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不识渔家苦

朋友发的影像资料中有一段纤夫拉纤的真实记录,让我想起三十多年前,满大街播放歌曲《纤夫的爱》,当时还写了个短文——《画家不识渔家苦》,现在看有些幼稚。

画家不识渔家苦

张勤

上学前班的女儿问我纤夫是干什么的。当我认认真真向她做了解说以后,她的小表情一脸茫然。我知道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可听到的一曲《纤夫的爱》使她觉得纤夫的生活很有意思,甚至已经朦朦胧胧地有些向往了。而我的解说与她听歌得到的感受(尽管她的感受很肤浅)却是如此的不合拍。

纤夫是可爱的,但纤夫的生活绝不像《纤夫的爱》描写的那般浪漫、轻松和悠闲。我见过的纤夫是赤脚光背,肩上垫个垫子拉绳,用力时弓腰屈身,头几乎触地,双脚深深踩进泥沙里,纤绳紧绷,船缓缓移动。遇到艰难处,他们还要跳到水中用肩扛船前行。那声声的号子,沉闷而悲壮,声调儿也常伴着声嘶力竭,没有半点悠扬。那劳作艰苦而又沉重,纤夫们付出苦力只为生计,别说劳动中,即或劳动的间歇也绝少打情骂俏的闲情。在那样的场面中,且不说纤夫们,就是旁观者,只要有点同情心的人,单会觉得沉重而艰难,绝不会有轻松浪漫的感受。我敬佩纤夫们吃苦耐劳、奋力如牛、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我希望生活中纤夫越来越少,以轻松代替那最原始的劳作。

我无意给歌词作者扣顶诸如缺少同情心或其他别的一顶什么帽子,因为生活本来就是复杂的。生存方式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就会大大的不同。有位喜欢写杂文的宋志坚先生说过,他在一座高山上办公,常有到山上观光的人。坐着轿车上来的人,见到这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每每喜不自胜,失声惊叹:“这简直是神仙呆的地方!”一步一个脚印儿上来的人,气喘吁吁地问:“你每天都是这样上来的吗?”

感受归感受,但总不能把生活中本来的沉重描绘得太轻松、本来的艰辛描绘得太潇洒、本来的苦痛描写得太欢乐。果真我们的纤夫朋友们拉纤时像舞台上那样肚一腆、胯一摆、臂一甩地悠悠然,我们的生活就真的是处处充满阳光和欢乐了。我想用明代孙承宗的诗做结:“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做寒江钓雪图”。

在歌颂美好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麻木了。

作者简介:张勤,阿旗人,阿旗民族职教中心退休教师,现居赤峰新城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