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年中最好吃的就在江南

- 风物君语 -

各处贴着“莫谈国是”的纸条

屋里摆着长桌、方桌、长凳、短凳。

三两茶客坐在茶馆里聊着天,逗着蛐蛐儿

……

许多人对茶馆的印象源于 60 年前老舍创作的《茶馆》

今天,在一些地方

封闭的茶楼、茶社替代了茶馆

它曾经扮演的许多功能

社交、娱乐、信息集散……

如今还保留在江南的一些茶馆里

凌晨 3 点半,走在苏州京杭大运河沿线上的一个小镇,平望镇,四周都很安静,小镇还没有完全醒来,这里的茶馆却早早醒了。

▲凌晨 3 点半,对于习惯了都市生活的我来说,赶上加班,有时候我可能还没有结束上一天的工作。而这个茶馆的人们已经迎来了新一天的生活。摄影/小疯子

迈进镇上平安茶馆的门,茶馆里已经零星的有了茶客,茶馆前厅的电视机上正播着央视的家庭伦理剧。老板娘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

她每天凌晨 2 点半就起床了,茶馆从3 点营业到下午 4、5 点就关门了。回家以后,她的工作还没结束,做完晚饭,还要打扫家里的卫生。基本上每天要忙到晚上 8 点,她才会睡觉。睡个 6 小时就又要起床工作了。

▲看起来像 40 年前的场景,实际就发生在前几天。iPhone X 刚刚发售,这里的人们却与它绝缘。摄影/小疯子

这样的工作习惯她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来喝茶的茶客她几乎都认识。

凌晨 5 点,电视上播起了新闻,老板走到前厅换到了一个正在播《雪豹》的地方台。不到 6 点这里已经坐满了茶客,那天正赶上当地倪姓家族的一次大型祭祖活动,桌上好几个人正谈论着着这件事。

老板娘告诉我,每年农历 9 月 16 ,附近 12 里地远的一个石船上会有这么一个活动。

这是每天茶馆里的第一个客人高峰期。来喝茶的都是附近的渔民,他们每天差不多 7 点就会散去,上船捕鱼。

▲茶馆里打牌的大爷正坐着窗边打当地的游戏“十三张”。我坐在一旁静静的看,一位大爷说“你们读书的小孩子不要看我们打牌,这个不好……”摄影/小疯子

到中午 11 点,店里又会有第二波高峰。镇上周边的村民结束了上午在菜市场的工作,他们有些人会在镇里的茶馆待到下午两点多再回家。

1

开门七件事情,柴米油盐酱醋茶

平安茶馆只是江浙茶馆的一个片段。

但如今走在江南都市的街道上,像平望镇上那样的茶馆的踪迹已经很难再见了。毕竟,大部分城市化已经打破了原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

但在江南不同的城市,还留有不同的茶馆印象。

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开门有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在此之中也占的一席之地。这个本是从西南崇山峻岭之处人们兴起的爱好,秦朝统一六国的路上,一并征服巴蜀地区时,茶叶也被一并带到关中地区。在秦一统天下之后,茶叶也跟着被传到了江南。

江南是个种茶树的好地方,茶很快从这里流传开来。到了南宋,随着经济政治中心的南移,这里“茶文化”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而除了四川茶馆,江南与茶馆也有着数不清的情缘。民国时期的文人笔下可没少见江南茶馆的影子。朱自清、张恨水、舒新城、黄炎培……

江南的茶馆有很多共性,比如他们都是一个市井场所,消费价格不高,而且成为了当地的信息集散和娱乐地。但走进不同的城市,它总会沾染上属于那座城市的味道。

2

江南茶馆,精致与市井交融

/ 扬州茶馆 /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运河边上多茶馆。除了我们在苏州平望碰到的运河人家。曾经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而发展的扬州,也成为了南北货物的交通枢纽和集散地。

南来北往的人清润了这个小城的茶馆文化,精致中还带有着市井气。

扬州是个讲究的地方,吃早饭的茶馆叫“茶社“。扬州城里名气最大的茶社叫富春茶社,这个名字在朱自清、巴金等民国时候的文人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茶社里除了茶,还有精致的点心。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吃的花样最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卖零碎的来兜揽,手臂上挽着一个黯病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铁锅爆着白果,一片铲子的声音……”朱自清在《说扬州》里这么写道。

扬州的茶馆经常和公共澡堂合二为一,早上卖茶,下午就成了澡堂。扬州的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水包皮”就登场了。

除了洗澡配套的还会有搓背、捏脚、修脚……在扬州,泡澡不仅仅洗澡而已,它早就融入了当地的沐浴文化。

/ 南京茶馆 /

吃茶,上夫子庙

“'上夫子庙吃茶’,这是南京人的趣味之一。”在南京逗留时间不长的张恨水曾留下这样的文字记录南京的茶馆。

在张恨水的记忆里,“无论你去得多么早,这茶楼上下已是人声哄哄,高朋满座。我大概到的时候是八点钟前,七点钟后,那一二班吃茶的人已经过瘾走了。这里面有公务员与商人,并未因此而误他的工作,这是南京人吃茶的可取点。”

早期的南京茶馆顾客一般多在早晨出现,茶客也多来自于中下阶层。

在南京的老茶馆,除了茶客吃茶,那里也是各行各业活动的中心。在民国时期,夫子庙的早茶是最兴盛的,秦淮河畔的茶馆至少就有个 2、30 家。茶馆里没什么讲究,几分钱一碗茶,2 分钱一个烧饼。即使是穷人也消费得起。

茶馆也因此成了这里的信息集散中心。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到这里来消费。跟今天在苏州平望看到的茶馆一样,外地人本地人,如果想打探当地的新闻趣事,就得到南京的老茶馆。

茶馆既是文化人交流的场所,也是个听书,唱戏的娱乐场所。因为这烟火气,秦淮河畔的茶馆也经常出现在《儒林外史》这样的作品中。

/ 杭州茶馆 /

直到今天,这座城依旧保留着精致的茶文化

早年间,杭州茶馆里的热闹还包括了里面的曲艺演出。随着杭州评话的兴起,茶馆在杭州也是一个献艺的场所。它为茶馆招揽了不少茶客。

清末民初时期的杭州,由于西湖东面湖滨一带城墙高耸,游船在西湖东南岸一带停泊,于是那里就有了著名的茶园、茶楼。

杭州至今保留着它的茶馆文化。截止到今年 5 月,杭州茶馆数量多达 2000 多家。

杭州人爱喝清茶,所以杭州的茶馆里除了清茶外一般不会搭配卖食品。杭州的茶馆多被称作“茶室”。它不像北边的扬州、南京那样还会配有小食。杭州人喜欢喝清茶,所以这里的茶室,茶馆本身带有更多文人的色彩。这个茶室既可以作为文人的书房,也能做佛道的净室。

/ 上海茶馆 /

“十里洋场”上,茶馆里的众生百态

当视线转到上海,这个江南最耀眼的城市,它延续着的江南茶馆的特色也带有更强烈的时代印记。

南腔北调的移民为这座城市的茶馆添上了不同的风格。在旧时的上海,茶馆分广式、苏式、本地式等几种。

广式茶楼茶叶考究、茶具精美,茶点也精致。而在上海的苏式茶馆则充分体现着江南的韵味,茶楼的建筑与园林结构,环境幽僻,茶馆内设小坛,还有供茶客娱乐的苏州评弹。在上海,因茶客的不同,茶馆被大致划分为了高档和低档两类,广式和苏式多属前一类,而后者则是上海本地茶馆的特色,人多且杂,它服务的是穿梭于城市中的贩夫走卒。

这类低档茶馆如“老虎灶”。它实际上就是卖开水的“小店铺”。老虎灶一般就设在马路边,店面不大,砌一个灶头就能开店。路边摆着桌凳就能喝茶了。茶叶也不讲究,多是最便宜的粗茶。

中低档的茶馆里鱼龙混杂,一些中小规模的茶馆会专门设置书场,评弹奏艺,招揽茶客。有的茶馆甚至会在书台入口设特别席,专供茶客使用。入座的茶客也讲究,不用开口,比个手势,伙计一看就知道客人要的什么茶——食指伸直是绿茶,食指弯曲是红茶,五指齐伸微弯是菊花茶,伸手握拳是玳花茶。

今天的上海时代变迁,咖啡馆已经逐渐替代了茶馆,成了市民生活中的新宠。在这座城市里,咖啡馆所取代的不仅仅是人们喝什么,它的流行替代的还有人们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时间。

风/物/时/刻

说起茶馆,只有江南肯定不够

四川的,北京的,天津的,广州的……

故事多了去了。

茶馆体现着一个城市的作息,

没来北京的时候,

有时候晚上 11 点才会从茶馆回家

因为四川人一般睡得比较晚

……

茶泡好了

你有故事来分享么?

文丨逸骁

春天,一年中最好吃的就在江南

每年一到这时候,北上广深餐厅接踵推出春季菜单,无论主打江鱼或山珍,总绕不过一个“鲜”字。但是最好吃的总在江南,从来不在别处。本篇图鉴分为五章——笋、鱼、茶、酒、菜,带你去尝尝看看一年里最美最鲜的江南。

“香苞出林,深藏自甘”

江南人的春天,尝鲜无不道春笋。吃过许多笋肴,有没有上山挖过笋?——“这里这里,看到没?将将破土又尚未出头,就是最甜的笋。”

挖起来的笋,轻轻拍落土壤,掂量在手能感受到饱含的汁水,也等不及带回城里,就在山间支起炉灶,烧柴烹笋。来一张荒野餐桌,比任何米其林餐厅都更沉浸式地亲近自然。

笋的做法,炒、焖、烧、煮皆宜。刚出土的笋,植物中的糖分没来得及消耗,直接拿白水煮,也全无涩味;入口满是丰沛的汁水,清甜里透着浓郁奶香。真的要自己刨根挖土,才知道一碟小菜得来不易,也才吃得更香!

这个时节的江南饭桌上,必有一道腌笃鲜。“腌”指腌制的咸肉,“鲜”是新鲜的肉类,“笃”是用小火炖的意思;炖煮后的笋自带清香脆嫩的口感,吸收了肉汤的精华。这一口,鲜掉的不只是眉毛。

“春江水暖,鱼肥落筷”

桃花流水鳜鱼肥,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蛰伏,江河里的鱼都开始肥美起来; 洄游之季,也是富春江上渔民们的繁忙之季。踏上小船,揭开船板,满仓江鲜活蹦,看得人兴致勃勃。

“这是黄鱼,可与青咸菜春笋同蒸,这是刀鱼,可以做馄饨,还有鳜鱼、鲳鱼、鳊鱼、鮰鱼、步鱼、鲫鱼……”信手拈来数十种,错过又再等一年,一席富春江全鱼宴,便能将江鲜河鲜一网捞尽。

江南人过春天定要尝尝这道酒酿蒸鲥鱼。细嫩丰腴的鱼肉渗入了酒酿的香甜以及火腿的咸鲜,一抿就化在嘴里,鱼鳞略带胶质,充满猪油和黄酒香气的鱼汤也是拌饭绝品!中国顶流美食博主苏东坡如此点评鲥鱼:“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

“一饮龙井含雨润,数片云芽天下春”

西湖龙井茶叶有狮、龙、云、虎、梅之别,其中狮峰品质最佳。跟着杭州人进山寻茶,才最清心。

喝茶悠哉轻松,但采茶、炒茶、泡茶,每一步都是功夫。还需经过摊放、炒青、回潮、分筛、回锅等数道工艺,才能冲出这一泡明前龙井。

龙井有四绝—— 色翠 、 香郁 、 味醇 、 形美 。用清冽的虎跑泉水冲泡,确实更沁心几分。最奢侈的不是卖到两三千的明前龙井,是此刻身处山野茶园,闻着阵阵茶香,看着茶叶漂浮舒展,慢品这一杯的时间。

“报答春工选何物,鹅儿黄酒十分倾”

黄酒源于中国,且唯中国独有之。最出名的产地当然在绍兴,绍兴的中国黄酒博物馆和古越龙山中央酒库,数十万坛带来的震撼之余,琥珀色的酒液还未入喉,酒香已经醉人。

国外酒庄有Wine tasting,在绍兴古越龙山也有黄酒品鉴——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颜色渐深,焦糖香也越重。自然,佐酒的少不了一碟茴香豆。

黄酒在杭帮菜里不仅去腥提鲜,江浙人最早做醉虾醉蟹,为了延长保质期,结果意外得到甜糯的肉质和馥郁的酒香。江南厨子这一道花雕醉红膏蟹,蟹肥膏满,酒香味浓,蟹黄入口有溏心感,粘糯之余,更具甘甜。

“何必归寻张翰鲈,鱼美风味说西湖”

“桥”

蟹酿橙

香鲜菠萝虾

武林熬鳝

花好月圆

千层桃花酥‍

寻味不仅是寻找食材,也溯源杭帮菜的历史,那些史书里记载的古法菜式在杭帮菜博物馆里都跃然于餐桌上。杭帮菜大师胡忠英,由他主理的G20同款国宴菜—— 拍掌赞叹之外,更多的是敬佩,一代代师傅将技艺倾囊相授,坚守传统又不断创新,让杭帮菜一步步走上更大的舞台。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一路寻获的食材故事与味觉记忆,被江南厨师演绎为几道经典杭帮菜,其中清鲜爽嫩的美味,妙不可言也!

江南腌笃鲜

油焖春笋

杭州酱鸭

花雕醉膏蟹

花雕醉河虾

西湖糯米藕

春天醉鲥鱼

四季时节的变换,发生在山间江畔,也发生在寻常人家的小餐台;江南人以最好的食材,烹得一道道小鲜,连接着口舌欢愉与时令记忆。一年里最好吃的江南,就是现在。(信息源自凤凰网旅游。赏味《造洋饭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