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充满沧桑之感的绝唱,宋人每读此词必泪如雨下,往事不可追

在任何时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是紧密相连的。历史上,宋王朝以南渡为界,分为北宋和南宋。对今人来说,这似乎只是个名称的变化而已,但是对生活在当时的人们来说,却是人生命运的巨大转变。所有宋人的生活都被硬生生拆成了两半。

李清照的生活也是如此。她的生活也南渡为界,前期无忧无虑,安稳幸福,后期饱经离乱,家破人亡。而她的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前期欢乐明快,清新自然,充满天真烂漫的率真美,如《如梦令》;后期由于个人遭遇和国家丧乱,词作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充满无限哀愁,如《声声慢》。

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词就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作品。它是李清照晚年流寓临安时所作,称得上“以血书者”,充满家国情怀。这首词的感染力非常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每每吟诵此词时必泪如雨下,真是往事不可追。它就是千古绝唱《永遇乐 落日熔金》。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整首词借南渡前后元宵节不同情景的对比,书写离乱之后避居临安的寂寞愁苦,充满盛衰之感,身世之悲。当时的李清照即已经56岁,由于饱经离乱之苦,她慢慢地对国家大事关心起来,于是在议和没有几天的元宵节,写下了这首《永遇乐 落日熔金》。

整首词大意是说:落日的光辉,像金子融化了一样,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一轮璧玉似的圆月。昔日的亲人却在哪里?新生的柳叶如烟如雾,一曲幽怨的《梅花落》声响起。春天的影子却在哪里?元宵佳节,天气温暖,谁知道会不会出现风雨?那些往日的朋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约我,我只能婉言谢绝,因为我此时百无聊奈,根本没有游赏的兴致。

恍惚中,我想起了往昔在汴京时的青春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那时候,我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到了那一天,我们可以戴着镶嵌着翡翠宝珠的帽子,带着金丝捻成的雪柳,打扮得非常美丽,好像在互相比赛似的。可是,如今我已年老,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我已经不喜欢在夜间出去了。我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上阙描绘元宵节傍晚时分的景物和自己的心境。一问“人在何处”?实在是哀痛无比的叹息,满怀惨淡,悲凉至极。二问“春意知几许”?表达对宋金议和的反对。三问“次第岂无风雨”?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言。这预亨没过多久就兑现了。因为就在这年的夏天,金兀术撕毁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宋战争。

某一年的元宵佳节,有熟悉的盛大场面和热闹气氛,让诗人恍然间心意萌动。往事又悄悄潜上心头。她无法释怀,无法忘情,更无法拥抱新生活,只能在回忆的缝隙里,不断地回首往事。望着眼前的繁华与喧嚣,静静地,不去惊扰。

因为此时的热闹都是别人的,与她无关。“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这样的元宵之夜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恍惚间不知今夕何夕,似乎要迷失了。热热闹闹的天气,热热闹闹的城市,让她非常想沉醉其中,却不敢挥霍。

下阕写国难当头时,诗人早已失去了赏灯赏月的心情,于是联想到太平盛世时的情景。当年在汴京过元宵节的情形。她依然守着自己的清欢,从回忆里打捞起往日的点点滴滴。那时候还在东京,她还是一位没有出阁的少女。

闺阁里多的是闲暇,多的是明亮的心情。也是在这样一个天气,这样一个元宵佳节,她和朋友们带着镶有翡翠的帽子,穿着华丽鲜艳的罗裙,像比赛似的,欢欣雀跃地去看花灯,闹元宵。那个时候的时光多美,多闲暇,有心情,有伙伴,有青春。

青春,这两个字念起来真是让人既心疼,又向往。诗人看看现在的自己,镜中只剩下一张憔悴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和衰老的心境。想想,还是不出去算了。在这样热闹喧嚣浓艳美丽的节日里,这样衰老憔悴的容颜,真是大煞风景。

何况自己再难以拾起往日的情怀,纵身在热闹红尘之中。然而,她终于还是忍不住掀起门帘的一角,偷偷地听他人的欢声笑语。暮年生华发,她孤独的站在人生的边缘,看繁花落幕,尘烟散去。我想每一位喜爱李清照和她词作的读者,在读到这首词时,都会不由地在心底生出许多感慨和悲伤来。时光流逝,人世沧桑,纵使才华横溢如李清照也逃不过岁月的无情!往事不可追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