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肩并肩,共同迈向未来 |读书征文选登之68
——读《蹲下来,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有感
曾看到冰心先生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美丽,和孩子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我常思常新却不能全然领悟,直至今年暑假,谷卓老师的《蹲下来,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悄然进入我的世界,逐渐解开了我的困惑。在书中,谷老师用独到的教养观和充满温情、循循善诱的文字讲述了从亲子关系到师生相处的点滴与思考。
书中展现的家庭共游海边的情景令我印象深刻:当父亲欣喜地与孩子分享大海的美好与有趣的时候,孩子却因害怕,不断地挣脱远离拒绝靠近。身为母亲的谷卓看到后没有迫不及待地将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想到了语言文学中的“i+1”鼓励法理论。让孩子从接触沙滩到玩沙子到靠近大海到下水,最后感受海浪,成功让孩子爱上了大海。
作为教师,我是否也应如此,每个学生是有不同的,当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新知识的不了解,产生害怕心理时候,不急于求成,硬推着他们前进。而是多一点耐心,给予他们适量的任务,让学生先做自己有把握能做到的,再去尝试舒适圈外的一点点挑战。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直至最终完成自我挑战,独立而坚定地迈向未来。降低高度,与他们并肩对待问题和挑战,一切或许就迎刃而解了。
新学期,我接手了新班级。其中有一个是四年级刚转来的男生,第一单元的习作指导课上完后,全班上交了,唯有他只写了短短的半面。我把他叫到教室外面,他依旧沉默不语。正当忍不住要发脾气时,想起了卓谷老师说的“我们常不自觉‘复制’了自己成长过程中被‘强势’的对待,而采用了最‘方便’和‘习惯’的上对下模式,过度使用权威,然而,却忽视了孩子是多么努力地想表达自我意识,捍卫自我主张。”于是,我请他走进办公室让他在我对面坐下来与我平视,耐心询问,过了一会儿,他才吐出了几个字:“之前写作文,不要写那么多字。”我猛然意识到“写话”到“习作”对于他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我们常常习惯于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觉得400字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忽略了当初我们也有抱怨字多的烦恼。后来发现其实大部分孩子还是停留在三年级习作水平,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作文课,于是,提示他们写作文要加入更多细节描写,不再是仅仅停留在把事情将完整的而已,要加上自己的感受,要用上更多积累的词句。
正如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所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是小孩。”孩子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作为成年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或许我们离10岁已经很远了,或许我们已经忘了当时学习新知时的感受。我们要学会向孩子靠拢,给予他们充分的耐心和爱心。
教师的幸福在于学生,正如水之有鱼,林之有鸟。我们只有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待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可能愿意与教师交流,才能独享到作为教师的这种幸福。只有与孩子并肩,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不落重点,才能使孩子真正得到进步。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将不断探索,和孩子们一起前行,共同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