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小儿痢疾可用何外治法?

  夏秋之季,小儿常易患痢疾。主要表现以大便次数增多,下痢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治疗本病,古代医家常以内服药为主。若口噤不开,汤药难人的“噤口痢”,或迁延难愈的“久痢”、“疳痢”则多用外治法,以补内治之不足。

  灌肠法如《外台秘要》用樗根(椿根皮)汁灌肠;又以桃白皮、槐白皮、苦参等药煎汁灌肠方,多选用清热燥湿、涩肠、杀虫之品。近年,江苏一家中医院儿科用珠黄散灌肠治小儿菌痢,收效较好。珠黄散系《和剂局方》方,主要成分为珍珠、牛黄、冰片等,具有清热解毒、化腐生肌之功,原为治口舌溃疡、咽喉肿痛要药。治疗方法:将珠黄散调人生理盐水30毫升左右,用经消毒的50毫升注射器吸入,接上导尿管,再插进患儿肛肠内5~10厘米,缓缓注入,注入后嘱其家长将患儿继续俯卧5分钟左右。用量为1岁内每次用珠黄散1支(每支0.3克),2岁2支,3~7岁用3支,8岁以上用4支。视病情每天1~2次,药液应在肠内保留1小时以上。

  纳药法包括纳脐和纳肛门两种方法。纳脐多选用丁香、胡椒、巴豆霜、乳香、没药、麝香、木鳖子、大黄等推陈化积,涩肠止痢之品;《普济方》则有以六神丸着棉上纳肛治小儿痢疾。

  敷贴法  如《惠直堂经验方》有封脐膏:药用大黄、黄芩、黄柏、枳实各30克,槟榔24克,黑白牵牛子各9克,当归、槐花各15克,地榆30克,木香(后入)9克,麻油250毫升,黄丹120克。以上熬成膏,摊贴脐上。白多者,先用生姜3片、茶叶3克,煎汁加红糖9克内服;赤多者,或口噤者,用川连、地榆各3克,茶叶2.5克煎服。服后贴膏药即效。《理瀹骈文》有回春泻痢膏(诃子肉、干粟壳、赤石脂各120克,煅龙骨60克,乳香、没药各15克,熬膏),用于治小儿久痢,为贴脐法。《卫生易简方》用蒜捣烂敷足下;《理瀹骈文》用吴茱萸、附子醋调贴足心,应用较为多见。

  熏洗法包括熏和洗两种方法。如《不知医必要》载有治噤口痢之熏法:用铁秤锤(无秤锤用新砖瓦亦可)2支,瓦盘或铜盘1只。将秤锤烧红放盘内,以好醋淬之,令患者闻其气,日夜数次。《理瀹骈文》用黄蜡、艾叶、诃子肉烧烟熏肛门处,以止痢疾肛门疼痛;熏洗法如:用乌梅煎汤坐浴熏洗,或用梧桐叶煎汤洗足,或用茜草1握煎汤洗足等,至今民间也多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