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秘方 验方

一、治面神经麻痹(面瘫)秘方

19.1 牵正四物合剂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白附子12克,僵蚕9克,全蝎6克,生地、赤芍各15克、川芎9克,当归15克,桑枝50克,丝瓜络9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活血。

【方解】方中以白附子去头面之风;僵蚕祛经络之风,全蝎熄风解痉;以生地、赤芍、当归、鸡血藤、川芎、桑枝、丝瓜络活血祛风通络。合而用之,共奏祛风活血之功。

【主治】面神经瘫痪。

【加减】面麻痹甚者,加苏木9克;并以醋炒白附120克,盛于布袋之中,乘热熨麻痹之处。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凡颜面神经麻痹,瘫痪出现之口眼歪斜,以及半身麻痹,半身疼痛,半身冷暖,半身汗出等中医所称之中络证,率先用此,效果良好。

19.2 二石复正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石膏20克,石决明30克,麻黄1克,细辛2克,僵蚕9克,全蝎3克,白附子2克,蟅虫3克,生穿山甲6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龙胆草6克,羚羊角粉0.6克(分冲),活络丹1粒(分吞),苏合香丸1粒(分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解】方中麻黄、细辛以驱表皮之风寒,轻可去实,用量不能过多,僵蚕、全蝎、白附子为牵正散,为治口歪专药,但白附子燥热上升,用量亦不宜多,苏合香丸开闭以驱风寒,活络丹通络而治麻痹。惟以上诸药多为辛温燥热之品,故重用石膏、生石决明以清镇之;龙胆草、羚羊角粉清肝热而熄风;穿山甲、蟅虫、桑寄生、威灵仙活血通络,合之共奏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疗效】余每以此方治颜面神经麻痹,颇有捷效,一般服7剂见效,30例痊愈。

19.3 复正散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白附子15克,全蝎6克,白僵蚕、川芎、干地龙、明天麻、双钩藤、鸡血藤、胆南星、丹皮各9克,防风、白芍各15克,蜈蚣2条,甘草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服3~6克,温开水送服。若病重者改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化痰、熄风止痉、活血通络。

【方解】面瘫多因风邪中络所致。盖风邪中络,必先有“肝风内动之相召”,大抵外风乘虚而入,二风相搏,阻遏经络,郁而生痰,痰气交结,气机失畅,内痰壅滞,“风性善行而数变”,其性主动,故证见口眼歪斜证。治宜祛风化痰,熄风止痉,活血通络。方中君以白附子,善清头面之风痰;臣以全蝎、蜈蚣、地龙搜风通络,熄风止痉;且蜈蚣还有良好的舒筋活络,软化血管的作用;合地龙、全蝎其功甚著;佐以防风祛风解痉,僵蚕、胆南星善祛经络之风痰;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化痰止痉;丹皮、鸡血藤、白芍、甘草、川芎活血通络,缓急止痛,又川芎为血中气药,善行气活血,开郁搜风,并引诸药上行,直达病所,故兼之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熄风止痉、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见口眼歪斜、半面麻痹、面颊痛、咀嚼食物不自如、眉毛不扬、眼睑不能闭合、溢泪、口角流涎、鼻唇沟变浅、口淡泛味、苔薄白、脉弦紧。

【疗效】本方使用30多年,治验甚多,疗效卓著,如以1975年~1985年治疗50例为例,用药5~10天,均告痊愈。

【附记】据临床长期观察,本方对于单纯性面瘫,或因中风后遗所引起的面瘫,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9.4 蜈蚣朱砂散

【来源】王应萱,《陕西中医》(2)1991年

【组成】蜈蚣18条,朱砂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为18包,每日服3次,每次服1包,用防风15克,煎汤送服。小儿用量酌减。6天为1疗程。

【功用】益气祛风、搜风通络、止痉。

【方解】方中蜈蚣除风攻毒,善搜经络之风毒,朱砂通血脉益精神,能增蜈蚣搜风之效;更佐防风煎汤以益气祛风,3味合用,药简力宏而效彰。

【主治】面瘫。

【疗效】自1970年以来,多获良验。据有详细病历记载的141例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率达96.4%,治愈率达84.4%。

【附记】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影响面瘫疗效的因素有:①气血不足,可加黄芪30克煎汤送服;②瘀血停积,可加当归、红花、川芎各5~6克煎汤送服;③肌肉萎缩,可加黄芪60克以上煎汤送服,如此随证加用引药,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19.5 乌附星香汤

【来源】李仲愚,《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制川乌、制白附子、制南星、木香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3次,饭后服。制川乌,制白附子、制南星应先煎1小时,待药液不麻口后再加其他药物煎10分钟即可。

【功用】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方解】面瘫,面痛,中风偏瘫,痹证等疾病,其病因病机都是由于感受了风寒。如《张氏医通》中说:“面痛……不能开口言语,手触之即痛,此是阳明经脉受风毒,……自凝滞而不行。”《素问·痹论》也说:“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本方中制川乌、制白附子、制南星都是辛温之品,有祛风通络、散寒止痛、燥湿化痰作用;木香以助理气通经,四药配伍,相得益彰,并可以此方作基础,随证加减。

【主治】面瘫,面痛,中风偏瘫,痹证等。

【加减】血虚者加当归、川芎、生地、白芍(即四物汤)以养血祛风;有瘀血阻滞者加桃仁、红花、赤芍、丹皮以活血祛瘀;筋脉痉挛抽搐者加僵蚕、全蝎、蝉衣、蜈蚣以熄风止痉;有热者加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等以清热;有气虚者加黄芪、潞党参、白术等以益气;头昏,眩晕者加钩藤、桑叶、菊花、草决明以清利头目;大便秘结者加酒川军、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以润肠通便。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对寒痰瘀血痹阻经络者有卓效。

【附记】本方是李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自制有效方剂。临床上广泛适用于面瘫、面痛、中风偏瘫、痹证等疾病,均能收到满意的效果。笔者临床验证有良效。本方对体质虚弱患者慎用。

19.6 疏风通络汤

【来源】雍履平,《脑病辨治》

【组成】荆芥、防风、全蝎、制南星、甘草各6克,白芷、白附子、白蒺藜、乌药、豨莶草、僵蚕各10克,当归、白芍、玉竹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疏风通络。

【主治】面瘫。

【加减】病重者加蜈蚣3克;热重者加黄芩、钩藤、蝉蜕各10克;风寒偏盛者加桂枝;体虚气弱加党参30克。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5剂见效,30余剂可愈。

【附记】亦可用本病专方——新加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牛蒡子、天麻各10克,蜈蚣2克,川芎、当归、白芍各30克,可改散为汤,水煎服,日服1剂,2周为1疗程。风寒重,加防风、白芷各6克;血虚甚加鸡血藤30~60克;痰湿加陈皮6克。屡用有效。

19.7 正颜汤

【来源】焦树德,《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荆芥、防风各9克,全蝎6~9克,白僵蚕10克,白附子6克,蜈蚣2~3条,白芷10克,钩藤20~30克,葛根12克,桃仁、红花各10克,炙山甲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散风活络,化痰解痉。

【方解】方中以荆芥祛散皮里膜外之风,且兼入血分;防风宣表祛风,兼散头目滞气,共为主药;全蝎入肝祛风,善治口眼斜;白僵蚕祛风化痰,其气轻浮,善活面齿咽喉等上部之风痰结滞;白附子祛风燥痰,引药力上行,善治面部百病,合全蝎、僵蚕为治口眼斜(名方牵正散);再配白芷芳香上达,入阳明经(其经络走头面部)散风除热;钩藤祛风舒筋,清心凉肝;蜈蚣祛风止痉,以加强药力之效。共为辅药;葛根轻扬升发,入阳明经,解肌开腠,以利风邪外达,桃仁、红花活血散结,以奏“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共为佐药;炙山甲通行经络,引药直达病所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散风活络,化痰解痉之功,善治颜面不正,口眼斜之有效方剂。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面瘫)。

【加减】兼偏头痛者,加生石决明20~30克(先煎),蔓荆子10克,川芎6~9克;舌苔黄,口鼻发干,咽部微痛,口渴者,加生地、玄参各15克;急躁易怒,胸胁闷痛,脉弦数者,加炒黄芩、香附各10克,生白芍12克;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者,加全瓜蒌30克,酒军3~6克,枳实10克。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二、治疗面部神经麻痹验方

1.勾滕灵仙方

勾滕10g  、威灵仙10g   ,加水两碗,煎至沸加少许生姜再煎。煎后去渣,倒入碗内,放入少许白酒,患者先口服几口,然后洗患部,用手按摩复位,神效。

2. 治面瘫一法 (外敷)
我女儿去年秋天因受风寒,一夜之间口眼歪斜。经多方求医,均未彻底治愈。後经一友人介绍,用马钱子(中药房有售)敷於面部。
  其方法是∶将马钱子用凉水浸泡数小时,用刀切成薄片,然後将马钱子贴在口眼歪斜的反侧,用纱布胶条固定,三大後取下。这样连续三次,即可治愈。
  作法∶1.马钱子可用凉水泡软後,切成薄片敷用,亦可将马钱子捣碎,用黄酒调成糊状,敷於患处。2.将药涂於患病的另一侧,如口眼向左歪,药即涂在脸的右侧,药量不限,边脸全敷药为好。(薛希贤贡方·北京市丰台区工佐乡人富庄12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