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雄才一生都在作画,创作的画作总数至少在3000多张以上
黎雄才是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以善作巨幅山水闻名于世;他也是书画俱佳的全才,博学多能的他用一幅画卷,让书法,绘画,文字在其中争相辉映,他就是“黎家山水”的开创者,黎雄才。
黎雄才:(1910年5月15日-2001年12月19日),广东肇庆人,著名画家,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顾问、教授。代表作品有《潇湘夜雨图》、《寒夜啼猿》、《一览众山小》、《森林》、《武汉防汛图卷》、《万古之春》等等。
1926年,黎雄才还是个16岁的少年,正在肇庆中学读书。这年夏天,高剑父到鼎湖旅游途经肇庆。在肇庆城中,高剑父看到黎雄才临摹的清代花鸟十二屏巨幅,惊叹其奇才。高剑父随即把黎雄才带到鼎湖,观黎雄才写生作画。
这一相见,决定了黎雄才以后的艺术道路:当即,高剑父将黎雄才收为门下弟子;1927年又带黎雄才到广州“春睡画院”深造,从此踏上漫长的艺术征途。
当时,高剑父对这位年未弱冠的弟子,并不是要求他过早地参与“新与旧”的论战或创新尝试,而是严格地要求他对中国画传统笔墨语言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他拿出珍藏的许多历代名画,要黎氏临摹,“每天叫他爬到阁楼里临画,他一上去,高剑父就把梯子抽掉了,免得他散心。”同时也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把学到的传统技法,在写生中去实地运用。
此后,高剑父又出资送黎雄才到日本深造。熟练掌握传统技法,扎实的写生基础,高剑父教给黎雄才的这两样,让黎雄才终身受益无穷。黎雄才归国后,画艺日精,高剑父教学生山水画,就以黎雄才的作品为示范。老师的推崇,更让黎雄才扬名画坛。
黎老终其一生一直难忘高剑父对他的悉心培养。一说起高剑父,言必称其为“高师”,晚年他经常和朋友谈起高剑父对他的教导,说这是他终身受用的最大财富。
黎老一生勤奋,笔耕不辍,他创作的画作总数至少在3000多张以上,“就目前而言,全国的画家中,还没有一个画家的作品比他更多,他一生都在作画,除了文革期间以外。”黎老的入室弟子陈金章,“广州的夏天很热,黎老在小房间里一画几小时,全身都湿透。”
黎雄才的作品有着“黎家山水”的盛名。他的师父高剑父生前也给予黎雄才的山水以极高评价:“大家都推崇他的成了大功,我更恭维他的山水是第一。”在专家看来,黎雄才笔下的山水画,雄伟壮丽与秀润清新融为一体,不仅仅表现出山水的造型美,更主要地表现出山水的意境、生命与精神。
黎老虽以山水画大师的盛名驰誉海内外,但他留下来的大批花鸟草虫精品,同样令人称奇。他始终把花鸟画作为山水画的基本功对待,每日晨起,先画一小幅,从不间断。熟悉黎老的人都知道,他每年除夕之夜或元旦之晨,必画幅花鸟谢岁迎新。这些貌似应景的小品,同样显示着大师足迹的印痕。
黎老在艺术上达到这样登峰造极的境界,是与他的勤奋、刚毅、数十年如一日地探索追求分不开的;也是他敦厚人品的具体表现。正如古人说的:“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黎老常对学生讲,一个艺术家必须有崇高、清雅的思想和人格,思想修养不高,在作品中必表露无遗。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那都是虚的东西。这也正如鲁迅说的:“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
熟悉黎老的人都知道,他热衷公益,广施善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动放弃部分政府规定的福利待遇,自建小筑于珠江南岸。将海外友人赠送的小汽车交给单位公用;捐建单位的艺术交流馆;耄耋之年,集精品数百幅捐献国家。
平时,他交友甚广,往来社会贤达、工农群众,家里总是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他在闲谈时常讲起自己的养生之道,也是他的处世哲学。那就是“运行不息,随遇而安,百无禁忌,适可而止。”这四句十六个字,也可算是他的“座右铭”。
据黎老解释:“运行不息”,不仅指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而且宇宙万物无不在运动之中。人生在世时光有限,不能把飞逝的时间,空空地放过去。“随遇而安”就是要能适应周边的环境,无论顺境、逆境,都应有所作为,碰到矛盾,不要怨天尤人。
“百无禁忌”不是专指饮食,而是对意志的锻炼。做人要光明正大,不要谨小慎微,胸襟要开阔。但任何事情,过了头总是不好的。常言道“过犹不及”,所以该“适可而止”。相信听过黎老讲这番话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