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教语文前言重贴 之五 语言教学与阅读教学
今天怎样教语文前言重贴 之五 语言教学与阅读教学
渐新堂
第七章
要把金针度与人
——语言及语文知识的存废与功用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还有力量吗,尤其是今天的语言及语文知识?
曾几何时,我们将培根的话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融化在血液中铭刻在脑子里。可是,文化大革命一来,居然被批为“知识越多越反动”!当我们的内心需要依靠这样的语录来激励,当我们在攀登科学技术的崎岖小路上跋涉不止,将人类五千年积淀的文明不断传递给学生传递给下一代的时候,知识不知不觉的便与死记硬背连带上了关系,成为了能力的对立者,被轻视被踢倒在求学的前进路上。尤其是进入21世纪,开始了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知识”与“训练”这两样东西,在语文课程之中,仿佛遭遇到了又一次革命,成为了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羞于挂齿的东西。
犹如坚守中医,反对西医,坚持认为李白杜甫没有学过语法照样成为伟大的诗人一样,我们举出了无数在现代汉语诞生以前的个案来说明语文是没有知识可言的,语文教学也是绝对不可能还能够探讨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出来。将卢戆章、马建中、黎锦熙、夏丏尊和叶圣陶等语文及语文教育大家们一百多来艰苦探索实验的语言及语文知识,像倒脏水一样倾盆泼出,只因为这些破烂不完美不完善,不能够立竿见影立马见效,还是回到无知识的状态去随心所欲的随便讲几句的语文教学来得痛快来得潇洒。
知识是对现象的一种理性抽象与概括,是透过现象对本质所进行的一种窥探。很多时候,我们对知识的认知对本质的把握,都处在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的动态的过程之中。我们认可其他学科门类的认识论,但是一旦落到自己的语文学科上,则坚持认为语文学科特殊,口气强硬地认为绝对不会有知识可言。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放弃了对课文内容的专心致志的深入研读,带着学生在文章学的以及方法论的名词术语的漩涡里打转。
理论研究的单薄停滞导致了我们对语言及语文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怀疑与忽略。如果没有了高考中考试大纲中的一点语言及语文知识的要求,迫使我们去讲一点甚至去补一点语言及语文知识外,一些人还真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蜕变成云里雾里随意点燃信口雌黄蹈虚凌空的学科。
当我们要求学生的语言要规范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长句的时候,当我们希望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的时候,当我们希望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滴水不漏更加严谨的时候,汉字结构、句子主干、积极修辞、关联复句这些可以相助的语言知识为什么不能够助一臂之力呢?
应该承认,我们的语言以及语文不是巫师方士们嘴里的咒语符号意念,而是也可以并且应该是一种客观外在的存在,应该是蕴含有种种需要我们去发现与挖掘的内在规律。尽管我们的语文前辈们曾经急躁的一味照搬西方语言的研究方法甚至术语,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自己的语言及语文是虚无缥缈的不可认知的东西。而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自觉不自觉的尝试着讲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诸如如何区分多音字、如何判断句子的毛病,如何在需要的时候自觉运用修辞的方法,如何进行有力的论证,如何读断翻译过来的长句子,如何进行问题的归纳,包括如何把字写得既方又正,如何筛选与确认信息,等等等等。
在当前过分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中,语言及语文学的研究是难以有大的突破的,但是,我们应该将自己曾经学过的,实践中已经感觉到的,在指导学生言语实践时已经被证明是有用的一些内容,包括汉字的、词汇的、语法的、修辞的、文学的、文章学的、阅读的、写作的,进行收集整理,进行分类储存,进行实践验证,在大家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下,逐步积累与提炼,整理甚至建立起适合语文教学实际的实用的语言与语文知识教学体系来。
此念绵绵无绝期,语文人仍将会苦心期盼并默默投入。
第八章
映日荷花别样红
——阅读教学的价值叩问与品质提升
没有歌声的地方是寂寞,没有书声的地方是沙漠。
学生到学校里来是读书的,然而,我们的课堂上让学生读了多少书呢?原来的教室里书声琅琅人声鼎沸的情形越来越少见,读书读得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人越来越稀有。读,越来越成为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令人期盼的内容。
前苏联老大哥的红领巾教学法的五步教学法使我们开始了背离汉语母语教育的轨道,工业文明里机器的高速运转使得我们读书的节奏加快,频繁的考试使得我们的讲解更加趋向于细密繁琐,强劲火爆的现代传媒又使得我们的阅读难以坚守那一片读书的宁静。至今,我们都还在寻觅自己母语教育中的主体部分,即阅读教学的最基本最本质的定位以及最基础的教学方式。
一位高三的老师告诉我,他的学生叫老师别发练习题单给他做,因为从读小学开始到读高三,十多年来从没有自己读完过一篇文章。这是多么远离现代文明的残酷的荒唐啊!究其原因,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小学语文课堂上一以贯之的以讲代读以听代读的情景。教师喋喋不休的讲与学生支离破碎的读成为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即使象征性的要学生读,教师也不让学生有一个宁静的读书片刻,在一旁不断发出诸如要怎么怎么读要结合什么什么读的干扰声音。最终结果是学生读的感觉读的结果都不作数,无论读完与没有读完,都停下来听教师宣读宣讲从教参上抄写来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没有了自己阅读的自信,就连中考高考现代文阅读那么平常与简单的文本,也没有了自己能够阅读的自信。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以来,阅读越来越呈现出它的极端重要性。俗话说,不会写作一点不影响一个人的发展,不会影响一个人做大款当大官,因为有麾下专门的人来执笔写作。但是,如果不会阅读,则会严重的影响自己的发展,无法进入现代社会无法享用最深邃的思考与最前卫的信息。因此,学会阅读是通往现代社会通往信息时代的绿卡。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阅读教学需求,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阅读教学取向。但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读懂文本的字面意思则是最基本前提,能够从整体上把书读薄,拟得出内容提纲则是最基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才是提高一步的要求,按照不同文体的特点去进行依据特征所进行的内容阅读。进而放在特定的背景中的阅读,进行鉴赏性质疑性批判性阅读以及专题性阅读。
读文学类文本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震荡与共鸣,心灵得到淘洗与净化;读议论类文本让学生得到理性光芒的强烈照射,感受到逻辑思维的强大魅力;读实用类文本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的巨大功力以及语言反映的务实态度与科学精神;读古代诗文则让学生领会与吸纳几千年民族精神遗产中的深邃思考与精妙表达。通过我们的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能够读书明理读书怡情读书长志,打上厚重的浓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坚实底色。
我们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强化什么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高层次境界,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白我们所从事的是基础教育,共同基础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底线,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后才是提高了的多样化选择与个性化解读。一千个读者阅读的结果首先必须是哈姆雷特,这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共识与落点。其次才可能产生带有自己的经历与阅历特色的参与构建的个性化阅读色彩。没有共同基础,没有阅读共识,人类文明则难以获得传承与发展。
这一切,都有赖于我们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全过程的充分尊重与有效指导,对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态度的具体点拨与以身示范,对学生阅读发展的领域拓展与方向牵引,对学生阅读疑难的坦诚讨论与真诚碰撞……
这一切,首先取决于我们对学生一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激发与持续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