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桦 | 最后的渡船


最后的渡船


若大的河面上,像从西边的天上扯下了一片红云。离岸边不远的青石上,年近花甲的龙汉军,正呆呆地望着河面。微微泛起的金光,迷离了他的双眼。
  

一只木船孤零零地泊在河边。
  

四爷爷、四爷爷……忽然,几声稚嫩的童声传来,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从不远处的树林里跑了出来。
  

他有些踉跄地下了青石,佝偻着身子迎了上去。刚走几步,跑在最前面的那个光头的小男孩就扑进了他的怀里。
  

回家,回家喽!他抱起小男孩向木船走去,其他的孩子紧紧跟在身后。
孩子们正要跳上木船,龙汉军说,别动,今天爷爷抱你们上船!

爷爷,我……我自己上吧!一个胖乎乎的男孩摆摆手说。

来吧!他笑眯眯地张开手臂,哎哟,你这小鬼,真沉!

这些孩子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学校在河的这头,家在河的那头。三年前,县里撤点并校,其他年级的孩子都到镇上的小学就读了。
  

船缓缓离开了岸边,吱吱的摇桨声像一支小夜曲。孩子们静静地坐着,没有了以往吱吱喳喳的打闹声。龙汉军也默默地摇着桨,似乎并不急着到达对岸。良久,船才驶到河中间。

他停下桨,眯缝着双眼,注视着不远处的河面。他看到,有一道彩虹,横跨在河面上。

好,好啊!他喃喃地说。
  

四叔,明天,最后为孩子们渡一次船吧。
  

昨晚,村主任龙小林来到他家。
  

为啥?他瞪着眼,明知故问。
  

三年前,小林就要求他不要再渡船了,说既然撤点并校,这几个一二年级的孩子也到镇中心校寄宿去算了。

不行,大人都外出打工了,这么小的孩子就去寄宿,谁去照顾他们?他生气地挥舞着长烟斗,冲着小林大吼,是嫌我老了,怕渡船有危险吧?这么多年了,出过什么差池?
  

四十年前,全大队四五个屯,偏偏他们屯在河的这边,而大队的小学却在河的对岸。一条两百来米宽的河,给孩子们上学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那时,谁家能买得起船呢?于是,大家只好用竹筏送孩子们过河。

一天晚上下了场雨,河水涨了起来。第二天恰逢期末考试,很多家长天没亮就带着孩子,绕道上游二十多里的铁路桥过河。

村上的龙老黑晚上喝醉了酒,起床的时候,天已大亮。绕道过河,肯定赶不上考试时间,九岁的儿子急得哇哇大哭。望着浑浊的河水,老黑一咬牙,拉着儿子上了竹筏。哪知还未到河中间,竹筏就被急流冲翻……

老黑,你这死鬼,快还我儿来……老黑老婆撕心裂肺的哭声刺痛了全村人。大家对用竹筏送孩子过河都不放心了。有人说,要是有一座桥就好了。没桥,有一只木船也好嘛。

队里几个头头开了个会,同意买船。

但找谁来渡船呢?他们犯愁了。

队长就是小林的父亲大林。大林说,我想到个人,看行不?
  

谁?
  

汉军。

别开玩笑,他肯定不愿干。

是呀,听说县里已安排他到水泥厂当工人了。
  

大林说,这么多读书娃,其他人来渡船我也不放心。汉军在海南岛当的是水兵,他最合适。我去找他谈谈。
  

第二天,大林找到了刚退伍回家的汉军。
  

说明来意后,汉军低头不语。
  

不愿意也不勉强,我只是担心,哪天又有孩子落水呀。
  

汉军听了,抬起头,又思忖了一会,说,我……我干!

好啊!大林高兴地说,不过,除送学生过河外,队里的工夫你也得干,每天多给你两个工分。

放着国家粮不吃,汉军的父母气得差点吐了血。但汉军像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当这渡河的船工了。
  

不久,木船买来了。
  

秋天的清晨,河面薄雾弥漫。岸边,一只崭新的木船上,坐满了满脸兴奋的孩子。岸上,簇拥着一群乡亲。
  

啪啪啪……鞭炮声响起,木船就要启航了。
孩子们交给你了,要保证不出事啊!大林拍着汉军的肩膀说。
大林哥,放心吧!他“啪”地敬了个军礼。

从此,汉军成了村上唯一的船渡人。即便后来分田到户单干了,他仍每天义务送孩子们上学。
  

船终于靠岸了。
  

别急,别急!看到孩子们急着下船,他连忙摆手。船停稳了,来吧,他说,还是让爷爷抱你们下来吧。
  

下了船,孩子们都站在他的面前不走。
  

爷爷!忽然,他们都伸出双臂,一齐向他扑来。
  

他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的小脸,呵呵地笑着……

爷爷,你怎么哭了?忽然,那个光头的小男孩惊讶地说。
  

第二天上午,他来到老队长的坟前。
  

大林哥,这么多年来,孩子们一点事都没有……
  

这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锣鼓声。
  

他直起腰,向河边望了望----今天大桥举行通车典礼,这位老船工也被邀请为贵宾代表,参加剪彩仪式。

(0)

相关推荐

  • 【东台记忆】我与通榆河说说心里话

    我的 通榆河 你有多久没有来过通榆河? 哪个时候去看它, 一副不变的面孔似的. 只要来到这里, 就可以净化一切,精简一切, 然后,一切都随波而去! 作者:苏台德 通榆河,现在知道是南通至赣榆的一条运河 ...

  • 筱樟:皖水河之“船”

    皖水河之"船" 筱 樟 一 我家住在皖水河中游,"孔雀东南飞风景区"所在的"小市港"就是我的故乡,它的前身叫"小吏港", ...

  • 城南旧渡 ||周长荣

    作者:周长荣 写这篇文章的动因是看了[2021年2月25日]<清江浦人家>公众号刊发的葛华先生的"运河渡口"一文,他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我家门前不远的运河渡口. 渡口位置 ...

  • 梁德新║漫话旧时梅县的交通

    漫话旧时梅县的交通 梁德新收集整理 概述 地方的交通是在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梅县(现在的梅州市梅县区.梅江区)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多田少是梅县的特点.受 ...

  • 渡口、渡船

             渡口.渡船 刘述涛 曾经,在有河的地方,就会有渡口,有渡船.渡船把人渡过去,渡过来,让人感觉不到隔河千里之远,让人终于有了过河的工具,从而轻松到对岸. 在遂川县志上记载,清道光四年( ...

  • “光辉足迹”永留陕北大地

    "光辉足迹"永留陕北大地 --纪念毛主席转战陕北七十二周年暨东渡黄河七十一周年 文章来源:终南文苑 作者供图 2019年3月18日,是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七十二周年,暨毛主席党中央 ...

  • 同船共渡

    □孙兴记得那是1967年的冬天,我随父亲及同村的几位乡民过黄河到开封去.常言道:隔河不为近.尽管故乡老村距开封仅一河之隔,但我们还是早早起了床,带上干粮,匆匆上路了.临近中午,我们赶到了黄河渡口.渡口 ...

  • 推荐|樊宗福:渡 囗

     渡 口 文|樊宗福 我的家,住在明光.凤阳和定远,三县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庄,有"鸡叫听三县"之说.弯弯曲曲的池河,就从村庄前流过:站在村庄前的河堤上,顺着河流的方向,也就是正南方, ...

  • 周秋堂 | 赞誉的价值 ——致敬杨桦老师

    我是杨桦老师的学生,1974年至1975年在北佛堂读中学,杨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初见杨老师,他身材清瘦显得修长,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散发着睿智的光芒.时代几经变迁,社会日新月异,他却总是身着朴素但又干 ...

  • 杨桦 | 老马的心愿

    老马的心愿 这个萧杀的秋天,五十三岁的老马,总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这个心愿的萌发,要追溯到老马的少年时代.生在大苗山深处的老马,是八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小.那时总吃不饱,每每说起,老马总是感叹.大山中, ...

  • 杨桦 | 偷窥

    偷窥 他住在五单元五楼,对门那套房子一直空着. 一日,他打开门,竟见对门走出个女人,戴着顶网球帽,帽沿压得很低,雪白的口罩把整张脸遮得严严实实.女人见了他,抬头扫了一眼,便匆匆走了,只留下一丝淡淡的幽 ...

  • 杨桦 | 生二胎有奖

    生二胎有奖 张放与老婆刘芳有些不解,老爷子突然从市里回来,像有什么急事. 晚饭时,老爷子抿了口农家米酒,一脸严肃地望着张放刘芳,开腔了:二胎开放了,你们给我再生一个.生男给一百万,生女的嘛,给五十万. ...

  • 杨桦 | 玩伴

    玩伴 人老了,晚上睡觉的时间也短了,总是不到凌晨五点他就醒了. 这时,窗外还是一片漆黑. 起床啰!他自言自语地说,也不开灯,但总能准确地摸到衣服.窸窸窣窣地穿戴好后,佝偻着身体,摸索着来到客厅,才打开 ...

  • 杨桦 | 四哥

      闻讯匆匆赶来,很快,族人就挤满了一屋. 四哥的两个女儿阿丽阿芬已哭肿了双眼. 快开学了,妹妹也上了高中,为给我俩弄学费,我爸上山背木头.傍晚回来,说头痛得厉害,就上床休息了.我做好晚饭去叫他,怎么 ...

  • 杨桦 | 名医

    民国时期,麻城只一条窄小的街道.街道临江而建,房子高不过两层,或青砖或杉木为材料,均一色骑楼.通往码头的街口,有一诊所,门上挂一牌匾,隶书写着"康乐堂"三个大字. "康乐 ...

  • 杨桦 | 无言

    不大的客厅里,她怀里的孩子在畅快地吮吸着乳汁,胖嘟嘟的小脸越发显得粉嫩可爱.一会,吃饱了的孩子带着满足的神情又进入了梦乡.她轻轻叹了口气,小心地把孩子放在小床上,慈爱的目光一下变得忧郁起来. 她捋了捋 ...

  • 杨桦 | 苗山深处“闹鱼”欢

    苗山深处"闹鱼"欢 远远地就听到欢呼声,我们赶紧加快脚步. 寨子边,一段百来米的小河里,只见人,而见不到流动的河水.两岸更是人头涌动.吊脚木楼里,砖房屋顶上到处都是人,就连岸边的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