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发怒上汽奥迪的“联姻”真能“琴瑟和鸣”吗?

与上汽的合作刚传出消息,就遭到了经销商的联名抵抗,使得奥迪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11月14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在上汽集团和德国大众的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引进奥迪品牌产品进行制造、销售,并向中国消费者提供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移动出行服务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深化公司与德国大众的合作。

双方即将成立的上汽奥迪销售有限公司将成为奥迪在华的第二家合资公司,而奥迪也成为在中国市场唯一一个拥有两家乘用车合作伙伴的豪华车品牌,虽然大众中国发布声明称,“与一汽集团已经勾勒出了未来10年他们共同的奥迪业务发展蓝图”。

但面对着“不过是安抚”的质疑声,以及自己内部尚未解决的矛盾,奥迪与上汽的合作似乎不会一帆风顺,而经销商们的愤怒,也让此番合作能否坐实,增添了未知数。

绕不过的经销商

奥迪慨然“二嫁”,自然逃不过两个字——“利益”。

“另寻新欢”的行为,让一汽奥迪的经销商受到重大打击。如果上汽与奥迪的合作坐实,其客户将被进一步分散,营收也会进一步下降,同时,合作以后,无论是大众还是奥迪,对中国市场的管控能力都将进一步提升,意味着经销商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11月12日,一汽奥迪的经销商们以书面形式发出了“书面照会”。“照会”内容称新的销售公司成立,将对奥迪品牌经销商现有渠道造成损害,要求厂家给出明确说明,并要求维护奥迪品牌经销商的合法权益。

而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在广州车展上表态,“奥迪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对于大众汽车集团来说,带来的都是机遇,没有风险”,这样的表态无疑使一汽奥迪经销商们的火气又升了一格,将一汽-奥迪推向了经销商的对立面,安抚过后稍有平衡的关系,再度失衡。

同时,海兹曼对媒体还表示:“奥迪在与上汽启动谈判之前,已经向一汽集团吹风告知相关信息,并且在政府层面也进行了沟通。”尴尬的是,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一汽内部人士透露,奥迪与上汽谈判之前,并没有告知一汽集团相关信息。

海兹曼认为,奥迪决定与上汽合作,但在业务关系上将确保一汽、上汽两个业务之间不会相互侵蚀。可是,原有奥迪的经销商并不相信,“忍无可忍”的经销商决定“放大招”。目前,奥迪现有经销商代表将于11月21日在佛山集体约谈德国奥迪董事,要求奥迪停止与上汽大众的合资。奥迪若不同意,他们将采取强力抵制措施,让大众集团的股票比排放门事件损失的还要大。

目前,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共拥有431家经销商,还有52家已经获批正在建设过程中。此番“对决”,或将是国内汽车流通领域因外方渠道问题而爆发的最尖锐的对抗。奥迪或将面临艰难抉择,不过,这并不是奥迪现在面临的唯一困难。

摇摆的天秤难以平衡

为了防止汽车产业产能过剩,根据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发的现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类、摩托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它汽车生产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境外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相对控股另一家企业,则视为同一家外商。”这意味着外国汽车公司最多只能与两个同类别整车本土汽车公司进行合资。

基于此,上汽大众与奥迪的合作只能采用上汽大众代工生产奥迪品牌车型的方式。其实,这种打政策擦边球的做法,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不过奥迪德国方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虽然海兹曼称,奥迪决定与上汽合作,但在业务关系上将确保一汽、上汽之间不会相互侵蚀。但是从品牌定位到产品线,奥迪似乎都给自己的承诺“打了脸”。

在今年年初的业绩沟通会上,一汽-大众奥迪还提出将在年轻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发力,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汽和奥迪在德国约定,上汽奥迪也将承担奥迪品牌年轻时尚化的重任,定位偏向个性化。

同时,目前一汽-大众已经实现量产A6L、A4L、Q5等车型,奥迪产品库中仍有许多未国产的车型,包括最新发布的Q2、以进口方式销售的A5与A7等。不过,2016年7月,就有消息披露,奥迪Q2新款SUV预计2017年将在一汽-大众工厂实现国产,至于奥迪A5与A7两款车型,由于德国工会要保障德国工人的利益,在短期时间内,很难国产化。这意味着奥迪所能给上汽的主打车型选择并不多。

对于外界流传奥迪将与上汽生产运动、时尚、个性化的A5、Q2等车型的风声,海兹曼在广州车展的采访中并没有予以回应。但是奥迪中国总经理魏永新明确表示:“上汽生产和销售国产及进口车,是双方会谈的方向。”

奥迪发布的与一汽集团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显示,到2015年,一汽-大众将国产5款奥迪e-tron车型,其中包括续驶里程超过5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但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势必是上汽和奥迪未来合作的一个方向,两者如何保持“不撞车”,也极具挑战。

给一汽的“山盟海誓”,难道只是随便说说?其实,奥迪在中国汽车市场能达到今天这个地位,一汽可是功不可没。一汽-大众奥迪,这个年销超过50万辆的豪华车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拓荒者,它不仅改变了国人对汽车的认知,也改变了中国市场对“国产车”的看法。

如果由于和上汽合作,伤害到了为自己付出多年的一汽,多多少少让人觉得有点儿“背信弃义”,这样可能会伤害到其在中国的品牌形象。

用户利益能否保障?

对于用户来说,可能更关心的是产品性能和价格,由于外资品牌在中国生产都会收取技术转让费。

而据经销商投资人透露,奥迪品牌在一汽-大众生产的技术转让费一直很高,为此中方曾多次跟外方协商未果。随着上汽的加入,德国奥迪新车型的中国引入更显得奇货可居。一汽、上汽之间,奥迪德方会择出价高者进行车型投放。

正如一位行业人士评论认为,“竞价机制”下的技术转让费水涨船高也是必然,而这部分费用也最终会均摊到每一辆车型上,每一个奥迪消费者的身上。这位中国消费者最为熟悉且亲近的高档豪华车市场老大哥恐怕从此要被贴上贪婪的标签。

摆在奥迪面前的是,两家文化差异巨大、利益各自完全不同的公司,任何协调、共赢,难度大了不只是一点点。利用两个伙伴相互制衡,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许多跨国公司的惯用的手法,然而,放眼全球,古今中外还从未出现过一个豪华车品牌,通过两条渠道实现共赢的先例。

对于上汽来说,肯定更愿意掌握主动权开辟自己的销售渠道,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未来上汽奥迪成立合资销售公司顺利展开,一汽-大众奥迪原有渠道和上汽奥迪新渠道的管理并非易事。双渠道的内耗,或将使得奥迪在华近30年所打造的低调、富有责任感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豪华车之所以称其为豪华车,核心卖点在于始终如一、不打折扣的高端形象。难度不在于销量和规模,而在于它是否还能够保持“豪华”。

在17日的媒体沟通会上,记者向奥迪中国总经理魏永新和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任思明询问,随着奥迪车在中国大量国产进程加快,追求销量同时,奥迪品牌溢价能力向下的倾向,请问奥迪方面如何看待? 在追求销量同时,奥迪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高端品牌形象?

任思明回复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每个市场每个品牌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对于品牌高端形象受到下滑的影响?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每个细分市场都可以定义高端。对于超跑,奥迪有R8,小型SUV有Q3,对于新能源车,这些车型都能在细分市场都能做出自己的高端车。

真的如奥迪所愿吗?如果未来出现“两个奥迪”,其车价是否会不断下探,从而动摇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豪华车的地位,也成为奥迪在品牌转型之路中,如何继续维持高端形象的一个挑战。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