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南阳镇
走出了老家便成了游子,好在始终都离乡不远,也始终都在兜里随身携带着老家的记忆,无论何时何地,但凡有人问“家是哪的”,我总会自豪地先说上一句“老家南阳镇!”
我出生在南阳古镇,也在水乡的哺育下长大。由于我自幼丧父,从小就跟着祖父母生活,在与他们相依为命的十八年里,我听了太多太多古往今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始终陪伴着我成长,也逐渐让我明确了人生的航向。
八十年代的水乡可谓还是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水乡四面环水,与外界不通旱路,平日里以船代步。那时候的天蓝水清,我听老人们讲,过去还没有自来水,条件好些的家庭自己打机井取水,大多数的人家都是从大运河、南阳湖里直接打水吃,个别人家还会往打来的河水、湖水中加些明矾澄清。八十年代的南阳人主要以下湖打渔为生,我们那里叫作“混湖”,当时镇子上做生意的人还寥寥无几,上了年纪的老人常说,“过去的男人捞鱼摸虾,女人在家带娃编席”,当时的生活的确很简单,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淳朴的幸福。
到了九十年代,水乡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开始紧密起来,大量的消息顺着滚滚波涛进入了古镇,这时的我已经上了小学。如果要拿一个最热的话题来回味南阳的九十年代,那便是南阳人外出卖早点的浪潮。那时的水乡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打工人,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济南和济宁,令人佩服与欣慰的是他们的确抓住了机遇,一个个的都在外面站稳了脚跟,淘金成功的南阳人又都在家乡盖起了小洋楼,楼房依次拔地而起的现实成全了南阳人的九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南阳人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闭路电视,生活逐渐地丰富了起来。
进入了新时代,水乡一个大跨步也跟上了发展节奏,一路劈波斩浪,一路直挂云帆。在信息时代的快车道上,南阳悠久的历史顺势沿着条条大路走近了国人、走向了世界,那独特的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而我们南阳自己的品牌也在不断地被认可、被好评。当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时,南阳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与文化;当一波接一波的游客争先恐后地涌入古镇时,南阳人深刻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当南阳鸭蛋、南阳烧饼、南阳麻板、南阳荷叶茶走向五湖四海时,南阳人便一点点地收获了小康生活的甜蜜!曾经的小木船变成了今天的大游轮,昔日的灯塔变成了当下的坐标,过去淳朴的笑变成了如今弘扬的美......
蓦然回首,老家的故事有多少是我听来的,又有多少是我亲眼看到的,不管怎样,这故事揣进怀里都是热乎乎的,是紧贴心扉的。时代是社会发展的桥梁,也是珍藏记忆的相册,蓦然回首,“老家南阳镇”串联起的是一帧帧唯美的画面,是一段段未了的情缘......
走出老家的人都习惯地将心留下,我也一样。留下一颗纯真的心在老家,任它整日依偎在运河的岸边,由它在波涛汹涌的大湖里自由翻转,也随它在花好月圆的日子放声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