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神童谢彦波:15岁读研,18岁读博,为何会成为“疯子”?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课的教室,也许你会在角落里发现一个“流浪汉”,他头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身上穿着满是油渍的皮夹克,脚上随意趿着一双拖鞋,破落的形象与明亮干净的教室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即使一个人的想象力再丰富,也很难将眼前这个“流浪汉”和天才少年谢彦波联系在一起。
11岁读大学、15岁读研、18岁读博,谢彦波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天才少年,用意气风发四个字形容再恰当不过,但如今他的脸上却写满了心酸和悲凉。
沉默的天才
1966年11月,谢彦波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中产家庭,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是湖南医学院的物理教授,他从小就跟随父母在湖南医学院家属院生活。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孩子,谢彦波一岁时便被父母送到了乡下奶奶家。
谢彦波的奶奶是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只懂得把孩子喂饱哄睡着,并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所以当到了入学年龄的谢彦波回到父母身边时,他们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儿子表达能力有问题。
谢彦波不会用第一人称说话,当他想出去玩的时候,他会说“彦波要出去玩”,而不是“我要出去玩”,当他感觉饿的时候,也不会说“我要吃饭”,而是说“彦波要吃饭”。
谢彦波的母亲非常发愁,把儿子从乡下接回来就是要让他在城里上学的,如今儿子连表达都有问题,还能去读小学吗?母亲甚至打算把儿子送去特殊教育学校,让他接受特殊教育。
但谢彦波的父亲却觉得儿子是“大智若愚”,只要父母对他稍加引导,便会前途无量。
在父亲的坚持下,谢彦波进入了长沙的一所小学开始学习,上学后,谢彦波依旧不喜欢说话,大多数时间里,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里,任老师问他什么,他都不回答。
无奈之下,老师只能找到谢彦波的家长反映情况,父亲见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谢彦波回到家后,父亲就把他叫进书房,给他讲了《小木偶奇遇记》的故事,父亲告诉他小木偶之所以会遇到那么多磨难,都是因为不爱说话的原因,谢彦波听完感觉很有道理。
打那以后,谢彦波变得活泼了一些,老师讲课时他也能积极配合了,但是还是有些腼腆,于是父母便把他带到了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谢彦波患上了阿斯伯格症,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天才病”。
阿斯伯格症是一种典型的孤独症,患上这种病的孩子大多刻板、固执、沉默寡言,但同时,他们也拥有极高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很多天才都是阿斯伯格症患者,比如大名鼎鼎的乔治·奥威尔、安徒生、康德等人。
毫无疑问,谢彦波也是天才。当父亲发现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竟然偷偷做高年级的数学题时,他非常吃惊,同时,他的耳边又响起了医生的话,“你的儿子可能是个天才。”
难道儿子真是天才?谢彦波的父亲将信将疑,但还是给儿子安排了一系列的自学课程。
阿斯伯格症患者虽然沉默寡言,但注意力都很集中,谢彦波也不例外。每天放学后,他都准时去到书房,在父亲的指导下进行高年级数学的学习,往往一学就是好几个小时,他从来不感到枯燥,反而觉得这些数字有趣极了。
三年级时,他就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全部知识,同时他也发现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学完初中数学的三角函数章节时,谢彦波好奇地跑到大院里,拿着尺子测量水塔的高度。
四年级时,谢彦波学完了高中数理化的全部科目,连在大学当物理教授的父亲都被儿子的学习能力震惊了,高中数理化学完后,父亲只能带着还在读五年级的儿子学习大学课程。
谢家出了个小神童,这是当时医院大院里最具爆炸性的一条新闻。真有那么神?大家都想看看。
当医院中学要举办高中生数理化竞赛的消息传来时,街坊邻居都跑到谢家劝谢彦波去参加比赛。于是,还在读五年级的谢彦波就去参加了比赛,顺手,拿了个第二名。
随后,他又参加了长沙市的一场高中生数理化竞赛,又拿到了一个好成绩。
一个小学生竟然在一群高中生中脱颖而出,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谢彦波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其中,也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那时候,中科大正准备成立少年班,将全中国的天才少年收至麾下,谢彦波的出现可谓是正中学校的下怀。
中科大派出老师到谢彦波的家中对他进行测试,一套卷子做完,谢彦波的成绩很出色,于是11岁的谢彦波就这样收到了中科大的录取通知书。
爱滚铁环的大学生
谢彦波爱滚铁环,这是大院里人人都知道的事。爱到什么程度呢?参加比赛前一天,他在院子里滚铁环,录取通知书到的时候,他还在院子里滚铁环,到了入学的日子,他就滚着铁环步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园。
1978年9月,谢彦波正式成为了中科大少年班的一名成员,跟他同班的都是各地的少年天才,年仅11岁的谢彦波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也是最受老师关注的一个。
由于谢彦波在跟人交往方面存在障碍,而且性格又很内向,少年班的老师特意安排了班里年龄较大的学生“照看”他。
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后,谢彦波便全心身地扑在学习上,少年班的老师都是学术界的“大牛”,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谢彦波很快找到了自己研究的方向。
在少年班的第二年,谢彦波就转到了物理系。在物理系的四年里,他成绩傲人,展现出了极强的天赋,门门考试都评优,最终他提前一年完成了学业,于1982年进入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读硕士。
在大学期间,谢彦波从未被人际关系这个问题而困扰过,因为同学们都是智商过人的天才,天才和天才之间沟通起来总是毫不费力,谢彦波在班级里表现得幽默而健谈,但到了研究生时期,谢彦波就开始被人际关系所困扰了。
读研一那年,谢彦波15岁,是全国年纪最小的研究生,“谢彦波心态不好,也没有平常心。”数十年后,谢彦波的大学老师这样回忆他。谢彦波从小就习惯了出类拔萃的感觉,为人处世太过自负,这也为他以后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
三年后,18岁的谢彦波考取了中科院的博士学位,跟随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继续学习。
当时很多人都看好谢彦波,认为他前途无量,很快就能拿下博士学位,但没想到,在博士就读期间,谢彦波和导师的关系却闹得很僵。
眼看着在国内拿不到博士学位了,谢彦波心里很着急,最终在朋友的建议下,谢彦波决定到美国去求学。
谢彦波的运气一向很好,到了普林斯顿大学,他就被分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导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菲利普·安德森。
从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才少年到疯子
谢彦波出国时,人们对这个天才少年抱有极高的期望,媒体对他大肆报道,称他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才少年”,就连谢彦波在少年班的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以他的聪明才智,是一定会在物理界取得瞩目的成就的。
在万众的期待下,谢彦波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成为了他最崇拜的物理学大师菲利普·安德森的学生,在他眼里,菲利普·安德森就是神。菲利普·安德森和谢彦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高气傲,他们都容不得别人在自己面前“耍大牌”。
然而,在“耍大牌”这点上,谢彦波比菲利普·安德森还要拿手,这也成为了二人不和的主要原因。
初次见面时,菲利普·安德森给谢彦波出了一道题,想要试试他的能力,谢彦波随便瞟了一眼并说道:“这是小菜一碟。”
随后菲利普·安德森又出了一道题,谢彦波看完后竟然称他出的题目是“小儿科”,菲利普·安德森听了十分震惊,这么傲慢的学生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由于对谢彦波的第一印象很差,在实验室工作时,菲利普·安德森就经常对谢彦波冷眼相对,对他的研究成果也是挑三拣四。
一开始,谢彦波没有发现导师对自己的态度很冷淡,当菲利普·安德森以“你的英文太差,我看不懂”为理由拒绝通过他的论文时,他还傻乎乎地跑到隔壁文学院花了两年时间修了一个文学硕士学位。
文笔没有问题了,但菲利普·安德森依旧没有通过他的论文,这时候的谢彦波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自己的英文水平有限,而是导师跟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对立的。
在他心目中比神还要神圣的导师居然也会搞学派对立,谢彦波不敢相信,从那时起,他就常常产生别人都在骗他的幻觉。
在往后的很多年里,谢彦波总觉得别人能轻易看透自己的想法,他头一天算错了一个公式,第二天走在上班的路上,有人冲他吐了口痰,他就觉得这是别人在指责他,“我觉得自己是个透明人。”谢彦波神秘地说道。
1991年的冬天,在爱荷华大学就读博士的一名北大学生枪杀了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受此事件影响,菲利普·安德森教授也有些担心自己的安危。
两人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谢彦波甚至在未经菲利普·安德森允许的情况下私自闯入他的家中。
当时整个普林斯顿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关系不和睦,甚至还有人说,谢彦波曾用手枪指着菲利普·安德森,要求他让自己顺利毕业。
为了得到博士学位,谢彦波整整在普林斯顿待了十年,但十年寒窗苦读,到头来却连个学位都没有拿到,谢彦波很不甘心。
威胁导师、神志恍惚,在别人眼里,谢彦波几乎成为了“疯子”的代名词。
无奈之下,谢彦波只能向中科院一位院长求助,在这位院长的帮助下,谢彦波回到了国内,成为了中科大物理系的一名教师。
没过多久,他就从单位分到了一套小房子,也找到了一位贤惠的妻子。
从此,谢彦波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