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够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吗
我们能够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吗
渐新堂
22日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先生宣布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按照国际惯例,高等教育衡量标准之一是毛入学率,即18——25周岁的青年人在全日制高校学习的人数占该年龄段人数之比。过去我们将考入大学的人称为天之骄子,那是毛入学率低于4%的时代。1998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大学招生人数急剧增加,到2004年其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4%,按照国际上的说法,我国自当年开始就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近十来年,每年的高校招生人数都在700多万,近五年几乎都稳定在750万左右。而我国的高中毕业生近年每年也就在1000万上下。
就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上看,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将走完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路程。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的中小学能够适应这一变化吗?
千百年来,我们处在相对缓慢发展对文化教育需求不旺盛的农耕文明时代,教育发展是相对缓慢与滞后的。直至1949年,不少内陆省份,读初中还得到县城,读高中还得到省城。1955年全国开始第一个发展经济建设的五年计划,准备在全国招收8万名大学生的时候,才发现30个省市的高中毕业生加起来才仅仅5万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教育是精英教育。相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1949年以后几十年的学校教育,也是采用逐年淘汰制,不能够完成60%的学习任务的,经过补考仍然不能够及格的,则实行留级,重新学习一年。再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则劝其退学,甚至开除,取消其学籍。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九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在小学后来在初中强制废止了学生降班留级制度,这样的学校教育,自然还属于学校精英教育制度阶段。
在战争年代,在困难时期,靠精英靠个人英雄,的确有时也能够起到挽救败势改变面貌的作用。
但是,当我们进入到建设社会主义中级阶段,进入到和谐共赢发展,让人人都只不过上好日子的时代,特别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在3年后就能够进入普及化阶段,我们的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能够适应吗?
名牌学校、重点学校、顶尖学校,重点班、领袖班、甚至院士班、超常班、火箭班、名誉班,还比比皆是到处存在,还是多少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的符号。百万年薪购买名气巨大的校长甚至大师,初中还在坚持通过考试择优选拔录取,这样的政府能够适应吗?
学校的校长老师适应吗?能够不再以追逐极个别的学生获奖为特色教育,把全体学生的发展落实在在教育教化助其成长之中吗?什么时候能够开始意识到以人文本,不让一位学生掉队,让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呢?能够站在学生五年十年甚至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宏大视野中来谋划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呢?
我们的家长能够适应吗?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只有读书才能够成为人上人啊。通过什么方式寻找什么路径,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踩在千百万人的身上成为众人之上的人间精英,人中俊才呢。
高等教育普及化,这几年的高校录取率早已经稳定在了75%,政府提供高等教育的公共产品,就是让青年人愿意进入高校学习的都有很大的机会。让每一位青年人都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人生固话发展的受教育平台,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再是一考定终身,按照分数来固化人的发展,限制人的发展。
各级政府,基础教育机构,学生家长,以及这个社会,都应该思考,我们的教育如何适应这一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