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00)(完结)

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课程录(100

十四章、厥阴病

第二节 厥阴方证

11、黄连汤

【组方】:黄连三两,炙甘草三两,干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65克),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疑非仲景方。(康平本作“疑非仲景法”)

伤寒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注】:胸中有热,谓胸中发烦热也。胃中有邪气,谓胃内有邪热和水气也。腹中痛,为水与热相互激动,刺激胃肠的结果。欲呕吐,胃中停水没有热的刺激还好些,有热非吐不可。黄连汤主之。

本方证上热表现在胸满痞闷欲呕,下寒只提到腹痛,还不能肯定就是下寒,腹痛也可能是实,但从组方的干姜看出有下寒,所以这条腹痛是简语,肠鸣腹泻等都可能有,

本方含有桂枝甘草汤,治热往上冲。黄连有治肚子痛的作用,也治痢疾,同时治胸中烦热,故此方不用黄芩,而黄连的量重。黄芩则不能治痛,黄芩汤所以治腹痛,是有芍药大枣的缘故。如果上边烦热厉害,若同时又有气上冲,可以用这个方子。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都没有提到胸中有烦热。本方证也有心下痞硬,故有人参。这个方剂同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大同小异。后面方后语有些错,煮取六升,去滓,温服,这个错了,去滓还要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应该这样。

12、六物黄芩汤

【组方】:《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黄芩,人参,干姜各三两,桂枝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65克)。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方解】此方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基础上,以干姜易生姜,以人参易芍药,且加少量桂枝,虽主治大致同,但此偏于下寒者。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附方(二):《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

【注】:《伤寒论》的黄芩汤与《外台》黄芩汤名同而药不同,为便于区别,故把《外台》的黄芩汤称之为六物黄芩汤。本方治干呕下利的作用,与黄芩加半夏生姜同,但本方有人参,当有心下痞硬。无芍药则腹肌当虚软而不挛急,宜细辨。又,有干姜,当有下寒上热,是厥阴证。

六物黄苓汤与四物黄芩不一样,这个是近乎半夏泻心汤这种药,黄芩、人参、干姜、桂枝、大枣、半夏。那么当然是健胃止呕,它有人参、干姜;半夏止呕;同时也解烦,黄芩是治下利,解烦止利。所以这个方子一方面补胃治虚,用人参,有姜、大枣这些药,同时有半夏、干姜又能止呕,有黄芩也能治利,所以它“治干呕下利”。

13、温经汤

【组方】:吴茱萸三两,当归、芎䓖、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65克),麦冬一升(90克)。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金匮·妇人杂病9: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注】:妇人年五十,女子七七,一般这个时候月经会停(天癸竭,太冲脉衰少,地道不通),“病下利”之“利”字,当是“血”字,指阴道出血而非大便塘泻,称漏下(非经期阴道出血淋漓不尽)。妇人年已五十,在经血当止时,反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这是瘀血的表现。少腹里急、腹满,不只是虚寒,而亦有瘀血的腹证在(瘀血在少腹严重的时候除了少腹急结,还会出现神志异常,甚至其人如狂。具体可参考桃核承气汤证)。手足烦热、唇口干燥,其原因由于曾经半产而津枯血燥,瘀血在少腹不去而生上热,口燥但欲簌水不欲咽是淤血的典型症状。瘀血久久不去,也必有下寒,如宫冷,畏寒喜暖,漏下,色暗有块,淋漓不爽,经期混乱,脉细而涩等。故肯定此属带下之病。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组成:桂枝,生姜,甘草,吴茱萸,麦门冬,半夏,人参,当归,川芎,芍药,牡丹皮,阿胶。大概拆分为如下几方:

1.桂枝,生姜,芍药,甘草,是桂枝汤变化(去大枣),用于调和营卫气血、引邪外出。

2.吴茱萸,人参,生姜,为吴茱萸汤变化(去大枣),温胃驱下寒、配伍桂枝汤降逆止呕。

3.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为麦门冬汤变化(去粳米、大枣),滋枯润燥补胃之虚清虚热。

4.当归,芍药,川芎,阿胶,甘草为胶艾汤变化(去艾叶地黄),凉血、止血、行瘀、活血、清上热。

(0)

相关推荐

  • 经方:桂枝人参汤(太阳表证兼有寒症下痢)

    桂枝人参汤 [原文]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朮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切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又名] 人参理中汤 [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五)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 ...

  • 经方:甘草泻心汤(心下痞,下利无肠鸣)

    甘草泻心汤 [原文]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经方:黄连汤(胃炎、胃寒痛)

    黄连汤 [原文]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经方:黄芩汤(急性肠炎)

    黄芩汤 [原文]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 [经典回顾] 1.太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