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上焦得通,津液得下

第230条: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阳明病,胁下硬满”,就是胸胁苦满,就是胸胁满不去。
“不大便而呕”,那么虽说是阳明病,其实是少阳病,少阳并于阳明,他是有里热,要不他不大便哪来的呀?
是里头有所结,但是胸胁满和呕全都是柴胡汤证。

“舌上白胎者”,这个也很重要,现在舌头也是临床上辨证的一个方面,可不能够是病就看舌头就行了,那可不行。
白苔,是有热而不实的苔,你像咱们说的白虎汤证,(苔)一见黄了,就是里头有实了,实在的实啊,就是实(结)证,舌上白苔虽然是热但不实。
先是一个少阳病,柴胡汤证你就与小柴胡汤就行了。
那么为什么“不大便”呢?他底下有解释。
我们说柴胡证结于胸下,正邪交争结于胁下,那个时候有所结,影响了上焦,津液不往下,那就上焦不通了。
那么柴胡它就解释胸胁这个地方的结。
所以上焦得通,津液得下。
——《伤寒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