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越来越辛苦,老子是怎么分析的
一、学
天地不仁1,以万物为刍狗2;圣人不仁3,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4?虚而不屈5,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6,不如守中7。
注释
1 天地不仁:天地无所偏爱。指天地只是物理、自然的操作,并不具有人类的感情,万物在天地间循着自然的法则运行着,并不像有神论所想象的那样,以为天地自然法则对某物有所爱顾或嫌弃。
2 刍狗:用草扎成的狗,作为祭祀时使用。
3 圣人不仁:圣人无所偏爱,指圣人取法于天地之纯任自然。
4 橐(tuó)钥(yuè):风箱。
5 不屈:不竭。
6 言:指声教法令。多言:指政令繁多。数:通“速”。
7 守中:持守中虚。道家重视“中”的思想,如庄子讲“养中”,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讲“平衡”。
译文
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己发展。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
赏析与点评
“天地不仁”是就天地的无私无为来说的。先前的人,总以为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有个主宰者驾临于其上,并且把周遭的一切自然现象都视作有生命的东西,儿童期的人类,也常以自己的影像去认识自然、附会自然。人类将一己的愿望投射出去,人格化自然界,因而以为自然界对人类有一种特别的关心和特别的爱意。老子反对这种拟人论(Anthropomorphism)的说法,强调天地间万物自然生长,并以此说明统治者须效法自然的规律,任凭百姓自我发展。“天地不仁”是老子“无为”思想的引申。
——饶宗颐《中信国学大典·老子》
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特别是要仁,但是《道德经》第五章中却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为什么说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刍狗又是什么意思呢?
《道德经》第五章,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就是用草结扎而成的祭品。我们要祭拜天地,祭拜过世的圣人,祭拜自己的祖先,一定要准备些祭品,表示我们的诚意。这不是搞形式,而是表示诚意,所以不必计较祭品很贵重,就拿草来编织成祭品去祭拜就可以了,最主要的是那个意,而不在那个物。
这个“刍狗”非常有意思,在没有祭拜以前非常重要,不能乱动,不能搞脏,可是祭拜完了以后,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随便就丢掉了,这是什么意思?四个字,叫作“自生自灭”。天地让万物自生自灭,各位看看,哪个不是这样呢?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是体会天地之心的,所以圣人大仁就好像不仁,这跟天地是一样的。让老百姓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圣人好像不存在。事实上圣人做了很多事情,但他不居功,像没有做一样。老百姓也没有感觉到,好像圣人都不管他们,实际上这是老百姓不对,不是圣人不对。如果圣人做了很多事情,让老百姓感觉到了,那就要自我反省。你给人家压力,给人家强制,还要人家感谢,这在老子看来都是不自然的。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tuo)龠(yue)”就是风箱。道冲的作用,就好像风箱一样。风箱好像没有做事,可是它的功能很大,从这边把风推进去,从那边排出气来,就可以把火引起来。风箱所排出来的气,可以使得火焰生化,有了生化出来的火焰,就可以冶铁,做成不同的器物。人类的进化,就是从怎么样用火,怎么样制造器物开始,一步一步开展出来的。火产生了很多功用,但是风箱好像没有做事一样,它没有功劳,用完把它丢掉就行。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风箱里面如果装满东西,就不是风箱了。风箱就是一个空虚的东西,才有作用,空气进得去出得来,所以叫作不屈。“不屈”就是不穷竭的意思,不管怎么用,它始终可以发生作用。“动而愈出”,不发动则已,一发动就越生越多,就是发动的那个动作,叫作道冲,然后作用就不停地发生。老子希望我们,从这些现象来感悟到做一个人应该怎么办。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言”不是多话,而是把话讲绝了。一个人讲话很肯定、很绝对,最后就没有信用了。“没问题,明天一定完成”,最后却完成不了,这就叫多言。“多言数穷”把话讲绝、讲满了,就是断了自己的退路,那还“不如守中”。
很多人说这个“中”,就是儒家的中道。这样的话,老子讲的话岂不是跟儒家一样了?其实,这个“中”就是那个“冲”意思是让我们保持那个“冲”的功能。冲的功能很简单,四个字讲完了:少思寡欲。只有少思寡欲,那个冲才会无穷无尽。一个人,没有太多的欲望,就能慢慢发现道、接近道,就知道该怎样做到前面所讲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人保持道冲的功能,才叫真正的长进。现在不是了,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用名、利、欲、知来把自己压垮,甚至还抱怨怎么世道越来越差,人类越来越辛苦,好像老天越来越没有眼,其实不过是自找的麻烦。老子已经讲得那么清楚了,我们还不知道反省,还在犯这些毛病。
讲到这里,老子话题一转,提醒我们,万物都有一个原始,万物的原始,就是伟大的母性。我们下一集继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