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教育自利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岂有不自私之理

育邻梦

网友提问:当今社会很多小孩读大学后变得很自私怎么办?

回复: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教育自利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岂有不自私之理。

晋朝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告诉人们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会受到坏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常言道:“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所有人类婴儿降生之时几乎完全一模一样,他们仅有肤色、体重、毛发等极细微的差别。然而,出生在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跟随父母讲汉语+写方块字+使用筷子、出生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讲英语+写ABC+使用刀叉、出生在沙特+伊朗+伊拉克的孩子讲阿拉伯语+信真主+写曲线文字、出生在农民家的孩子掌握了耕种技能、出生在商贩之家的孩子学会了赚钱......出生之后的成长环境大概率决定着每个孩子的能成长模样。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出生之后的生长环境会为他们着色,为他们奠定生活习性、人生性情、生命价值观......从而完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生命旅程蜕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今天,教育工作本身都在谋求私利,如何能够确保不把孩子们引向自私自利的成长道路?家中的所有人都为我服务、班级中的所有同学都被标榜为竞争对手、成长生活中缺乏“青梅竹马”同伴的孩子们被塑造成自私的模样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一个劲儿为孩子们“填鸭”文化知识不是优生优育、让每个家庭只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长负责不属少生优生、把孩子关在班课之中不属素质教育......成绩优先的过度应试教育之下,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50%,其中6-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达到10%;抑郁症患病率达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正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体能下降、女性化、虚拟网络【包括电视剧+网游+短视频+直播】沉迷。

强调独立而非协作的教育让孩子们越来越自私、强调经济利己至上的社会营商环境让每个人都越来越自私【比如因金钱夫妻反目、父子反目、亲戚反目的例子枚不胜数】、强调个人中心让我国获奥运金牌的几乎清一色个人项目......是今天的孩子变得不懂分享合作了吗?

不,今天每个孩子依然出门就期待能够找更多玩伴儿,每个孩子都有向同伴学习、同时教同伴做一些事情的底层成长需求。因为,强壮不如大象、凶猛不及老虎、灵巧不济猴子、速度不敌豹子......人类个体通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分工协作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生态食物链”中占据领先地位的本能仍在基因序列中世代遗传。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自私了呢?

1、家庭环境.优生优育让几乎所有孩子变成了公主或王子,兄妹互助今天已近濒危

2、学习环境.“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激烈的学业竞争环境中,同学已全变为对手

3、生活环境.不和陌生人玩、不拿陌生人的东西,而今城镇之中80%以上都是陌生人

4、公共游娱缺位.学校非授课时间不开放、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孩子们很难自主前往、居住小区内除了硬化路面一律禁止“践踏”......童年乐园被洗劫一空之后,没有玩伴儿已成最普遍的童年成长“顽疾”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