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可以每日二餐吗?

科学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途径,必须要合理安排每日摄入食物的种类和量,同时保持适合的用餐次数。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方面还是有一些误区的。其中之一就是对糖尿病人一天应该吃几餐存在争议。

01

日常看诊过程中多次发现主要是东北、西北地区老年人习惯于每日二餐。对于健康的中老年人可以一日两餐,对于身体已经出现健康隐患的人一日三餐更加适合。糖尿病人为了避免血糖骤然升高,应该少食多餐。一天至少三餐,对于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最好一天吃5-6餐。在每日总热量和进餐次数形成规律以后,各餐的分配量不能随意变动。一日两餐绝对是不科学的,没有任何证据。

02

每日二餐似乎符合中国古代习惯,是因为宋朝以前都是吃两顿饭的,只是从唐朝开始有了吃三顿饭的“坏习惯”。其实,上古时期老百姓普遍是一天两顿饭,主要是当时生产能力低下,粮食有限。

据《周礼》讲,王一直都是一日三餐的。所以,特权阶级是一天三顿饭。老百姓吃不起,一天两顿就凑合了。所以两餐制不是为了养生,肚子饿了也难受,有条件谁受那个穷罪,实在是是没饭辙。如果古人真的是认为两餐制有助于养生,特权阶级肯定首当其冲,自然不会吃三餐祸害自己的身体。到了隋唐,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上甭管有钱没钱,大家都是一天三顿饭。

03

每日二餐也符合佛教传统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古印度佛教提倡过午不食。这个制度,今天泰国等信奉小乘佛法国家仍普遍实行。过午不食是佛家戒律。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

佛教认为:清晨是诸天进食的时间;午时是三世诸佛进食的时间;日暮是畜生进食的时间;昏夜是鬼神进食的时间。赵朴初老先生说,比丘午后不吃食物。原因有是佛陀的饭食由居士供养,日中时吃一顿,可以减少居士的负担;过午不食,有助于行。另外,印度天气炎热,古佛陀上午出去化缘,化来的食物必须中午前吃掉,若放到晚上吃则会变质。若要下午再次化缘,那真的没时间学习佛法了,与要饭的无异。这一规定也成为小乘佛法的一条戒律。

04

人们常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一养生经验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数量,而且还要讲究质量。午餐应适当多吃一些,而且质量要高。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为原则,至少要在就寝前两个小时进餐。

早餐必须吃

早餐距离前一晚餐的时间最长,一般在12小时以上,体内储存的糖原已消耗尽,应及时补充,以免出现血糖过低的情况。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天天吃早餐(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并保证营养充足。

很多上班族的糖尿病患者,因为早晨时间紧张,不吃早餐或凑合着吃早餐,对控制血糖非常不利,同时还会降低上午的工作效率。早餐不宜吃得过少,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早餐中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接近1:1.5:7,能很好地发挥碳水化合物在餐后快速升血糖作用,同时又利用蛋白质和脂肪维持进餐2小时后血糖水平,使整个上午的血糖维持在稳定水平,满足大脑对血糖的需求,保证整个上午的学习或工作效率。

早餐应包括谷类、肉、蛋、奶及奶制品、蔬菜等食物。常见的比如:一杯鲜牛奶(250克)、一个馒头(标准粉25克)、拌芹菜或者苦瓜、一只水煮鸡蛋。

糖尿病患者尽量不吃糕点类食物,糕点含油和糖多,血糖生成指数也较高,对控制血糖不利。

主食也可以选择馒头、面包、麦片、豆包等。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指出,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食用1个鸡蛋。为了控制油脂的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宜吃水煮鸡蛋或鸡蛋羹,尽量不吃煎鸡蛋、炒鸡蛋。

如果有乳糖不耐受,可以用低乳糖奶制品代替,如酸奶、奶酪、低乳糖奶等,也可以在上午10:00加餐时喝。凉拌菜可以换成黄瓜或西红柿。

午餐要吃好

从早餐中获得的能量和营养被消耗,需要进行及时补充,为下午的工作提供能量,再忙也要吃午饭。一日三餐的两餐间隔以4~6小时为宜。午餐所用时间以30分钟为宜。进餐时间过短,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及消化液与食物的充分混合,影响食物的消化,导致胃肠不适。午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30%~40%。

主食的生重应在125克左右。为了营养均衡,可选择动物性食品75克,大豆20克或相当量的豆制品,150克蔬菜。考虑一下肉、蛋、奶、蔬菜、水果还有哪些食物没吃到,尽量在一天之内把这几类食物都吃全。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平均每天不重复的食物种类数达到12种以上,烹调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

适当适时加餐

午餐和晚餐间隔的时间相对较长,容易感到饥饿,甚至有低血糖的征兆,可以在晚餐前进行加餐,相当于半两粮食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如4块梳打饼干、1片切片面包、200克苹果等,但同时应减少正餐时的主食量半两,这样全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仍保持不变。

晚餐要适量

晚餐与第二天早餐间隔时间很长,所提供能量应能满足晚间活动和夜间睡眠的需要。科学吃晚餐,既能让糖尿病患者晚餐能量不过高,又不会让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

晚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30%~40%,如果晚餐摄入食物过多,血糖和血中氨基酸的浓度就会增高,从而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晚上活动量较少,能量消耗低,多余的能量在胰岛素作用下合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会使体重逐渐增加,从而导致肥胖。坚持每顿少吃一两口,对预防能量摄入过多进而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有重要作用。对于容易发胖的人,适当限制进食量,不要完全吃饱,更不能吃撑,最好在感觉还欠几口的时候就放下筷子。

晚餐过于丰盛、油腻,会延长消化时间,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脑保持活跃,导致睡眠不好。研究表明,经常在晚餐食入大量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会增加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性。

晚餐需要补充蔬菜和杂粮。在外工作一天,很难吃到粗粮豆类和薯类,晚餐时应把这些食材补齐,晚餐谷类食物应在125克左右,可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食物,这类食物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促进肠胃蠕动。另外,可选择动物性食品50克,大豆20克或相当的制品,150克蔬菜。

睡觉前应加餐

糖尿病患者睡觉前应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决定是否加餐。对于从事夜间工作或学习的糖尿病患者,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增加。如果晚上工作或学习到深夜,晚饭到睡眠的间隔往往在5小时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保证晚餐的营养摄入,要吃饱;另一方面,还要适量吃些食物,以免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工作效率。1杯牛奶或几片苏打饼干都可以补充能量和营养。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不吃晚饭也没好处。混合膳食消化吸收的过程大概是4-6小时,刚好适合一日三餐。人体内消化酶的分泌,也有早、午、晚的节律性。如果不吃晚餐,从大概中午到第二天早晨,间隔了18个小时,而胃4-6小时就排空了。

两餐之间间隔时间太长,不利于稳定血糖。低血糖会导致应激激素浓度升高,比如糖皮质激素会增加机体蛋白质分解,造成肌肉丢失,是强烈的免疫抑制剂,长期糖皮质醇水平过高,对维持正常免疫功能非常不利。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也是血糖的应激激素,浓度升高后除了一些不适感之外,主要容易诱发心率不齐。还有可能增加人体氧化应激压力,简单说就是可能造成自由基增多。中枢神经的食物主要是葡萄糖,低血糖还会造成大脑能量供应不足,降低脑力劳动者工作效率。长期低血糖,不让中枢神经细胞吃饱,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中枢神经损伤,这类损伤多是不可逆的。葡萄糖是很多免疫细胞的能量来源,比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低血糖本身就有可能造成免疫细胞活性降低。谷氨酰胺也是免疫细胞的食物,长时间不进食,循环谷氨酰胺浓度降低,也会影响免疫功能的维持。葡萄糖还是心肌的能源,低血糖也会对心脏正常功能产生影响。

为了减少低血糖风险,中午吃得多,会严重加重肠胃负担和心脏供血负担。且头天中午到第二天早晨时间隔太久,胆汁长时间不分泌出来易得胆结石。不吃晚餐有可能增加胃溃疡的风险,一天中有十多个小时没有食物进入胃部中和胃酸,过剩的胃酸可能直接损伤胃粘膜引起胃炎、胃溃疡。

有所谓“营养学家”说,晚上人体不消耗热量,所以不需要吃东西。这种错误太低级了,夜间人体怎么会不消耗热量,晚上人体也要维持体温和免疫功能,大脑活动照样活跃。晚上睡觉了,难道可以不用心跳,不用喘气?有人说,减少热量摄入,有助于保持健康。这话可能是对的。到目前为止,唯一确定能延长生物寿命的方法,就是大幅度减少其热量摄入。这类实验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在不会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把老鼠的食物热量降低到平时的1/3,比正常寿命延长了50%。针对猴子的实验中也获得了类似的效果。但这种方法是减少热量摄入,不代表不吃晚饭,这是两个概念。可以每餐都减少热量摄入,还是要保证一天三顿。

05

对于健康的中老年人可以一日两餐,对于身体已经出现健康隐患的人,一日三餐更加适合,不要随意进行调整。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健康和营养需求进行选择,不要盲目效仿别人,为了控制好体内的血糖,一日三餐都是不够的,还可能需要做到一日多餐。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