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报到,楼下炸锅了
Sep.
18.2020
▽
▽
唯独今早去楼下吃早餐,结果一进早餐店就惊呆了。这家包子铺自过年后就生意冷淡,偶尔人稍微多一些,却也不至于排队。可今天的队伍竟排到了门口,男女老少好不热闹。
前面一桌是四个大人带一个学生,男孩子很成熟的样子,爷爷奶奶却很漠然,没见说一句话。他们几个人坐在一桌,都默默在吃饭,看不出开学的激动和兴奋。反而是身后的那一家人,商量着要去附近的景区游玩,吃得也香,馅饼油条都大口大口地咬着。
其实这两种样貌都是最真实的表现,就和那年我刚上大学时一样。一家三口早早就拖着行李来到了大连,在靠近学校的酒店住下,每天去附近转转,再逛逛学校。时而很兴奋,时而很漠然,感觉那是一场三个人都在接受的转变。
室友菜菜说,刚认识我的时候以为我很难相处,因为我不说话,就坐在寝室床下。爸妈在帮我收拾,而我沉默不语。我解释说,那时候的心情很复杂,因为很快就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了,内心有点小恐慌,还有点舍不得。
因此,当我看见那家“漠然”的餐桌时,其实特别理解他们的感受。家长和孩子都有失重感,毕竟从此以后,他们的距离可能会越来越远。
走出人潮涌动的早餐店,校门口许久未见的车水马龙尤为热闹恢弘。或许这些景致在初来乍到的学生和家长眼中,都代表了这座城市的鼎盛。然而他们不知道,在我们眼里,他们才是热闹的来源,这座城市的生机。
今早的交警穿着整齐,在一辆辆外来车之间酷酷地站立着。这座城市已经很久没有得到过他们的光顾了,因此这抹风景也显得格外奇趣。
很快,我们便走出了人潮。背对着拥挤的人群和鼎沸的车流,我们走向了一条相比之下,了无生气的路。这一路上,我仿佛阔别了曾经的自己,看着父母送别我时的背影,也能感受到有一双双殷切的目光从我身后投来。
这群即将在操场上走出一片绿色海洋的新生们,他们一脸稚气,阳光洒脱,仿佛九月里的一束暖阳,时刻照耀在我目光所及的地方。其实,以后的每一年我都能看见他们,他们不是一群特定的人,而是一群带着特定身份的人。他们其实也不是别人,而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曾遗忘的青春。
大四那年,我在读书分享会上和刚入学的学弟学妹们畅谈。那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很老了,至少在他们眼里,我是即将走向社会的“老大姐”。读书会结束后,我问他们有什么题外话都可以问我,我会无话不谈。一个长相如“青年程序员”的学弟问我,刚上大学的他们要注意哪些能力的培养。
那时候直播已经结束了,如果还是官方的访谈,我也许会说,珍惜课上时间和每一次演讲之类的。但那时我很欣然可以得到这个“过来人”的身份,于是很真心地告诉他们:“为了融入社会而锻炼能力其实是不用心急的,总有一天你们可以完全无阻力地走进这个社会。在大学这几年,重要的其实并不是为了日后而做的准备,而是你眼下对生活的定义和习惯的养成。当然更重要的是,多创造一些美好的回忆。”
我们在最朝气蓬勃的年纪,想到的是如何成为更优秀的人,而当我们走出校园,想到的却是如何用一生来怀念。其实,本可以不用那么心急的,有些事自然就会走到你期待的那一天。我们必然会长大,必然会独立,必然会坚强。有些事,是不需要学习和准备的,生活会逼迫你成为一个羽翼丰满的人,但反而是当初旺盛的生命力,一旦被现实熄灭,便很难再于困境中复燃了。
简媜说:“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少年。”
至今我仍记得离开父母的第一个晚上,我在书桌旁安静地哭泣,那晚我整夜梦见的都是我家里的小床。不过随后,我和爸妈就都习惯了没有彼此在身边的日子。
我们这一路走来,其实不断在做着告别与割舍,为了远方的梦与美,从没停止过。如今,我住在一所大学门口,看着这群热情洋溢的生命在日夜成长。我想,或许每个人的前半生都会不断追逐吧,而后选择停留的地方,便一定是他们心里最留恋的以往。
这时,最美好的事正在发生:他们在眺望自己的未来,我在俯瞰自己的曾经。
雨萌小站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