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广播电台开始广播了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的第十章。
这一章的主题是“修身的方法”。
身和心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修身”的内容,标题却叫做《良心广播电台开始广播了》?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到底什么意思?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到底如何运用?
身和体不同,心与神不同。
如同一棵树,根是根,本是本,枝是枝,叶是叶。

树要健康成长,我们主要是剪叶修枝呢,还是固本培根呢?

缺少水分或环境恶劣时,树都知道先黄叶子先枯枝,目的是营养优先保障更为重要的树干和树根。

缺少营养或外部危险时,身体都懂得让血液保障身不保障体,保障心不保障身,目的是保全性命。

懂得诸多知识又如此聪明的我们呢?

对于身体,对于自己的人生,对于所从事的管理和教育,有多少“本末倒置”的行为呢?

总和规律反着来,逆其道而行之,这应该不算是“勇敢”吧……

闲言少叙。

还是开始听广播吧......

一、

【滑动查看书籍原文】

载营魄抱1,能无离乎?

专气2致柔,能如婴儿乎3?
涤除玄鉴4,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5,能为雌乎6?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7?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8。)
导读
本章着重在讲修身的功夫。一个健全的生活必须是形体和精神合一而不偏离,集气到最柔和的境地,洗清杂念,摒除妄见,使心境处于静定的状态,观照内心的本明,最终使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臻于和谐的状况。但老子所讲的修身功夫又与瑜伽术有所不同,瑜伽的目的在于超脱自我和外在的环境,老子重在修身,修身之后乃推其余绪而爱民治国。
注释
1 载:助语词。抱一:合一。魂和魄合而为一,即合于道。
2 专气:集气(concentrate the vital force)。
3 能如婴儿乎:指能如婴儿之精气充和吗?五十五章“精之至也”、“和之至也”是对婴儿之精充气和的描述。此处是指通过“专气致柔”的修养功夫方能达到彼境界。
4 玄鉴:一本作“玄览”,比喻心灵深处明澈如镜。
5 天门:喻感官。开阖:即动静。
6 为雌:即守静的意思。
7 无知:王弼本作“无为”。
8 以上五句重见于五十一章,疑为五十一章错简重出。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
结聚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的状态吗?
洗清杂念而深入观照,能没有瑕疵吗?
爱民治国,能自然无为吗?
感官和外界接触活动,能守宁吗? 通晓四方,能不用心机吗?
(生长万物,养育万物。生长而不占有,畜养而不依恃,导引而不主宰,这就是最深的“德”。)
——饶宗颐《中信国学大典·老子》
以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二、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十章中讲: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身跟婴儿之间会有什么联系?我们从毫无阅历的婴儿身上,能汲取哪些修身之道?而营和魄,又指的是什么呢?
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营”,是灵魂;“魄”,是身体。我们的灵魂,进人母亲的子宫里面后,透过父精母血,创造出我们那个小小的身体。所以,人在妈妈肚子里面,就是“营魄抱一”。这个“抱”,是紧紧抱在一起,不分离的意思。而这个“一”是很难做到的。很多人抱小孩,总是胡乱抱,就不能合一,这属于不会抱小孩。会抱小孩的,大人跟小孩是一体,好像就是一个,没有分开。
讲到这里,我们有一个问题要大家去思考:人为什么要有肉体呢?其实,身体是替我们找麻烦的。如果人没有身体,就不会有太多欲望,不会生病,不会打人,不会做坏事。那么,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有身体呢?因为身体是来帮助灵魂做事的。所以,灵魂是我们自己的主人,而身体是我们的工具。在小的时候,人的肉体跟灵魂是一体不分离的,即身体百分之百服从灵魂召唤,灵魂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这叫作纯真,叫作自性。但是,当人慢慢长大以后,就越来越不听灵魂的话。
当然,大家可能会问什么叫灵魂,如果用比较具体的话来形容,灵魂就是我们自己的良心。比如,我们看到地上有一百块钱,就会想去把它捡起来。但是,我们身体里面有个声音告诉我们:那不是你的,不要去捡,那个丢钱的人会很着急的。那个声音从哪里来?就是我们体内有一个良心广播电台。这个良心广播电台全年无休,二十四小时都在播放,偏偏我们就是不听。我们用耳朵去听外面的,用眼睛去看外面的,用手去抓外面的,而身体里面那个广播的声音,我们却完全不在乎。大家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这样的?
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不会做坏事,因为那是特定的空间,而且我们的身体还没有施展的功能。刚生下来叫婴儿,婴儿是很纯真的,也不会做坏事。可是当他变成孩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变成孩童以后,别人就会觉得,这小孩怎么变了,怎么这么不听话,怎么这么捣蛋!所以,老子在书里面,把婴儿跟孩童是分得很清楚的。一个人最好是保持婴儿的状态,避免走上孩童那种调皮捣蛋的状态。但是,我们如果没有从心里头发出来认知,没有从心里头发出来向往,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在这一章,老子第一句话就问我们:你的灵魂跟你的躯体能不能融为一体,彼此不分开?换句话说,就是你的身体会不会听从良心的话?如果不听良心的话,人就会走上偏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人是有偏道的倾向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修正自己,才要把走上偏道的自己拉回正道。
有两句话大家很熟悉,自古代传到现在:文章是自己的好,太太是别人的好。真是岂有此理,可是就这样一直在传。人都有主见,都有偏见,都有成见,都有不正当的念头,这是要我们修的。如果每个人生下来都很完美,那就不用修了。所以人不要求全,因为不可能全。 如果一个人十全十美,这辈子就没有事干了。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里的“婴儿”象征柔软。人们看到婴儿,谁都想抱他。为什么?因为他的皮肤很柔软,他的弹性很大,别人怎么抱他都不会感觉到不舒服。人是越长大弹性越小。请大家听清楚,等到我们感觉到弹性越来越小的时候,下面那句话就不好听了,叫作行将就木,即僵化了,跟木头一样,快要进棺材了。所以每个人都要记住:当我们越来越僵化,越来越固执,越来越没有弹性,越来越不能应变,越来越不能适应外界变化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大概就要走到尽头了。
为什么老子对婴儿特别赞美? 就是因为婴儿形体上柔软,精神上柔和。身体柔软和精神柔和,把这两个合在一起,人自然就会有不争的良好品德。比如,婴儿跟谁争呢?孩童会争,婴儿不会争。因为婴儿还没有什么知识,他有赤子之心,很天真很可爱,会心平气和。孩童就不一样了,他心不平,气也不和。心平气和,就表示那个气很专注。而“致柔”,就是老子常讲的无知无欲。婴儿无知无欲,孩童就有知有欲了。由此可见,越长大越麻烦。主见越深,个性越强,意见越多,与人格格不入,那就不是“能如婴儿乎”。
我们在修身的道路上,除了要学习婴儿的柔和、不争,身心合一之外,道家还教给我们哪些修身的功夫呢?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览”,是观的意思。其实我们已经讲过,在老子的观念里面,“观”是很重要的概念。观不是看,看是用眼睛去看,看得很有限,看得不深人,而且经常看错。观不会这样,观是观得很深入,而且观得很广泛,观得相当正确。我们把它叫什么呢?知见很深,胸有成竹,一览无遗。所以很玄,同样的东西,你看出来就跟别人不一样,玄而又玄,就是从这里来的。
“涤”,是洗涤,就是让我们把那些脏的洗掉;“除”、是清除,就是让我们把灰尘清除一下。然后就会发现,把身心都洗干净以后,就会用心来体验,进而会得到更深一层的、更广泛的一些看法。可是你要问问自己:能无疵乎?你能没有毛病吗?你能不主观吗?你能没有偏见吗?你能够深人精微地洞察周围的状况吗?如果你说我会,那就要小心了,你很可能是在故弄玄虚,装神弄鬼。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这句话更重要。我们每一个有能力、有品德的人,要奉献给社会,才有价值。所以,你必须要爱护老百姓,有机会就必须出来替国家做事情。如果每个人都有这个心,那当然是好的,但是结果还是不一样。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凡是想当公务人员的人,一开始都是有抱负的:我要替人民服务,我要替国家做事等等,几乎无一例外。尤其是考试的时候,写得更是头头是道。可是一旦当官、当领导以后,他的表现就跟原来的初衷有了很大的差别。什么道理呢?就两个字:无为。无为是说,每个人同样做事,但是有的人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有的人是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做,差别就在这里。
要怎么样才对呢?就是要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做。什么叫自然的规律?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让老百姓不知不觉地去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自然而生活。这就是古代人常讲的一句话:帝力于我何有哉!皇帝很大很大,但是跟我老百姓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才是真正的大有为。
但是,大家不要认为这是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就是要么老百姓太嚣张,要么政府太无能,那都不对。老子说,你要做到让老百姓感觉到你所做的都是他心里头想要的,就好像你没有做一样。关于这一点,老子在另外的专章里面,有更深入的讲述,我们到时候再说。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样是违反天理的,没有一样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这样你就成功了。如果是按照你自己的意识和主张,你想要怎么样,别人不听不行,那就是霸道,老百姓就不喜欢。现在国际上很多类似状况,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只要是哪个国家强制别人怎么样,都会引起很大的反感,这是同样的道理。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天门,就是众妙之门,就是玄牝之门。我们前面讲过了,它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五官之门,我们的五个感官,都是跟外物去接触的。另一个是内观,就是玄览,让你往里面看:看你的良心在告诉你什么。
所以,当我们碰见外界的事情时,要及时回省,也就是回头去看看自己的良心给我们什么样的指示,然后就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感官和外界接触,要看开关灵不灵。开关灵不灵看什么?就是下面这四个字:能为雌乎?老子没有告诉我们“能为雄乎”,而是说“能为雌乎”。“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守静、守柔、守弱。因为老子看到了世界上所有事情的变化,并悟出一个道理,叫作柔弱胜刚强。所以,他几次都讲到弱者道之用,这点我们以后会专门来探讨。
至于这个雌,并不一定是雌性,不一定是母性。男的也可以做到,能守静、守柔、守弱,当天门打开的时候,就不会迷惑。因为良心在里面呼唤你,但不强制你,可是外面的力道经常会强制你。为什么我们总是说要凭良心,而真正做事的时候却常常不凭良心,就是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大,威胁太大,我们抵挡不住。
因此,读了这一章以后,我们就要知道,你的天门开关灵不灵,你的判断正确不正确,完全看你能不能静得下来,能不能把自己当作弱的一方,柔的一方。因为只要你站在强的一方,做事就很容易欠考虑:怕什么?做。尤其一个人经常动动动,动到不能静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思虑的能力了。现代人最可怕的就是常常动,动到能动不能静。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我们把所有事情都看清楚了,四方八面的资讯都掌握了,但是能不能不用心机呢?我看准了,我抓到机会了,我有别人所没有的资讯,此时不做更待何时,这样行为的结果都是很可怕的。你都知道,但是你可以不用。比如说,什么叫内线交易?就是你知道那个机密,别人不知道,你买这股票一定赚,那你要不要做呢?有一天东窗事发的时候,你会不会被抓去坐牢而不后悔?这个时候就要自己把握了,你认为那是不应该赚的钱,就要控制住自己。虽然知道里面的内幕,可是告诉自己不用这样的心机,才比较好。
接下来就是一个结论: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说到玄德,大家会想到,三国时期的刘备又称刘玄德,这个玄德,是取自《道德经》中的“玄德”吗?“是谓玄德”是什么意思,刘备又为什么被称为刘玄德呢?
读了这章我们才知道,当年刘备之所以叫作刘玄德,就是因为他自己有德,但是不希望回报,才取这样的名字。别人怎么样我都不计较,有没有希望我不在乎,我该做我就去做,这样才叫作玄德。
一个人认为自己有道德,认为自己符合道德品行,这就已经不德了。只要一认为自己品德很高尚,其实就已经很低贱了;认为自己对别人是很好的,这个动机就不纯正了。玄德,自己有德,不认为自己有德,不希望别人回报。别人怎么认为,他都会自我标榜,到处去讲,可是现代人这种毛病是很普遍的。
“生之畜之”,是什么意思?这四个字包含很多内容。比如,我们去问那个种花的人:“请问你在种花吗?”他说是呀,在种花。这个人就是不懂道家的。请问你在种花吗?他说没有,是花自己在长。这个人就是有修养的人。而现在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回答:“我当然在种花,不然在干什么,我种花种几十年了,我是这方面的专家,你不知道吗?”这个人就完蛋了。
那么,种花人在干什么呢?他会去把花拉把着让它长吗?不可能,那叫揠苗助长,一定把花害死。既然什么都没有做,怎么能说自己是种花人?花自己要长就长,自己要生就生,要开花就开花,不开花,你也拿它没办法。可是,种花人确实是做了事的。我们从这四个字——生之畜之,去体会什么叫无为,很快就了解了。
比如生,就是不塞其源。我要种花的话,就看看这种花是需要水分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这种花需要水分多一点,我就多提供一点给它,这叫作不塞其源。它喜欢什么样的土壤,我就提供给它什么样的土壤,其他的都不做。我只能顺应自然的规律,替它安排好一个外界的成长环境。我们应该记住,花有自己成长的环境。我们对小孩也是一样,你把他生下来,可是不能教他干什么,你只能给他提供一个适当的生存环境,其他的都是他自己的事。
畜,就是不禁其性。什么叫不禁其性?这种花喜欢阳光充足一点,我就把它移到外面去。那种花怕晒,我就把它弄到阴凉一点的里面去。实在没地方,就弄个荫棚把它遮盖起来。至于其他的事情,还能做什么呢?花要不要长完全是花的事情,花要长得好还是长得不好,也是花的事情,我无能为力,这样就叫无为。
“生而不有”。比如,老天把人生下来,他却不认为人是他所有。同样,我们父母把小孩生下来,应该记住,小孩是我们所生的没有错,是我们所养的也没有错,但不是我们所有。我们没有占用他的权力,我们没有所有权。
“为而不恃”。我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没有炫耀自己的才能。比如小孩的成长,长得好长得不好,都是小孩自己的事情。我们会不会每天把他的肌肉捏一捏,弄一弄,他就变样了?这是不可能的。小孩要胖是他,要瘦也是他;要长高是他,变成矮个子也是他。这才是事实。
“长而不宰”。我们让他成长,但是不主宰他。因为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喜欢学什么是他的事,他学得好不好也是他的事,他将来有没有好机会还是他的事,我们不可能去主宰他。连老天都主宰不了,我们做父母的,怎么可能去主宰儿女的前途呢?这就叫作玄德。
读了这些以后,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现在动不动就是:我有什么专业训练;我做了多大贡献;要不是我的话,怎么能够有今天;谁要当我的学生,赶快过来……这都很奇怪的事情。
老子慢慢地把我们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作“无”的大用。无用之用才是大用,有用之用经常都是小用。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要来讲无的大用。
——《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经》
三、行
1. 请把您认同的部分内容或观点,首先分享给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
2. 重要内容做好记录或收藏,因为我们很快会忘记。
3. 有适宜机会,用多种方式和身边人探讨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4. 认为必要的改变,一定要制订个人提升计划,从目标到行动,有日程可测量,把“想”做的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才会变成真正的“行动”。
5. 定期回头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会持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6. 定期总结,确认自己的提升计划,给自己鼓励和奖赏,持续改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