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读书笔记2 四气调神论(上)—春生夏长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三个月就是阴历的正月、二月、三月,也就孟春、仲春、季春,大约是阳历的2月、3月、4月,春天这三个月,叫'发陈”,就是推陈出新,“发”就是启发、生发; '陈”就是陈旧,把陈旧的东西生发去掉,新鲜的东西生发出来。春天是生命又一次新的轮回的开始。“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天地的阳气开始生发,世界万物开始欣欣向荣。这时候应该怎样养生呢?

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晚睡早起。为什么?因为春天阳气生发,万物欣起、舒展了,开始活动了,所以人也应该要让气血活动起来,要多活动筋骨,早一点起床,不要懒惰。

白天是劳动、活动的时候,晚上是休息入睡的时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天比起冬天白天长了,晚上短了,所以人劳动、活动的时间也要长一一点,休息入睡的时间也要短一点。

所以“晚睡早起”。早起之后做什么?要'步于庭',就是在庭院里面大踏步地走。'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原文写作'被”,其实通“披”,就是要披散开头发,不要束发、扎着头发,不要把头发梳得紧紧的。因为春天阳气生发了,万物舒展了,所以人也要舒展,要把头发松掉,让它吸收春天的阳气。

“缓形”的“形”是形体的形,不是行动的行,不是慢慢行动,而是舒缓形体,就是不要穿紧身衣服,要使形体放松。对一天来说早晨也好比是春天,早锻炼的时候也要穿宽松的练功服,灯笼裤,如果把身体束缚得紧紧的怎么锻炼?

春天披发缓形,目的是'以使志生',就是可以让神志生发。神志就是精神、意志,这和我们今天讲的“神志不清”的神志不太一样,神志不清的神志偏于意识感觉,而《黄帝内经》讲的“神志'主要指精神意志、情志,有五种情志,我在以后篇章中再细讲。一年四季,阳气的变化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人的神志和情志生发的时候,所以不要压抑,要抒发。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要使万物生发而不要伤害它,要给予不要夺取,要奖赏不要惩罚,这就是适应了春天阳气生发的变化规律,是调养人体生发之气的大法则。春天是生发的、向上的,所以对待万物也要生发、向上,要促使万物生机勃勃。有一句老话: '劝君莫打春来鸟,子在窝中盼母归。“春天的这个季节不要去伤害鸟儿,因为鸟儿的孩子还在窝里等着母亲的归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去伤害小生命。春天,在五行属木,在五德属仁,木是温暖的,我们要保持一种温暖、 仁爱、慈悲的心。对于别人,我们要像春天一样温暖,要用鼓励的态度,不要去惩罚他人,更不要伤害别人。所以春天做任何事情都应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如果春天没有按照生发之气来养生,那会出现什么后果呢?请看原文: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违背了这个法则,就会使肝脏之气受到伤害,到了夏天就会演变为寒性疾病,提供给夏天阳长之气就减少了。春天对应五脏中的肝脏,或者说肝气与春天之气相通,春天是木旺的时候,要注意养肝。

如果春天没有按照生发之道来养生,必然影响到肝。肝的功能就像春天的树木,肝气的特征就是像春天一样, 要求调达、上升、舒发。所以这个时候气机要生发、精神要畅快,这样才有利于肝气的舒展。如果精神不畅快,气机不升发,人就容易抑郁、烦闷、焦虑。中医讲肝在志为怒, 心情郁闷就容易发怒, 怒则伤肝,发怒还会引起各种疾病。怒气可以使气血上涌,严重的时候会引起吐血,甚至昏厥,所以春天是抑郁症的高发期。

春天的养生还关系到下一个季节。春天是阳气刚开始生发,叫少阳,如果少阳之气没有养好,不能正常上升,不但产生肝的疾病,还会影响到下一个季节夏天阳气不足,所以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夏天为太阳,本来应该是阳气最足的,却阳气不够了,阳虚了,当然就产生寒性病了,比如腹泻。如果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来解释,春天属木,夏天属火,木能生火。现在木没有养好,就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火,火一旦弱了,就会引起寒性的病变。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天三个月为阴历的四、五、六这三个月,叫着孟夏、仲夏、季夏,大约是阳历的5月、6月,7月,夏天这三个月,叫“蕃秀',“蔷秀'就是万物繁荣秀丽,比起春天,夏天的阳气更加旺盛了,万物更加繁荣茂盛了。天地之气开始上下交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之气相交,树木开花、结果。“华“通“花”,“华实”就是开花、结果实,一派繁荣美丽的景象。

夏天应该怎样养生呢?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就是晚一点睡早一点起。春天是'夜卧早起”,夏天也是'夜卧早起”,都是晚点睡早点起。那么这两者有区别吗?夏天比春天要更晚一点睡,更早一点起。为什么呢?因为到了夏天白天更长、晚上更短了,所以人的养生也要与这种阴阳变化规律相呼应,要睡得再晚一些,起得再早一些。当然这里的晚睡早起,是指古人的作息时间而言的,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是指现在大部分人是晚上11点左右睡觉,再晚一点睡,到晚上12点、1点再睡,那肯定是不行的。

夏天是炎热的,赤日炎炎似火烧。这个时候,要“无厌于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不要讨厌夏天的太阳。夏天虽然比较热,但不要老躲在家里,害怕阳光。最好还是采用自然的避暑方法,在户外阴凉的地方乘凉。尤其是现代人总是呆在空调房里,呆在那种人工营造出来的冷环境中,这样反而对人体不好,要自然避暑,可以到树荫下面、小河旁边。在这种自然的环境下出点汗,对人体是有利的。如果你总是躲在空调房子里面,大量地吹着冷风,喝着冷饮,这种阴寒之气就会伤害阳气,把汗都闷回去,体内的浊气发泄不出来,这样毛病就出来了。

第二种解释:不要厌恶白天。夏天是炎热的,白天的时间又很长,容易产生厌倦、厌恶心理,要保持心情的愉快。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夏天最容易使人发火,夏天阳气上升,人气也上升,夏天为火,天气的炎热使人容易激动、发怒、发火。发怒容易使阳气过盛,气血上冲,所以应该戒怒,保持心情的平静,使得精神充沛、精力旺盛。”华英'本来的意思是开发的花,“华”通“花”,“英'也是花。大家还记得陶渊明《桃花源记》上有一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吧?落英就是落花。“使华英成秀'意思是使鲜花开得美丽,这里是比喻的说法,“华英'比喻人的精神,是精神之花开放得更加秀美,夏天要保持精神充沛、精力旺盛。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让过剩的气泄掉一些,因为夏天自然界的阳热之气太过了,人体内的阳热之气地太过了,所以得往外散掉一些,该出汗要出汗。现在不少年轻人一到夏天喜欢躲在空调房里,24小时开着空调,空调温度打得很低,不愿意出汗,对身体是不利的。另外,我们还要适当地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使得体内的阳气能够向外通、发泄出来,不要把心中的阳气憋在身体之内。但发泄也不能太过分,如果过分的话,阳气就会亏损。

我们采用的养生方法是适应自然而不是逆自然而行,要注意阴阳的平衡、适度。要注意情绪不要激动,要让它慢慢释放。有一个词'苦夏',就是说夏天的时候很苦,原因就是阳气太盛,天气太热。这个时候,既要让阳气升发,又要注意不能让阳气过度发散。

“若所爱在外“就是对外在事物要喜爱,这是说心情问题,到了夏天,人们一般不爱出门了,封闭自己,这是不对的。对外面的世界还是要保持浓厚的兴趣,要有爱,要使自己的情绪舒展、精神愉悦,不要抑郁,这样阳气才能生长,精力才能旺盛。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是适应夏天气候的变化,是调养人体盛长之气的大法则。春天是“生”,生发;夏天是'长”,盛长,在程度上比春天更进了一步。

'逆之则伤心,秋为疡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如果违背了这个养长的法则就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提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就减少了,到了冬天还会重复发病。

按《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说,夏天对应的是心,或者说心气通于夏。所以夏天要注重养心,如果心气没有养足的话,就会伤'心',伤害心气。这个季节没养好就会影响到下一个季节,春天没养好会影响到夏天,夏天没养好会影响到秋天,秋天是要收敛的,收敛的功能减弱了。,

夏天阳热之气要适当地发散掉,如果没有发散掉,郁积在体内,到了秋天和秋凉之气交集在一起,就容易得寒热往来的疾病,叫疟疾,俗称'打摆子',一会觉得冷,-会觉得热。夏天是火热的,秋天转凉了,自然界寒热交替,人体内也寒热交替,到了冬天还可能会重复发病。

本讲小结

夏天阳气比春天更往外升发了,所以人的气息也要向外宣发,人体的养生也要更加地伸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这就是夏天的养生原则'养长之道。夏天精神调养就是要和自然旺盛的阳气一样保持精神的积极活跃,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但是又不能过分的亢奋,要保持良好的、平衡的心态,要像花蕾一样,适当地释放自己的精力。
夏天重在养心,心在志为喜,心气容易亢奋,要注意避免一些过分的行为,不要大喜或者大悲。情绪激动往往会导致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重者会引起生命危险,甚至死亡。所以夏天更要注意不要大喜伤心,要保养心气。

清风

2021.01.14

学习资料—《张其成讲黄帝内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