对中餐赞不绝口,为了对老板娘表示感谢,我就特地请出来自中国南方的老板娘面谢。老板娘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她说,张老师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能不能请你的这些学生,专业的工作者对我大堂里面挂的那幅大画发表他们的看法。我想听听他们怎么评价我挂在大堂里的那幅大画。一个九米长的墙上挂了一个长长的横幅,上面用水墨画了很多的马,大概叫《百骏图》。于是我说你自己跟他们说好了,她就跟这些学生说了。没想到学生好像都是说好,就什么都没说。所以她就觉得有点奇怪,她就问我能不能具体一点,我说你就具体地问吧。问了学生之后学生就说没看懂。于是她就跟我说,张先生恕我直言,你们刚才的展览我也去了,你和你的学生画的那些画,横七八竖、乱七八糟、模糊不清,反而他们都看得懂。我这个画,里面画的山是山、水是水、草是草、马是马,他们说没看懂。我觉得他们是故意的,他们一定是故意的!我就安慰这位老板娘说,也许是这样的,好比你现在做的中餐,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吃你这里面加了很多汤汁,这些汤汁又稠又浓厚,在中国也不会这么做,这就是口味的问题,不必往心里去。但是我心里深知,这个问题怎么那么容易就能讲清楚吗?不容易!为什么?
一个作品到底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件作品是否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艺术家向社会提供他们的作品,不是仅仅为了装饰这个世界,或者对这个世界当中的一些现象做一种描述,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挑战这个社会。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对信仰的认识越深刻,他的思想就越自由。由于自然形态对他的束缚越小,他的世界也就更美丽。希望我们在座的朋友都能找到自己的那个美丽的世界!
编辑: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