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琴四要

弹琴者,有四要,音调意味也。得琴之妙者,必得此四要。其音清丽,其调古雅,其意中和,其味澹远。此妙之所在也。
如歌唱者,先要声音本色优美,复要调正而准,如此方成其美曲。而若至妙者,则必体意味之要。此常人所不及也。
琴者亦然。若不具音调意味之妙,则不成琴曲之妙也。若唯调正而准,则仅成其曲,而不成其美。欲成其美者,调正而准,复要音质优美。而若仅音质优美,而无调正而准者,则不成其曲。故欲得其美,音之与调,缺一不可。然若仅得其美,未必能得其情。若曲不得其情者,下品者也。故得其美者,复要体得其意,方能曲得其情。然仅曲得其情者,仍未至妙也,是为中品。若至妙者,尚要体得其味,方为上品。琴之味者,澹远之古风也。所谓琴至于远,境入希夷也。
论音
琴之音者,清丽而静。其音之妙,一在于琴,一在于指。而指为其要。若无妙指,纵然绿绮焦尾在手,乃不得清音也。故欲得妙音,必炼妙指。
音者,有声而无形,然可借形以喻之。琴人操琴之音者,概有六形:一曰水滴于潭,二曰珠落于盘,三曰珠行于槽,四曰胶行于器,五曰石落于沙,六曰石落于锣。
水滴于潭者,音之至妙也。水者清纯润泽者也,滴于潭中,其声清脆而润,而不游离,入而化之,而泛涟漪,故得音清脆润泽,方正坚实,而有余韵。而其韵自然含蓄,毫不张扬外露。故其音清丽而静。凡得妙音者,其得音皆属于此也。其法在于下指简洁利落,得清脆之音。取音方正坚实,而又具松活之功。以绰以注,绝不拖泥带水。吟猱适之,而自然有度,得于圆满,绝不张扬而取浓艳。非得琴道之妙趣者,不能及也。
珠落于盘者,其声亦脆也,然珠之遇盘则弹起,是故不得余韵。故其得音者,坚实而脆,亦正音也,然其润泽欠之。得此音者,下指亦干净利落,取音方正坚实,唯松活之功不足,故其于清润处有所不及也。
珠行于槽者,其声滑利,游离不定也。故其得音虽似流利,然其音游离不定,而失方正,晦而不明,故不得清音也。着此病者,失于过度追求圆润流利,而失方正也。其运指往往着于修饰,夸张绰注,过分吟猱,而得音不方,主次不明也。
胶行于器者,粘着拖沓也。故其得音拖泥带水,沉缓胶粘,故不得清音也。着此病者,失于拖沓沉缓,取音不洁,故其得音甚浊也。
石落于沙者,其声沉闷也。故其得音闷浊,不得清音也。着此病者,或下指不利,或靠弦而弹,或用指柔懦,或按弦不实,故自无清音可言也。
石落于锣者,其声粗暴也。此自不得清音也。着此病者,失于下指取音粗浊暴戾,不加控制。如此自无清音可言。
音之清丽者,大雅之基也。弹琴而得古雅之风者,必得音之清也。若无清音,唯得调准者,则仅成其曲,而不成其美也。

论调

琴之调者,唯以古风而为正道也。古圣先贤以制琴者,修身养性而和天下也。此即琴之道也。而古亦有艳媚之调。商纣所喜靡靡之音,即其证也。自春秋诸侯并起,礼崩乐坏,古时之调并行于世。而时调合俗,故为流行者也,是故郑卫之声风靡于世,乃至子路亦曾操北鄙之声。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掌故,亦其证也。而古调雅音,则于世间罕见也。然时调虽兴,始终为先贤之所戒。古风虽罕,始终为先贤之所行也。
琴人弹琴,必合其调。此调者,旋律节奏也。调正音准,方成其曲也。然同成其曲者,亦有古时之别也。
时调者,事小巧,工柔媚,而失其大度,或为艳媚之声,或为粗暴之调,此即北鄙之声也。因其合俗,故而流行。而操时调者,乃谄媚于人也,欲得世俗之赞赏也。是故其以喧嚣柔媚为美,以繁声促调为能,无非媚人惑人之欲也。故其辈唯以技而视琴也。
古调者,乃取大度,不事小巧,取澹泊,不取柔媚,取清静,不取炎嚣。操古调者,在于简净宽大,含蓄自然。所谓音省则质,合繁则不雅。繁音促调,非清雅者也。古人有论曰:练指乃由多至少,由有而无。初学琴者,唯恐下指不多。而操琴日久,而得其功者,唯恐下指太多。此即由繁而至简,由多而至少,由有而至无之过程也。得琴之妙者,下指皆简净洗练,无多余之指。此日久之功也,古风也。
弹琴而得简净宽大,自然含蓄者,则得澹雅之风也。调之古雅,音之清丽,两者并得,则成曲之美也。其美者,清雅古扑之丽者也,非艳媚妖冶之艳者也。

论意

音随意转。欲曲得其情,则必体其意也。琴曲之意者,或悲,或喜,或哀伤,或潇洒,或慨叹,或萧索,如此等等,各有其情。言其曲类者,有言情者,有写景者,有叙事者,亦各具其味。琴人弹琴,不论个人为何等风格,皆必要依其曲意而演义之。若唯言个性,而不顾曲意者,病也。
弹琴而合曲意者,乃以中和为旨。喜怒哀伤,皆有其度。中和者,无过无不及也。演义其意者,必要恰到好处。若不及者,则无意味。若用情太过,则成偏激。此即中和之理也。故欲曲得其情,必要于曲意背景反复揣摩。宜掌握其度,方得其情。如流水者,不可弹成洪水;梅花三弄者,不可弹成桃花三弄等。
是故演义其意者,必要遵中和之旨,如此方能曲得其情也。

论味

琴之味者,古澹之淳味也。其味远,其趣永,而得古澹之风。此味者,不求而得也,其功在弦外。
所谓弹琴求个性,求自我之风格者,乃以自味而求琴味,而所得者,仍自之习气也。此不得琴之真味也。
琴之真味者,乃不求不竞而得真心。此全在自身之修养也。琴之妙趣者,在真质中,自古以来,未有变也。若以变而求者,求不得也。琴之真趣者,在自性中,在无我之境也。若以自我而求之,求不得也。是故琴之真味者,不求不竞,如雪如冰,在澹泊中,不在求竞中。君子弹琴,乃真质之心,合于古风,不入时调,不媚于他人。以无我而得真我,此非真澹泊者不能解也。
是故得音调意者,复得其澹远之味,则臻于化境矣。
发布于 2017-04-26
打开美篇,查看更多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