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诸侯第四篇·孤悬北境·代王赵歇

代,为古地名,相传曾在商朝之时,于中国北境,也就是今天山西北部一带建有一个小诸侯国,叫做代国。

也许是因为代国过于偏远,所以才让代国得以从商朝一直传承到东周时期,大概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的确是无法想象,这个处于草原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间的小国家,居然真就顽强的存活了那么多年。

后来代国为赵所灭,赵国便又把这块土地作为封邑奖赏给自己的亲信子弟,而这些人又往往冠名为代君。如此日积月累,世代传承,到赵武灵王时期,索性便把这片土地直接命名为代郡,由此,代地的称呼便永远成为了这片土地的名字。

所以,在楚霸王大分封之时,作为赵国名义上的唯一继承人赵歇,便被封为了代王,准其统领代地。

赵王歇徙王代。《史记·项羽本纪》

再按《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

代郡,秦置。莽曰厌狄。有五原关、常山关。属幽州。户五万六千七百七十一,口二十七万八千七百五十四。县十八。

如上,代郡在西汉时期共辖十八县,其中人口数,在官方记录中则为278754人。

显然,代地哪怕是经历了汉帝国的盛世之后,人口也依然偏少。不说比同时期的其他内陆郡县了,就说同样是位于北境的上郡,人口也在六十万之众,几乎是代郡的二倍之多,可想而知代郡的生活条件是有多么艰苦。

不过代郡的人口过少,可能也与该地长期作为汉匈对战的军事地带有关。并且此处百姓或者一部分为军屯,或者时不时就被匈奴掳掠而走,所以这里的人口统计数字,相比其他郡县可能水分要更大。但无论如何,两百年后的代郡既然才只有不到三十万人,那么两百年前的楚汉时期,代郡人口又能有多少呢?撑死了也不过就是二十多万,所以不夸张的说,楚汉时期的代国可能应该是当时诸侯国中人口最少的一个了。

另外,代国应该还下辖雁门郡。虽然说此时的雁门郡可能已经为匈奴人占领了,但是按照平城之战的爆发时间,当时匈奴人应该还没能全部占领,因此代国的人口或许还要再多一点,三十万?也许吧,但总归还是很少的。

当然,人口少不代表代国的实力就差。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秦帝国曾在北境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御体系,其中显然不只是有庞大的军队,更重要的还是那些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军用设施。诸如马场、军工器械厂、训练场等等,当然还包括北境各地的军事堡垒。

所以说,也就幸亏代国人口少,不然要是腹地再大一点,人口再多一点,代国的军队还不横行天下了。当然,其实对于这些项羽也早有防备,因为凡是属地靠近北疆的,且拥有大批秦帝国时期军事设施的诸侯国,从西向东,翟国、代国、燕国、辽东国,几乎都是存在人口较少,腹地较小的问题。所以也就导致了北方四国在楚汉时期的影响力,几乎是微乎其微。

下面再说代国的疆域。

虽然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代国到底立都哪里,只是说后来陈餘曾在代地迎接赵歇,那么我们就姑且把代国的首都暂定为代县吧。而代国的全部疆域,便是代郡外加雁门郡一部分。由此再按照汉朝时期代郡十八县和雁门郡十四县的规模,基本划定代国的疆域:

如上,代国的北部是正在强势崛起中的匈奴人,可谓危机重重。而代国的东部则是燕国和常山国,燕国因为和辽东国有内斗,所以姑且还威胁不到代国;至于常山国,常山王张耳为代王赵歇的旧臣,故而基本也不会率先开战。

另外就是代国的西面,也就是那个隔河相望的翟国,相对来说,西部可能是最为安全的。那么代国最大的危机,或许就是南部的强魏了。

虽然此时的魏国已经被项羽给阉割了一部分,叫做西魏国,但即使如此,魏国依然可以称作中部霸主。因为按照史书中的记载,汉廷最终灭魏之后,整整下设了三个郡,而且还都是中部郡县。虽然不知道是当时项羽封的就那么多,还是后来魏王豹又进行扩张了,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显然都能说明魏国的强大。因此,对于当时的代国而言,魏国可以算得上是它的头号强敌了。

其实就笔者觉得,魏国不应该有这么强的,可惜史书中已经没有当时项羽分封的具体内容了,不然笔者猜测,说不准魏国后来下辖的郡县中,如太原郡就很可能是原属于代国的郡县,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无论太原郡最初是不是属于代国,但最终太原郡属于魏国这是铁定的事实,因此于代国而言,有和没有太原郡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


下面说代国的具体构成:

代国重要人物:

代王:

赵歇(—前205)

基本事迹:初为赵国王室后裔,具体身份不明,秦二世二年一月为张耳、陈餘拥戴为赵王。同年九月遭到秦军重兵进攻,其与张耳死守巨鹿城。秦二世三年一月,巨鹿战役结束,其与张耳成功获救。后其率部留守赵国都城,张耳则率领赵军主力随同项羽西入关中。汉元年,项羽进行分封,其受封代王,统领故秦代郡及雁门郡一部。汉二年,因陈餘击败张耳,遂迎其回归赵国,复为赵王,陈餘遂被拜为代王。汉三年因汉军进攻,陈餘败死,其亦被杀于赵国都城,代国与赵国遂灭。

麾下重要人物:

夏说

基本事迹:疑似为陈餘下属,初为代国相国,因赵歇去赵国,遂由其统领代国。汉二年,其率部与汉军交战,为汉大将军韩信击败,最终被曹参部击杀于邬东。

冯解敢

基本事迹:初为代国太尉,因代军惨败,汉三年以代国太尉身份投降汉军。后被汉廷任命为雁门郡太守,并以特将身份平定各地叛乱。最终以战功受封列侯,食邑千户,建阏氏侯国。汉高帝十二年,冯解敢病逝,汉庭为其谥号节侯。

代国国家制度构建:

为秦制。

代国占据故秦疆土:

秦代郡、雁门郡一部(约等于今天山西省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一部)

代国军备情况:

按人口三十万数,以及代国与汉交战之战况,则代国军队应该在三四万左右。(此处纯属猜测)

代国存在时间:

成立时间(赵歇为代王时期):汉元年二月。

发展时期(陈餘为代王时期):汉二年十二月

灭亡时间:汉三年十月左右


(完)

(0)

相关推荐

  • 汉朝实行的分封和周朝的分封究竟有何本质的区别?二者有何利弊?

    对历史有兴趣或者有过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周朝天下近八百年这段历史,周朝能维持这么久的国祚,完全是得益于分封制,但是最后灭亡也是亡于此,而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改郡县,但是没过多久就灭亡了,到了汉朝刘邦又再次实 ...

  • 读通鉴(6)战国大局初成

    读通鉴(6)战国大局形成 周安王十五年(甲午,前387年) 秦伐蜀,取南郑.[黄帝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俈.既立,封其支庶于蜀,历虞.夏.商.周.周衰,先称王者蚕丛.南郑县属汉中郡,唐为梁州治所.] ...

  • 楚汉诸侯第八篇·银样蜡枪·常山王张耳

    常山,先秦时期本应叫做恒山,为古之名山,秦始皇时曾于该地建有恒山郡,后恒山于汉孝武帝时期正式被确立为五岳之一.期间因避汉孝文帝刘恒的名讳,故改名常山.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项羽当年所封之常山王,其实应 ...

  • 楚汉诸侯第三篇·三秦霸主·雍王章邯

    雍,按<诗经·秦谱>中记载:"至玄孙德公,又徙於雍."显然,雍从先秦开始就已经作为地名而存在了. 再依据<史记>记载: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献公元 ...

  • 楚汉诸侯第五篇·中部霸主·西魏王魏豹

    西魏,本意为先秦魏国西部之地,只因楚霸王项羽想要自占魏国东部之地,遂驱逐其至河东郡为王,于是便有了西魏国. 如史书中记载: 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於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史 ...

  • 楚汉诸侯第六篇·九州中枢·河南王申阳

    河南,顾名思义,在先秦时期自然是指的黄河以南.但是黄河源远流长,所经之地横贯中原,因此广义上的河南其实是非常大的.不过,虽说都能叫做河南,但终究河南与河南还是有区别的. 汉元年,又叫义帝元年,同时也是 ...

  • 楚汉诸侯第七篇·螳臂挡车·殷王司马卬

    殷,作为国名,曾一直是上古三朝中商朝的别名,故有殷商之说.而楚汉时期距离殷商覆灭已经有将近八百多年了,但或许就是天命无常吧,在这短暂的后战国时代,殷国居然还能再次重生. 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 ...

  • 刘邦与项羽的博弈—楚汉争霸(四):韩信击败龙且,战事出现转折

    导语: 公元前204年,天下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荥阳,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在这里对峙已经长达14个月之久.共计数百万的大军,都为了一个目标而等待,那就是彻底击败对手.骁勇善战的楚军在最初的战斗中屡战屡胜 ...

  •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书札记——楚汉浪漫主义(四)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书札记--楚汉浪漫主义(四) 一,屈骚传统 南北文艺分野与融合. 理情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南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弥漫在一片奇异想像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 ...

  • 楚汉英雄第一百零八篇·灌婴所属·缔造郎中骑兵·戚侯·将军李必

    戚,按<史记·索隐>中的记载,秦汉时为东海郡下辖县邑.汉初,戚县改为戚侯国,由功臣李必受领. 关于这里的李必,因<史记>与<汉书>中均记载其为季必,所以对此有疑问的 ...

  • 楚汉英雄第一百篇·高祖所属·护卫刘邦·中牟侯·郎中单父圣

    中牟,为秦时河东郡下属县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一带.汉初,中牟县改为中牟侯国,由功臣单父圣受领. 单氏,先秦时出自姬姓,故又为姬姓单氏.而单父圣其人,应该也就是某位姬姓显贵的后裔.但究竟是谁,目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