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金课47」《红色人物》-小学版|君子当为国难死——李公仆

一周一课,一课一人

各位小朋友们

又到了红色金课红色人物系列的分享时间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

君子当为国难死——李公仆的故事

视频

讲稿

“为了民主,我已经准备好了,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进门。”李公朴先生坚定有力的话语,至今仍在我们耳畔回响。“君子当为国难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公仆先生,看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勇气与坚持。

人物简介

李公朴(1902-1946),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1924年入沪江大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赴广州参加北伐军,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

革命生涯

大革命失败后赴美留学,1930年回国。“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群众文化教育工作。

1934年参与创办《读书生活》半月刊。

1936年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其均当选为执行委员。同年11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

出狱后,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在武汉参与合编《全民抗战》杂志,宣传抗日救国。武汉沦陷后,曾到延安参观访问,并组织抗战建国教学团到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参观。在延安参观访问期间,受到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导人的多次接见,目睹了延安政治、经济、农业、文化教育、司法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深为感动。

李公朴认为,延安同国民党统治区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她不仅是革命圣地,还是革命摇篮。延安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是至为深远的。他组织抗战建国教学团到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参观,从事抗战教育和动员群众工作。

李公朴在晋察冀历时6个多月,考察了15个县500余村庄,遍访军政民各界,出席了许多会议,收集到抗日根据地各方面的资料,写出了近10万字的长篇通讯《华北敌后——晋察冀》,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全面抗战路线和他们为民族解放的献身精神,高度赞扬华北抗日根据地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敌后根据地视为“新中国的雏形”,对其充满了憧憬。

1940年年底回到重庆,后移居昆明,从事民主文化活动。创办北门书屋和北门出版社,出版、销售进步文艺书刊,宣传抗日救国和民主进步思想。

1944年中国民主同盟在昆明成立云南支部,当选为执行委员。

1945年10月当选民盟中央执行委员。

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举行庆祝政协成立大会,被推为五人主席团成员。

英勇就义

因反对国民党的独裁、内战政策,李公仆于1946年7月11日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人物评价

李公朴牺牲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唁电: “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

课程总结

李公朴先生是对自己的信仰具有坚强信念的人,是对黑暗势力不肯低头的人,是在困难艰苦的环境底下不退缩的人。我们要向公朴先生学习,越是困难越要向前,“咬定青山不放松”,长大后做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讲稿:郭晶莹

PPT/视频:郭诗娴

编辑排版:梁珊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