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政民||【中国诗歌报.放歌春天】(157)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点亮生活!让诗歌温暖人生!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作者风采】赵政民,1947年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担任乡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农林局党委书记等。曾经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等新闻媒体刊发新闻稿件三百多篇,刊发新闻照片四十多幅。喜欢诗歌写作,曾在《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西安日报》发表诗歌四十多首。近几年在《天津诗人》《唯诗缘》《大 写昆崙》《豫北文学》等十多家诗歌平台刊发诗歌二百多首。曾多次在省市区诗歌竞赛中获奖。现任《泾谓诗社》社长,主编《泾渭诗页》,去年编印诗集《黄土撷英》。
家乡(组诗)
文/赵政民
(一一 乡村散记之一)
文/赵政民(陕西西安)
家乡,是插根筷子就能发芽的地方
家乡,是抓一把土能揑出油的地方
家乡,是每一寸方言土语都能挤出眼
泪的地方
家乡,是一碗荠菜饺子、西红柿拌面
能香一辈子的地方
家乡,一马平川却被称为高陵的地方
家乡,是渠井双灌旱涝保收的地方
家乡,是一声咳嗽就让你心疼的地方
家乡,是你从生到死都走不出去的地方
家乡,是泾河渭河为是非美丑立标杆的地方
家乡,是工厂林立阡陌纵横小车如蚁的地方
家乡,是逐渐消失的炊烟在梦里喊你
乳名的地方
家乡,是父亲的小菜园唤你返朴归真
的地方
家乡啊,你不是一枚邮票
你不是一条小船
是一根骨头长在我脊梁里陪我终老的
地方
安魂曲
(一一乡村散记之二)
耱耙犁锄,已成落花流水之势
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的轰鸣高过一切
历史隆隆的脚步声,从这里踏过
几代农家粗手盖起的青堂瓦舍
说没就没了。一堆堆瓦砾砖块
被防尘网掩盖,淡淡的绿色
淡淡的忧伤,哭不出声音的疮痍
像极了影视片中战火袭劫过后的写实
孤零零的大柳树,兀立村头
不管风从那边吹,柳絮像谁的悼词
自顾自地飘着,不管春天的远近
每一片绿叶,都是一缕炊烟
雾霾般地笼罩在失地农民的心头
会哭会笑能耕能织的主人
把陪伴庄稼的日月,挪进
不识四季的单元房
唯有几只丧家的流浪犬
汪汪着村舍最后的挽歌
能收能种能排能灌的沃土
极不情愿地把自己打扮成
绿化带、水泥路、办公楼的摸样
禾苗一样柔软的心,突然
有了钢筋水泥的硬度,有了
网络纵横、车马如蚁的欢腾
一座又一座厂房,伟岸矗立
像攻城掠地获胜凯旋的将军
清明时分,阳光静好,正好
弥补我心头的裂隙,清除胸腔里
的泥泞。我,一头不识时务的
恋家老牛,绕坟丘般的瓦砾堆
轻步三周,用饱含泪水的思念
搅拌一些破碎的文字
为只飘不散的乡愁祈祷
为虽死犹生的家乡安魂
土炕
(一一乡村散记之三)
土炕上生,土炕上长。瓦檐下
土里土气的梦生生不息
儿女的初啼、老人的嚥气
农家的日子,一半长在炕上
酸甜咸淡,土炕都了如指掌
土炕,庄稼人生命的摇篮
哼一段小曲,就是舞台
铺一张芦席,就能开花
燃一把鼾声,就能唤醒千顷稼禾
相依为命的土炕哟
一夜间,变成了唢呐声中
一个渐行渐远的单词
如今,倔犟的爷爷把它盘进了楼房
一个“非遗”里的冬暖夏凉
最适合鸡鸣狗犬落脚。爱攀高枝
的喜鹊也常在这里走亲戚
土坯、土沿,都是
土地的一部分
土里刨食的小麦玉米谷子
喜欢和心事重重的土炕
一块想心事
空荡荡的炕洞
柴火中修炼的胸怀
善良、博大
无论多少陈年往事
都能在这里安然歇息
爷爷的老物件
(一一 乡村散记之四)
一、锄头
锄头,己被几十年的光阴磨秃了
爷爷把它端端正正地挂在墙头
像挂一幅老照片。有事没事
都要瞅上几眼
每次用它把太阳赶下山时
都要用蘸油的抹布,把
细心的锄刃擦亮
生怕它老去
世上还有哪么多恶草
马,不能放南山
锄,不能窝墙角
二、铜烟锅
时时相伴的宝贝
总别在腰上。在
摇尾撒欢的小狗眼里
是一道风景
比花草树木值钱
把水声和鸟鸣糅成团
摁进黄亮黄亮的铜烟锅
看太阳月亮
明明灭灭
四川产的“兰花”叶子是
爷爷的最爱。和时光较量
了大半辈子的牙齿,已七零八落
咬不动硬东西,只能靠
“叭哒叭哒”品咂出
丝丝缕缕的辛辣与酸楚
“有损于健康”的话听得
耳朵起了茧子
只是不管不顾。和
只飘不散的炊烟一样
就好这一口
三、人字梯
几根老榆木做的人字梯
站在果树旁发愣
修剪、整枝、疏果
爷爷都喜欢站在人字梯上
和蓝天绿叶说悄悄话
站在梯子上
就有了树木的高度
就能把心事当发卡
别在树木的高枝上
就能听见,秋季红红的果子
网上叫卖的声音
四、晨景
人老了怕死没瞌睡
鸡叫三遍,未唤醒黎明
先叫醒爷爷。煮一壶龙井
饮一杯晨曦,先于阳光到达田头
羞走了自命不凡的疏星
摸看湿漉漉的晓风
听麦粒灌浆。所有的庄稼
都朝他奔涌而来,他像喝
了一壶老酒,美滋滋地,像
望见了活蹦乱跳的一群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