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中国古代注重人文教育

中国教育是从我们老祖宗黄帝开始的,不是宗教,而是人文的教育。人文教育有三个条件:“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

 ◆ ◆   ◆ 

我们现在再讲中国的教育。先不谈西方什么爱的教育,西方爱的教育这个观念,到现在流行八九十年了。我们原本的教育不讲爱不爱的,但比爱还严重。我们中华民族公认的老祖宗黄帝轩辕氏,一切文化、一切基础在那时已经开始,到现在四千七百多年了。我们的历史,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西方讲教育史,可以说从摩西十戒开始,然后到天主教、基督教,一路下来。世界上的宗教都是教育,不过是另订一个宗旨,向那个宗旨走,所以叫宗教,这是简单地解释宗教。西方的教育几千年,是由宗教演变出来的。中国教育是从我们老祖宗黄帝开始的,不是宗教,而是人文的教育。人文教育有三个条件:“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做全国人民的领导、做万姓之宗的就是“作之君”。我们中国人的姓有九千多个,《百家姓》只是一点点。有一部书叫《万姓统谱》,我们万姓宗奉的共祖就是黄帝轩辕氏。这个传下来不是宗教教育,而是“作之君”,做领导。“作之亲”,做长上,爱百姓如子女;“作之师”,全国等于一个大学校,他就是校长,就是大导师。

中国文化有君道、师道,到了后代,师道超然独立,超过帝王和父母之上,这是做老师的尊严。我们中国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当做皇帝一样礼拜,把师道尊奉在君道及父母之上,师道的尊严竟达到这个程度。上古历史有称“三公”,当了皇帝还有老师讲课。我经常讲,书上也有写,中国古代做皇帝的也要进修,每个月要请一个老师来讲课,老师是大臣或翰林院的大学士,请来的这些学者叫经筵侍讲,直到清朝还保留这个制度。

还有一个故事,讲明清这些太子、王子没有登位以前的宫廷教育。那时是请民间考取翰林学士、学问好的大臣来教孩子们,皇帝、皇太后还亲自出来给老师行礼。某一代,这个皇太子不守规矩,不认真读书,吊儿郎当,被老师打手心了,那个时候一样要打手心的哦。老师打了太子手心以后,再向太子下跪;打手心是师道,下跪是行臣子之礼。太子回去跟老祖母皇太后报告,老师打我。老太后不高兴了,这个老师怎么可以随便打太子?祖母给你出气吧!皇太后就请经筵侍讲的老师进宫吃饭,很客气地对他讲,某某人啊,我们这个孩子请你教,是要严厉点,但是我们皇家的孩子,读书也做皇帝,不读书也做皇帝。这位大臣一听站起来说,太后,读书的做圣贤的皇帝,不读书的是做暴虐的皇帝。这个皇太后一听愣了,马上说你讲得对,尽管打吧。这个是讲古代教育史。

——南怀瑾先生《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今日推荐书籍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本书收录了南怀瑾先生二十一世纪初有感于文化教育之重要而亲自撰成的《中国文化教育的自诉》一文,或讲述了从远古至清代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教育、生活以及与政治、经济交互影响所产生的演变。或讲述二十世纪以来教育的发展历程,从人生目标、家教、师道等方面漫谈教育,或简论儒家的发展历程,认为本质上影响中国民间社会的并非儒家或孔孟之教,而是杂家、阴阳家和道家之学,或纵谈中学与西学的体用问题,指出近百年来中国是“西学为体,西学为用”,怀疑自家文化,但又对西方文化认识不清,对国际情势、整个社会环境、个人前途以及手边事业等都很茫然,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