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7)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插曲】:谈天说地

以下内容是本群一位博学老师在讨论中,从天文学谈到中医学,非常深刻有趣有益,普及了许多知识,特此录下,作为永久纪念。括号内的注有三部分,1、补充性批注;2、点赞之语;3、小编对个别地方不赞成的评注。

总体上这是一篇对大家有益的谈话。

(由一位群友出示一张太极图谈起)

由这张图和今天的讨论想到的:此图方向和我们现在的认识正好相反,它不是观者看这个图,而是观者就是这个图,「古天文学」是以地球为中心的。由此可以推断出祖先的宇宙观:以人和人所在的地球为中心,不是人看世界,而是人的认识能力就是世界。这个也是近代康德的观点,感叹古人早于西方几千年就有了这样的世界观。(注:中国古天文学是以「赤道坐标系」为参照系观察、记录、计算天体运行的,现代天文学是以黄道坐标系为参照系观察、记录、计算天体运行的。两个坐标系的观察都可以得到一些相同的结论,比如一年的长度、四季等,也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如五运和六气的客主加临规律只有在赤道坐标系下才能被揭示。)

这图就是古人通过观察天象而总结出的天地运行的规律。

太阳运行的轨道叫做黄道。(注:古天文学用「赤道」坐标系观察天文,把太阳运行轨道称为黄道,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有交角。)

轨道是虚的,无形的,不能直观,所以古人找到二十八个星座作为参照物,用来观察太阳的运行轨迹,也就是二十八宿。(注:「观察太阳的运行轨迹」,更广义为观察天体运行轨迹,二十八个星座是赤道平面上的「刻度」,不是黄道平面刻度。)

二十八宿分为四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太阳和北斗运行同步但方向刚好相反,北斗的斗柄指向东方七宿时(即青龙位),地球上就进入春天;北斗的斗柄指向西方七宿时(即白虎位),地球上就进入秋天;走完一圈,就是一年,第二年又重新开始。

古人那时候就已经知道太阳走完一圈的时间是365天另四分之一天。虽然没有现代这么精准,但已经很了不起了。现代能精准到秒,即一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

一年取整数,即365天,余数暂时不计,分为十二个月。1、3、5、7、8、10、12月,每月31天;4、6、9、11月每月30天。2月28天。(指阳历月的划分)

这是人为规定的。

余下的5小时48分46秒,到第4年上差不多累积为一天,所以就加在2月份,所以就多了一天。有29天了。(仍然指阳历月的划分)

所以年号能被4整除的年份就是阳历的闰年,2月份是29天。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藤王阁序原来出自这里。龙光射斗牛之虚也是。

每4天加多一天,其实不够24小时,加多了,所以每个100年时又不加了,这样加减乘除,他们说3000年只差几秒,没验算过。

阳年有余,一年是365天,阴年不足,一年是354天。

为了不误农耕,与节气同步,所以阴历就设置闰月,即在某一年加多一个月,这就是阴历闰年的来历。

阴历年加多一个月就有384天,为了平衡,古人通过计算,19年加7闰刚好合适。所以19叫做一章。

差不多就是三年一闰,五年再闰。

太阳运行处于不同的位置,地球上的气候也跟着变化。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阳历和阴历都有闰年。阳历比较简单,每4年闰一次,固定在2月份加1天,即阳历闰年2月份是29天

阴历闰年比较复杂,十九年有七年是闰年,具体闰哪个月要视中气而定。

二十四节气中,有十二个是节气,十二个是中气。比如:立春是节气,雨水是中气,以此类推。

哪个月没有中气就决定闰哪个月,所以阴历复杂得多。

学这些不是为了炫耀,而是通过天地之道来明白人身之理。

内经上说:阳气者若天与日。人身体内的阳气就象天上的太阳。

阳主阴从,气行血随,血行气附。人身阳气不足,就会气滞血瘀,百病丛生。

郁在何处,即何处为病。(注:为这四段点赞!)

学中医各人的机缘不同,有的从理上切入,有的从用上切入。(注:其实都要从理上切入,也都要从用上落实,各人选择学术路线不同而已。)

胡老就是从用上切入,只讲用,能治好病就好。(注:对胡老的评价不恰当,胡老大部分时间是从「理」上切入,正如天文学有黄道坐标系和赤道坐标系看天体运行「理」的不同。)

比如看电视,没多少人懂得电视机的工作原理,但只要懂得各个按扭的功用,就会看。(注:这个比方用于胡老学说也不恰当。胡老一再强调「正邪之争于表、半表里、里以及八纲六经以及通治之原理」,不懂这些原理,也学不会用。)

二者谁好谁不好,我不作评论,因为容易引起无谓之争。觉得哪个合适自己就学哪个。(注:最后这句言之有理!但前面已经作了「谁好谁不好」的「评论」,说胡老只从用切入,而自己理和用都切入,这已经是「无谓之谈」了。)

从理上入手,花时间太多,我学中医前四五年都在理上绕圈子。真绕出来了就好,任凭别人怎么说,你也不会迷惑。

学中医要学会定解,现代科学,按南怀瑾先生的话说:还是不定之天。因为科学还没有发展到颠峰,是在不断否定自己中前进和进步。科学的一些结论只是暂时性是对的,过段时间他又自己否定自己。就是现代科学说的结论还会变的,还不是真理。(注:谈得好,提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科学的标准还在变化之中,本身就不标准,拿一把不标准的尺子去量东西,结果肯定也是不标准的。这个南先生把他叫做不定之天。

学中医不管学谁的理论,最后都要落到实处,就是能治好病,不然都是无用的东西。(注:精彩、画龙点睛之论。)

内经上的东西好不好,肯定好,但你要能用得上,才是你的。(学中医者没有人说内经上的东西不好。)

(0)

相关推荐

  • 农历、二十四节气与汤若望

    农历、二十四节气与汤若望

  • 伽利略逝世的那年牛顿诞生,真的是这样吗?

    / 伽利略逝世的那年牛顿诞生,真的是这样吗? / 今天小编就来和你唠一唠这老生不常谈的问题,以及这背后的原因. 之前有个很流行的说法,说牛顿是"第二个"伽利略,因为伽利略逝世当年的 ...

  • 斗转星移和中国古代历法

    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跨入了2021年.马上又要迎来辛丑年春节.于是农历和公历的话题又成为网友的热议.有年轻的父母就搞不清楚自己的新出生或将要出生的宝宝到底是什么属性.网上有说按公历新年算.按阴历春节算和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