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806
(二十世纪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
那么,陈老之建国以后的“四大”说以前的“南沈北于”是否就代表着真正的公平与公正?按照民国初年的标准?且仔细品一品。
因为民国初年,南沈北于这二位都是“当朝”,那么,是否“当朝”之外就没有了沧海遗珠?
当时的“当朝”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前朝遗老,其中至少有一个,在书法上有非常高的成就,他就是:郑孝胥。
(郑孝胥以书法传世)
于是,二十年代还有另一说:北于南郑。
“北于南郑”的这一说,至少没有局限于“当朝”。
北于也好,南郑也好,在他们二位的书法历史中,都曾经与上海有过很悠久的渊源,与“海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这两位为何没有被收录到新近出版的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原因在目前自然无法去仔细分说。不过,他们二位“站错了队”,肯定是无可置疑的。
一个跟着老蒋过了海,一个跟着旧宣统做了伪满洲国总理,在历史上是没办法更改的事实。
这有些类似“苏黄米蔡”的蔡。
蔡京蔡襄,扯不清。
中国传统要求太高,德艺双馨。不容易,真不容易。
而“德”的评价,从来都是看“当朝”。
于是,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不好提。
历史,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说远了。
关于“名”,大概还真的是需要“辨证地”加“历史地”理解,也许更合理,也更客观。
比如说:刚刚点儿背了的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绍基。这个“名”,大概正在被不少曾经的有心人忙不迭地撇清干系,而且正在“只争朝夕”,以求“不留痕迹”。
天可怜见,江湖传说,陈氏为了竞逐下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头衔,开销已过千万级。
名这东西,真的是别有深意。
回到紫黄的“名品”,窃以为最好还是小心翼翼。
名人?名工?还是别的什么名?这洞天深不可测,遥不可及。
小心。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