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不可怕,不做准备跑马拉松才可怕
发掘力量最深处
马拉松这个拥有2507年历史的全球性著名IP,你该如何看待它。
每次看到有人说马拉松坏话的时候我都想跳出来写点儿什么,忍住没写是因为那些文章的观点虽然偏激,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列举的各种例子也并非凭空虚构。
跑步本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有时却常常陷入二元论不法自拔,提起马拉松,妖魔化和神化兼而有之,要么包治百病,要么猝死膝盖磨光……本来有层级灰度的事情,变成非黑即白,除了看上去观点犀利之外,并没有带来真正的价值,还容易误导初学者。其结果就是喜欢跑步的继续喜欢,不跑的依旧捧着手机过嘴瘾。
记得知乎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答,问:独自室外晨跑,如何看上去不像傻子?神回复:题主多虑了,一般觉得你傻的人不会起那么早。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喜欢给马拉松泼脏水的人往往不跑步,甚至因为自己的不自律不能坚持锻炼而有意去诋毁马拉松本身,这样就给自身懒惰一个充分的借口。同样,喜欢马拉松的人也容易变得固执,坚持自己做的是一件特别牛逼的事情,听不得任何反对意见,以证明自己花费的时间都充满价值,甚至也拒绝科学。
网络时代就是有这个好处(坏处),如果你想听一种声音(对自己有利的声音),完全能找到同类,且只去听一种声音。互联网无非一个工具,人们有绝对的自主权利来决定听什么不听什么。并且也正因如此,无形中把偏见的模式固化和放大。现在这代人和上一代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信息获取更加容易,时间更加碎片化,注意力特别不集中,个性更容易得到认可。
碎片化让人们的思考变成“特别着急下结论”,特别没耐心,缺乏长远规划。跑步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帮我们找回耐心和耐力。也难怪那首《从前慢》饱受推崇。互联网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在加速我们的信息处理的困难。
如果把人比作电脑的话,很多人大概是这个样子:同时开的软件数量惊人,内存很小,cpu很快,硬盘读写频繁,机器很热,风扇一直吹,随时准备宕机。
啰嗦半天,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上来?马拉松可怕吗?
其实马拉松并不可怕,不做准备跑马拉松才可怕。
马拉松本身就是一个距离,42.195公里,对未经训练的人来说有如天方夜谭,充满挑战;但是对经常训练的人来说,跑个背靠背甚至连续跑很多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当我们看到还有百公里、百英里、330TDG甚至八百流沙400公里的时候,42.195公里就变成一个简单的事情了。
马拉松难不难?正确的答案因人而异。如同我们熟知的《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疑问河水深不深?老牛说不深刚到小腿,松鼠说水深还淹死过同伴,小马只有试过才知道,没那么浅,也没那么深。
对于马拉松42.195公里的挑战,你要如何对待?不训练就去跑,马拉松就是河水之于松鼠;有训练有准备去跑,马拉松就是河水之于老牛。你也可能正是一个对未知充满渴望的小马,河水深不深,只有试过才知道。如何去试?跑过10公里,跑过20公里,跑过30公里,一点点清楚自己的能力,对这个第一眼看上去很难的运动,一定会有更多感受。
马拉松不可怕,不做准备的马拉松才可怕。所有那些伤病、猝死及各种负面新闻,多半也是选手本身的原因。因为,不做准备的马拉松,能力是多少,谁都不知道,能跑多久、跑多远,有没有久坐不动带来的身体退化,有没有先天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否拥有了跑完马拉松的能力?都是未知。不做准备,不加训练,是对自己、对家人甚至对赛事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谁说一个月就从0到马拉松,你最好别信。也别模仿。自然规律都是有先决条件的。
跑步是很好的一种生活方式,马拉松是有着2507年历史的著名品牌(就是时下流行所谓的IP),有历史,有文化,有传承,所有这一切赋予42.195更多吸引力。而我们,即使是文盲也能知道,存在了2507年的品牌,全球拥有上亿的拥趸者,应该不是件坏事情吧。
只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先决条件,不做准备跑马拉松,不仅无法摘取42.195公里的荣耀,也有非常大的几率让自己的受伤,甚至对跑步也产生负面心理。
科学训练,循序渐进,为目标而努力,这个过程,不能省。有可以提升的效率,但是没有不付出的收获。
又快到年终总结的时候了,2017年你想跑那些比赛,想影响到哪些朋友一起运动,传播科学跑步理念,希望你我都贡献一份力量。
黑跑黑话
“马拉松不可怕,不做准备跑马拉松才可怕。”
对跑步,神化和妖魔化的声音都挺多,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因噎废食不可取,被资深跑友张罗着不做准备去跑比赛,同样不靠谱。
微信名:黑跑团
微信ID:heipaotuan
❶ 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❷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分享
❸ 黑跑团私教课程,合作请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