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点,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很重要!分享的这篇文章,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过制定了计划却又中断、拖延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自律能力不够,良好的执行习惯没有养成。

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与其指责他、批评他,不如试着理解他、帮助他、伸出手拉孩子一把。

孩子爱拖延、不自律的背后,一定有个需要被看到的原因,你看到了,问题就解决了。

01

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们制定计划、委派任务,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威胁、被强迫、被控制着做这些事情的,孩子们很可能就会用非暴力不合作”的蒙混战术,来进行他们自己的消极抵抗。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简单粗暴。一定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里所有的“规”,都是为他一个人“定”的。

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参与感和仪式感,引领着孩子入门。

一个朋友家的例子就很典型。他们家孩子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坐车里的安全座椅,每次扣安全带都是一番搏斗。

直到有一天朋友的老公对孩子说,爸爸任命你做咱们家的“安全天使大人”,每个人的安全带都由你来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人你有权利处罚他。

孩子每次坐车第一句话就是提醒所有人扣安全带,自己更是抢着第一个扣。

他们家孩子被“套路”得当过“刷牙天使大人”、“阅读天使大人”、“节约食物天使大人”很多官职,孩子到现在,生活方面的自律能力都比同龄人要好。

我们制定规则的时候,要尽量的照顾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孩子会更倾向于听从喜欢他们、尊重他们的人。充分跟孩子沟通,是解决孩子抵触情绪最好的方式。

02

有些孩子不愿意脱离自己内心的舒适区,惧怕新环境和改变。

孩子会担心自己做了也做不好,为了避免最后的失败,所以孩子们选择逃避。这样即使真的失败了,还有一个心理安慰是:“我挺聪明的,就是没好好做,我要是好好做了,一定能……”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最初一段时间都是最困难的。不能完全靠孩子的自律,还必须配合父母的帮忙。

一个妈妈跟孩子一起定的计划是: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背诵一首唐诗、每天阅读1个小时。

孩子语文底子本身不是太好,所以他不容易自律,并不是自己本身没有决心,可能只是真的觉得难,大脑自然而然的对改变的一种反抗。

比较可行的是循序渐进的来 ,稍微降低一下对孩子的要求。

比如每天一篇日记孩子写不出来,可以允许孩子每周有两天时间坐在书桌前,写任何自己想说的话。无论写什么,只要写够10分钟就可以。

每天阅读1小时的专注度不够,可以允许孩子先每天读20分钟的书。

这个阶段只要孩子先迈出了双脚,有了进步和改变,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就值得鼓励。

03

自律的要素之一就是专注力,一个孩子如果做事情经常被打断,他就很容易被各种事情所吸引,到最后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好。

见过一个孩子,原本在好好的写作业,但孩子奶奶在一旁看着也许是心疼,一会儿帮孩子扇扇风,一会给孩子递上盘水果,一会又纠正孩子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奶奶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在不断的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同理的,如果学习环境过于嘈杂、书桌书房摆放物品过于花哨、一次性给孩子的任务过多,经常被各种事情打断,都可能造成孩子专注力的降低,自律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在这个部分,主要是靠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环境做出一个整体的安排,尽量让孩子的计划在执行的时候,可以安静的不被打扰的进行。

如果实在做不到不被打断和打扰,就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打断后补偿的规则。

多数孩子在执行计划的过程时,度过了畏难情绪、反抗情绪鼎盛的前7天左右,都可能会在这个容易被打扰的不稳定期栽跟头。

不妨试着把孩子日记时间、阅读时间、和背诗时间都固定下来,到了这个时间,就做这个事情,绝不动摇。

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就设定一个例外规则,比如第二天多阅读10分钟,多背诵一首诗。

推动孩子把这件事变成一个习惯,其实也只是需要20天左右。

04

有个孩子曾经偷偷说,自己其实是故意磨蹭的。

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如果我这个做完了,我妈又要安排让我干别的。还不如就这样呢。大不了被她唠叨几句呗。”

是的,有时候当孩子做完数学,我们会希望他读会儿英语,当孩子读完英语,我们又盼着他能练会书法;当孩子考了第十,我们会希望他考前五,考了前五,我们可能又希望他进前三……

这也是一种不小的压力,孩子觉得自己达不到一直的要求时,也会自制力变差,开始应付了事。

一件事情持续久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产生一种倦怠的情绪。

而孩子在父母的压力下,做完这个还有做那个,变得对自己放松要求、不自律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可以考虑调整一下原本的计划。

比如孩子不想写日记了,可以写写读书笔记甚至尝试一下写诗歌;孩子觉得看书枯燥了,可以考虑给孩子多换几种类型的书籍。科普书、小说、故事书,都可以作为阅读的素材。不一定非要读一种类型。

让计划更有趣味性,而不是更有压力,能很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另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奖惩模式,帮助孩子在自律之外,有一个辅助的“他律”。类似于孩子写日记、背诗词很用心,那么父母可以很认真的表扬他,也可以找一些有趣奖励送给他。让孩子尝到自律的甜头。

而当孩子写日记、背诗词都应付了事时,父母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惩戒规则。类似于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不能去公园玩儿等等,强制性的推孩子一把。

乔布斯有句话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

我们希望孩子有自由,就一定要让孩子有自律。我们希望孩子有自律,就一定要从生活中抓得多一些。

从帮孩子坚持一个计划,到帮孩子养成一种习惯,都是需要父母日积月累的“狠心”与坚定。

而一旦孩子在父母的培养下,拥有了自律的能力,他就能掌握自己度过每一天、每一年、每一个人生阶段的方式,那将会是我们送给孩子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爱孩子是无言的理解和接纳

(父母总想给孩子更多的爱,但很多时候孩子却不接受,效果也不好!分享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去爱孩子!)

01

公园里,妈妈抱着哭泣的女儿走过来,坐在我身旁的长椅上。妈妈没有哄劝孩子,只是默默的抱着孩子,任凭孩子哭泣。

等孩子稍微好些,慢慢抽噎的时候,妈妈开口对孩子说:“妈妈猜你是因为刚才还想吃草莓,但是XX没有给你,你就伤心了,是吗?”孩子没有吭声,只是点点头。

“那你现在感觉好一些了吗?”

“没有。”

哇的一声,孩子又哭了。

妈妈说:“我知道你难过。没关系,你哭吧。妈妈陪着你,你感觉好了告诉我。”

孩子又哭了好一阵子,孩子情绪稳定后,从母女的谈话中得知:孩子吃了一个老人带给自家宝宝的草莓,还想吃,但是遭到了另外一个宝宝的拒绝,所以哭了。妈妈和孩子商量好等孩子平静下来,一起去买草莓。

虽然是很小的事,但孩子最后那个自信与幸福的样子,是令我非常难忘的。

整个过程中,这个妈妈都只是静静的陪伴,无声的理解和接纳。她没有安抚性的话语,也没有提供任何的“帮助”。

她没有跟很多妈妈一样提供即时的“解决方案”——用买草莓的方式去安慰女儿,又譬如和很多爸爸一样见缝插针的教导:“勇敢一点,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哭泣”。

她所做的,只是让孩子靠在自己身边哭泣,提供一个让孩子安全发泄自己情绪的环境。

这个妈妈的所有注意都只放在孩子身上,甚至她都没留意过周围还有一个我一直在观察亦或者锻炼的老人走过时的侧目。

对于她,那一刻,孩子的情绪陪伴是唯一需要她关注的事。她仅仅是等待,用一颗平静包容的心等待孩子情绪过后,把真相说明,然后才一起找到解决方法。

理解和接纳永远在“解决方法”或“教导”之前。基于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才是高品质的爱。

如果你能够理解这个母亲在做一件多美好的事情,你就已经在对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了。

爱不是我觉得你应该如何,爱也不是我为你做了什么,爱更加不是请你好好对我。

爱是我理解你所在的状态,我愿意与你一起在那个状态,我愿意:陪伴你、允许你、接纳你。这样的爱,才能滋养出健康的灵魂。

回到生活中,当我们回看自己的经历,生命中鲜少有这样的爱。回想你生命中任何一个爱的时刻,无论你是给予者,还是接收者,你都仔细的去问问自己:

你所谓的那份爱:是否有个条件,或者有些期待在里面?

这一生,你是否付出过:蕴含深深的理解与接纳,全然的包容的爱?

如同那位母亲一样,无声的滋养着别人的心灵呢?

02

更让我们不曾察觉的事实是:作为成年人,我们都不曾给自己这样的爱。

就拿处理情绪这个经常会遇到的事儿来谈,当我们有情绪时,我们是如何做的?

是否也如这位母亲一样,做一次自己的母亲,给那个有情绪的自己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情绪自由流淌,直至其消失?

我们很多人,当情绪来的时候:要么选择习惯性逃避,用游戏或痴迷于电视剧等方式回避而不去面对;要么选择用另外一种伤害自己的方式去对抗,比如伤心时举杯买醉;还有些人会选择在愤怒的时候对亲密的人发泄,将他人作为自己情绪发泄的垃圾桶。

这些方式看起来眼熟吗?你做过吗?这些看似太平常的方式,其实对真正的解决问题没有半点作用。反而会成为负面的循环。

你可曾给过自己一个安全的空间,认认真真的去面对问题和处理情绪、疗愈自己的心?

这些粗暴无用的方式,会让我们内在真实的情绪积压在身体里的某处,久而久之,就物质化变成了所谓的身体疾病。

如果我们仔细去回想我们自身一个一个情绪状态,会发现情绪就像海面的波浪,会来,也会走。这就是能量的流动方式。

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非但可以给予他人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对自己更不会吝啬这样的爱。

面对孩子的情绪,家长所能做到的最好的部分,就是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释放掉这些情绪,释放的方式由孩子选择。

只要是安全的,就都是被允许的,哭泣、打沙袋、在空旷的地方吼叫、舞蹈、静默的与父母拥抱、亦或者躺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只是感受情绪,父母此刻只要做陪伴就好,没有评判,只是耐心的陪伴。

作为成人面对自己的情绪,最好的方式也是:没有评判的、没有压制的,陪伴着有情绪的自己。首先理解自己的情绪,会来,也会走,放下控制,接纳自己这份情绪。

除了用上面孩子的情绪安全处理方式,还可以试试内观的一个方法:

当下一次你特别难过、或者非常沮丧、或者愤怒的时候、甚至快乐的时候,坐下来,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的身体,去寻找一下那个情绪在你的身体的哪里。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胸口这里有团火球,或者腹部这里有一股炽热,这都不要紧,接纳发生的一切,理解情绪的流淌方式,对那个部位轻轻的说:

我看见你了,我接纳你,谢谢你,我爱你——然后,你会忽然间发现,那个情绪慢慢的就那么消失了。

这将是第一次,你开始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接纳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给予自己一份真正的爱,爱那个陪伴你终生的身体,爱那个会来又会走的能量流动。

每一个生命都需要爱的滋养,如同我们都需要阳光的温暖才能存活,只有当真正的爱在我们身体内流淌,我们才能活出真正的生命内涵。

也只有当我们学会先给予自己爱的滋养后,我们才真正会用爱去滋养我们所爱的人。

去爱自己吧。希望你能真正的去爱自己,拥有爱的能力,拥有一颗柔软的心,然后,再去爱别人,照亮你自己的生命,也照亮别人的生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