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秋天有关的诗那么多,你最爱哪句,李白还是杜甫?
秋天是最爱被诗人写进作品的季节,但秋天是有标签的,因为秋风萧瑟草木枯败,对比起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万紫千红,秋天很容易让人陷入伤感,故而有“悲秋”的意象。
但是,高明的诗人绝不会被固有的印象束缚,你如果让王维来写秋天,那一定是岁月静好的;让杜甫来写秋天,是狂风呼啸的;让李白来写秋天,那一定要喝酒的;让刘禹锡来写秋天,那肯定是要反传统的……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屈原的《九歌》,有《湘君》、《湘夫人》两篇,《湘君》是以湘夫人的语气,写两人约会,结果湘君鸽了夫人,于是乎夫人心中充满了思念和哀怨,是女子的相思。
《湘夫人》则正好相反,以湘君的口气写他等待夫人而不至,也产生了思念哀怨之情,是男人的相思。
两口子鸽来鸽去,其乐无穷。
这两句诗写的是秋天的轻风,吹起洞庭湖上一片涟漪,带来了初秋的凉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伟大意义在于,这可能是中国最早描写秋天的诗,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后世所有秋天的诗歌,都是屈夫子的孙子。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则是屈原之后楚辞最重要的继承者。这两位楚辞界的大牛,不约而同地写了秋天,但宋玉的秋,是悲伤的,起笔就“悲哉”,秋天的气息是悲凉的,草木萧瑟、树叶零落。
这首诗歌也有开创性的意义,一句“悲哉”,影响了后世万代对秋天的定义,“悲秋”由此而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我们从战国直接穿越到唐朝,首当其冲的必然是王勃这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真的很难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王勃是一个怎样的天才,临时作文能写出《滕王阁序》这样伟大的作品,“落霞”句更是神来之笔,每每读来,仿佛就在现场一样,站在阁楼上眺望江面,落霞从天而降、孤鹜上下翻飞,秋水与长天相连,相映成一色。
也有人说这是事先准备而非临时作品,但这重要吗?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如果没有王勃他们的努力,不知道李白能否达到如今的高度,但是如果没有李白,唐诗肯定达不到如今的高度。
李白对秋天情有独钟,写过很多与秋相关的诗,要说最出名的,还是那首《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但既然说到李白,不跟酒沾上边似乎总缺少点什么,所以我选择了这两句。
这首诗写与友人送别,李白从来不是一个愿意站在地上的人,所以他把自己寄托在鸿雁身上,万里长风中鸿雁遨游天地间,怎能不让人精神一振,于是“酣饮高楼”的豪情自然就生出来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武侠界,有倚天屠龙,是天下至尊;在诗坛,也有李白杜甫,是两座顶峰。
杜甫和李白相反,他从来没有飞起来过,他就这样站在地上,观察这人间的悲苦众生,老杜的诗不能单独一首来读,否则你不知道他身上发生了什么、眼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悲、这样苦。把老杜的诗编年,再从头到尾读一遍,你会发现,杜甫不是不想飞,只是他正要起飞的时候,被现实的五指山硬生生地压下来了,他比李白小11岁,也许就是这11年的差距,造成了两人截然不同的一面吧。
杜甫的秋天是愤怒的,八月秋高风怒号,一个“怒”字,读来仿佛就已经听到了狂风咆哮,和屈原的习习凉风相比起来,老杜的破屋都被这阵狂风给毁了,也难怪他要写首诗老发牢骚了。
说到杜甫的秋天,还不得不提那首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哎,杜工部!为之一叹罢!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
经历了老杜的抑郁顿挫,我们赶紧换个心情,来看看王维。
这两句诗写深秋之景,溪水下沉、白石露出、天寒风凉、红叶飘零。你看这景色,明显就是一幅萧瑟落寞的景象,但是王维有一种魔力,他能把世界上所有的意象,都用诗作出一幅画,让人沉迷画中,难以自拔。
这或许就是真的诗情画意吧!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刘禹锡是最可贵的诗人,世人都说苏东坡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在我看来,刘禹锡也无可救药,豪情壮志无可救药。
你看,他被贬官,被排挤,被安置在一个破房子里艰难度日,同样的境遇,让李白来,他一定是先去找酒,然后对饮成三人;让杜甫来,他会转头看看妻儿,然后联想到天下苍生,高呼风雨不动安如山;让苏轼来,他嘻嘻一笑,跟佛印八风吹不动去了……刘禹锡呢?不是让老子住破房子吗,可你们这些世俗之人哪里懂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面对秋天,刘禹锡也不一样,世人都寂寥,我偏说秋天比春天更胜一筹,能引发诗情,能直冲云霄。
反“悲秋”的传统,是这首诗的可贵;不能被磨灭的豪情,是刘禹锡的可贵。
诗豪,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这个称呼的。
小结
写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风流杜牧,他当然要思春,于是便借着小姐姐的口吻,有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比如范仲淹,他为国戍边,有感于边塞迥异于中原的风景,豪气陡生,便有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比如马致远,一生郁郁不得志,漂泊四海,在秋日的羁旅途中便有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悲秋”固然是秋天的主流,但且不可被禁锢,因为诗词里的秋天,有太多种面目。
喜欢记得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