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识小|“春联”忆旧

1946年代上海一个男子在街头写对联

快过年了,山东《旅游世界》杂志编辑向我索稿,我在谈“年味”的文章中就贡献了一幅收藏很久的老照片(见上图),那个照片很有味道:街头写对联的中年男子穿着中式衣褂,他戴的帽子的式样也有特色,这些时日,天寒地冻,想买一顶帽子避寒,无奈世间早已不存在这种式样的帽子了,男子写对联时,他的一个孩子还躲在父亲身后,露出半个小脸,茫然望着这个世界。更为叫绝的是那个男子正在写对联的横批“百无禁忌”,而且出于书写不沾墨迹的原因,是“忌禁无百”倒着写的。民间素来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俗信,对联的横批用“百无禁忌”是比较多的,另外还有“对我生财”“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之类,当然福字的斗方是最多的。那是1946年,那个年代,及至1950年代,可以说上海人过春节时,春联可谓是家家户户必备项目之一。

那个年代,因为里弄里的老房子多,过年之前,家家户户贴上新对联,以示辞旧迎新,展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对联,上海人一般俗称有“门对”、“对子”等等。一般的对联都是以红色底,黑色字体,红色纸底表示的是红红火火,黑色字体一般都是用带有好意头的字词,寓意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但我们徐家汇老街的各家各户是典型的移民城区,来自江浙皖以及各地居民五方杂处,但每家每户基本都保持着贴对联的风俗,那时,一般人家都不到市场上去买,有点文化的,自己写,没有文化的则要请人来写。我从小自读书起,父亲就就要求我练毛笔字,我父亲的用意之一,就是过年时写对联不求人,虽然我的书法水平不怎么样,有时也会为街坊四邻写个对子,因而也会有一种小小的得意。1967年底准备参军了,那一年家里买来红纸,还写对子,现在还记得内容写的是集伟人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很醒目也很喜气地贴在我家大门上,几个月后,我就从军上路,到大西北的甘肃兰州去为祖国站岗放哨去了,情怀追寻啊!

半个世纪的岁月过去了,沧海桑田、岁月留痕。早先走在大街上,或者里弄里过年时还能欣赏到红红火火的春联,从中欣赏书法的美感,行楷隶草各种字体,有初学者的稚嫩,也有多年造诣的老成,有词句内容的浅显,也有典故的深奥。春联的张贴,也很有讲究呢?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家的内容,考虑街门屋门内空间大小,老年人的居室应选福寿禄喜之类的祝福联;年青人的家居可选图志、创业或夫妻恩爱相处的贺联;经商的店铺春联应选择创业或发财致富方面的吉庆对联。按照传统张贴对联的方法,有“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的口诀,即对联的出句应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对句应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这是因为按古代读法直书是从右向左读的。总之,由喜欢春联而慢慢喜欢上传统文化,那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对联的文化底蕴,太深厚了。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五代,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人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到清代,对联和楹联创作蔚为可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可题咏山川名胜、可歌颂风物岁时、可写为格言抒发议论、或用于交际赠答酬应。一副对联可以状景、达情、咏物、抒情、励志等,用途极为广泛,自古至今,深受文人墨客青睐和百姓大众的喜爱。笔墨间传递着真诚的文化理念和艺术情愫,显示出一种高深的涵养和对生命的执着追求,是一种文人精神的力量融入艺术境界的魅力陶醉。

最近上海“我们这一代”及有关机构,要组织和举办“妙语辞银鼠,佳联话金牛”的比赛,以新春祝福、欢乐、祥和为主基调;反映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以2021年建党百年、全民抗疫、牛年奋进等为选题方向;这个活动很好,也有新意,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更促使我们读书学习增长知识,让我们心旌摇曳、情深意长,因为,传承对联的创作和书写,更像是历史的守望者,叩问着过去,聆听着现在,展望着未来。

2021年1月15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0)

相关推荐

  •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以及故事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面对春节即将来临,相信家家户户都已经开始了贴春联等等的工作,那么对于春联,你们又晓得其中的由来和故事 ...

  • 想说的话||今年,我家不贴春联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贴 春 联 啦 年三十上午,是家家户户迎新福.贴春联的时候. 按照传统说法,家里老人去世,晚辈家从当年起三年不能贴红春联.我的父亲于2017年农历二月初二去世,老家的 ...

  • 春节为什么要贴对联

    我父亲是当过兵的,那个时代(六.七十年代)每逢春节,大队都会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为我家贴上"光荣之家"的对联:"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是毛主席题写的,那 ...

  • 【望安山文学】江边人|| 话“春联”(散文)

     话"春联" 作者:江边人     主编:非   鱼 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若问春联的来历,恐怕有众多人不知所以然.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 ...

  • 掌灯贴门对儿,来年有福气儿—说说过年的那些事儿(8)

    [家教智慧 第369期] 掌灯贴门对儿,来年有福气儿 春联,在我们家乡叫作"门对子", 是过年的重要标志. 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古人认为桃木有辟邪.驱灾之功用 ...

  • 【原创】447.除夕日话“春联”

    2019年2月4日,星期一,晴 又到一年除夕日.家家户户都开始在门上贴春联. 一.春联的历史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 ...

  • 风土识小|话说小塘菜

    葱葱绿绿的江南菜地 与几位东北的朋友一起吃饭,他们为了表达盛情,总爱说来几个"硬菜",我一听就乐了,"硬菜"者何?是否还有"软菜"?&quo ...

  • 风土识小|“扳倒井”酒话

    山东"扳倒井"的传说 不久前,我的一位学生,也是很一位很干练的后生,说要请我喝酒,我开玩笑地对他说,早年服役,在队伍上听得一段顺口溜:"一般不喝酒,不喝一般酒,喝酒不一般 ...

  • 风土识小|“文武之道”四川路

    1950年代的上海四川北路商业街 四川路,特别是虹口区辖的四川北路,是上海非常著名的马路之一.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川北路是上海市民的购物宝地,"走走看看南京路,买卖还在四川路" ...

  • 风土识小|廊下版画识“青檐”

    生气勃勃的廊下青檐版画艺术中心 廊下青檐民宿 对我来说,去金山区廊下镇参观学习青檐版画艺术中心,心仪久矣.这次总算如愿了. 人们常说上海滩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诚非虚言.即使在上海金山与浙江平湖临界的廊 ...

  • 风土识小|吕巷访古

    金山吕巷镇的蟠桃名闻遐迩 前些时日,我去金山区吕巷镇访问,回来我就写下了"吕巷访古"的题目,不是我"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上海周边的古镇,如同珍珠一般,需要以历史 ...

  • 风土识小|百年两幅画 今昔两重天

    百年前沈泊尘艺术创作旧影 适逢盛世修志,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在纂修<精武志>,我有幸能够参与其中并做一些工作,倍感光荣与荣幸.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的奋斗史,如同一场昂扬激越的交响史 ...

  • 风土识小|姑苏繁华运河情

    苏州城外古运河上扬起风帆的舟船正在前行.据<亚东印画辑>1926年8月出版 有人说过"白发苏州",意谓苏州城历史悠久,如同"白发老翁",我以为此话只 ...

  • 风土识小|“清明祭扫各纷然”

    清代绘画<清明戴柳>图 今年清明节前,承蒙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陕西省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等主办单位盛情邀请,出席了"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 ...

  • 风土识小|一部浓缩的中华民俗史

    新版<事物掌故丛书>书影 庚子年末,上海辞书出版社依据较权威的古籍版本,校对查证原文,花费许多功夫,编辑出版了杨荫深先生<事物掌故丛谈>的"校订本".我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