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为什么叫“败北”,而不叫败东败西?大致有这3方面原因

打了败仗为什么叫“败北”而不叫“败东”,“败南”,“败西”?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为什么失败了一定要往北方跑,东南西不可以吗?嗯,还真是不可以,因为这个“败北”的“北”啊,并不是指方向。

要知道,汉字从创造之初,到发展过程,意义是会发生多次变化的,刚创造出来的意思,是它的本义,发展过程中改变了意思,是它的引申义

北的本意是什么呢,查《说文解字》:

“北,从二人相背。”

北是一个会意字,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小篆这段时期,北的字形,都像两个人背靠背站立,咱们现在写的这个“北”,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相背,就是互相违背,“北”是“背”的初文,两字古音相同,后来为了方便区分,才创造出了“背”字,背就沿用了“相背”的含义,而“北”引申为方向,与“南”相反的意思。

今天的人大多只知道“北”是方向词,而不知“北”的本义,故而会问“败北”为什么不叫败东、败南或败西。

败北

咱们明白了“北”的本义,就很好理解“败北”这个词了,你可以这样理解,你和别人打仗,输了,转身就跑,把背部暴露给敌人,所以就叫败北。

当然了,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大致上这样方便理解也就是了,不抬杠。

“兵有六者,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提出了6种战争失败的原因:走、弛、陷、崩、乱、北。若是因为将帅无能,以少战多、以弱击强,这种失败就叫做“北”。

贾谊《过秦论》说“追亡逐北”,这里指追击败走的敌军,是说敌军失败。

可见,在秦朝之前,没有败北一说,“北”就是失败,逃跑。一直到秦末,才出现了“败北”二字一起出现,形容失败: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骄傲地对别人说,我一辈子打了70多场仗,就不知道失败是什么滋味。

引申

北还有一个含义,表示臣服。

你看,两军交战都是正面激斗,只有失败一方才会转身逃走,把背部暴露给敌人,胜利一方一路追逐,这叫“追亡逐北”。

你若把“北”理解成方向次,这就说不通,仗都打败了,不赶紧逃命,难道还要掏出指南针看看哪里是北方,一定要往北方逃跑吗,北方有神仙保佑吗,显然不是。

你知道,中国古代啊,以南为尊,又以北为阴,以南为阳,房子要坐北朝南、皇帝也要坐北朝南,要面朝尊贵吉祥的方向,而北与南相对,是卑贱的、不祥的,坐在北方,是要镇住它。

另。

古代中原政权老是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中原王朝当然希望击败北方政权了,每次胜利,对方都是逃回大草原上,对于中原来说,游牧民族都在北方,因此也叫败北。

综上,为什么失败叫“败北”呢?

除了“北”字的本义是败北之外,其中还包含了文化传统和历史原因,总之,败北不是指一个特定方向,而是泛指失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