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如何侵占芬兰北出海口及贝柴摩地区

领土买卖是把土地、河流、湖泊等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活动,这往往涉及到主权的转让。领土买卖在十九世纪以前比较常见,比如1803年,美国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214.5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地区。然而进入十九世纪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去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版图也日趋稳定,且领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本生存空间,每个国家对其都格外珍惜,这使得二战以后的领土买卖呈现出了频率少、交易面积小的特点。比如1947年苏联购买了芬兰176平方公里的土地,花费了7亿芬兰马克。下面本文将重点讲述此次领土买卖活动。

1.源起——苏联兼并贝柴摩地区

1939年末,苏联挑起了对芬兰的战争,次年初芬兰战败求和,损失了11%的国土面积。

苏联肆意扩张的行径将芬兰推向了纳粹德国的怀抱,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对苏联宣战,并夺回了苏芬战争后失去的全部土地。但是当斯大林格勒的枪炮声停息之后,预感到德国败局已定的芬兰急忙向同盟国试探退出战争的条件。而这时踌躇满志的斯大林不顾英、美反对,坚持要求芬兰既要割地又要赔偿,即不仅要恢复1940年的和平条约,还要割取贝柴摩地区。

1944年9月,苏芬两国在莫斯科签署停战协定。根据这份协定,1940年和约重新生效,除此之外,芬兰还要将贝柴摩地区转交给苏联。1947年2月10日,二战战胜国与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正式签署和平条约。《五国和约》确认了苏芬停战协定的一切规定,这样,二战后的芬兰失去了直面北冰洋的出海通道以及4.584万平方公里土地。

而在《五国和约》签订的前一周,苏联和芬兰还签订了一份购地协议。而根据这份协议,苏联将花费7亿芬兰马克,购买帕斯维克河上的尼斯卡科斯基水电站和水电站周边的土地。这块土地紧邻贝柴摩地区,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共计176平方公里。

2.苏联为什么选择用购买的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跃升为超级大国的苏联不断向外拓展势力,而在这个过程中,苏联为掩盖其领土扩张的事实罗列了各种看似合理的"理论根据"。比如在兼并贝柴摩之际,苏联就搬出了"保卫国家安全"和"恢复历史权利"两种说法。

所谓"保卫国家安全",是指贝柴摩地区距离苏联的北方重镇摩尔曼斯克只有数十公里,这使得苏联的北冰洋航线处于不安全状态;而"恢复历史权利"是指苏联要恢复沙皇俄国时代的所有边界和版图。在斯大林看来,历史上的芬兰大公国从来没有控制过北冰洋的出海口,而且贝柴摩地区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一直是俄国的一部分,所以苏联兼并贝柴摩是"收回固有土地"。这时,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苏联可以凭借蛮不讲理的强盗逻辑吞并贝柴摩地区,那么其为什么还要选择用购买的方式获得芬兰的土地呢?

这主要是因为那块多边形区域自始至终都是芬兰的一部分,苏联无法用"保卫国家安全"和"恢复历史权利"等说辞强行吞并,所以为了维持大国形象,苏联只得选择用购买的方式。

3.苏联购地的原因

其实苏联购地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

贝柴摩地区资源丰富,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镍矿和铜矿,当地的产矿区与俄国诺里尔斯克、加拿大萨德伯里的矿床并列为世界级的铜镍硫化物矿床。1938年芬兰曾对当地进行过勘探,而苏联取得贝柴摩所有权后,于1945年开始地下开采,并逐渐开发出两个规模庞大的矿区,它们分别是尼克尔和扎波利亚尔内。而镍矿和铜矿被开采出来后,会被是运往附近的冶炼厂、精炼厂进行再加工。但是这一系列的生产工序都需要持续不断的电力供应,所以为了获得充沛的电力保障,苏联将目光聚焦到了芬兰帕斯维克河上的水电站。

1947年2月3日,苏芬两国签署购地协议,在苏联购买的土地上,帕斯维克河穿流而过,而位于帕斯维克河上的水电站是尼克尔、扎波利亚尔内矿区最便捷的供电枢纽。可以说,苏联用7亿芬兰马克购买了一部助力贝柴摩,乃至摩尔曼斯克州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