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34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NO.234
最终杨炎的话没非但没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更强化了李适起用李希烈的决心。
李希烈的任命书还是发了下去。
不过,由于当时正值夏季,江淮一带阴雨连绵,不便行军,李希烈在接到命令后并没有马上出发。
见李希烈迟迟不行动,李适忍不住忧心忡忡:这个李希烈,究竟是怎么想的?
何以解忧,唯有卢杞。
卢杞给他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臣以为,李希烈之所以逗留不进,是因为杨炎的缘故——之前杨炎阻止他出任主帅,他当然对杨炎要有意见了。不如暂且将杨炎罢相,以满足李希烈的心愿,等将来战事结束后,再重新恢复杨炎的职务。
尽管他这段话听起来无比牵强,但李适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饿到极点的人来说,随便什么食品哪怕再不好吃他都会往嘴里塞——只要能填饱肚子,对此时心急如焚的李适来说,随便什么理由哪怕再不靠谱他都愿意相信——只要能促使李希烈快点进军。
更何况,杨炎早已失去了他的信任。
很快,杨炎被免去了宰相职务,出任闲职尚书左仆射。
这当然不是他最终的归宿。
因为,要论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杨炎如果算是大学毕业的,那么卢杞至少是院士级别的。
杨炎没有放过刘晏,他怎么可能就这样放过杨炎?
卢杞任命之前与杨炎曾有过宿怨的京兆尹严郢为御史大夫,命其调查杨炎的问题,还批示了四个字:越大越好。
就跟秦始皇他妈找男宠时的要求一样。
这项工作并不难干。
杨炎从来就不是什么道德标兵。
要从他身上找出问题,比从云淡心远的作品中找出美文美句还要容易。
很快,严郢就从杨炎的家庙入手,查出了他的一个大问题。
所谓家庙,就是宗族祠堂。
古人对宗祠都非常重视,杨炎也不例外。
他当上宰相后,便决定找一块风水宝地重建杨氏家庙。
他看中的这块地,位于长安东南角的曲江池畔,由于那里依城傍水,风景优美,地价非常昂贵,为了筹措资金,杨炎决定将自己在东都洛阳的一处闲置旧宅卖掉,委托自己的心腹——时任河南尹的赵惠伯代为处理。
为了巴结杨炎,赵惠伯动用公款,以比市场价高得多的价格买下了这处宅子,作为官署的办公用房。
这里头的猫腻,杨炎知不知道?
当然知道,只不过他并没有当一回事。
但严郢却对此非常重视,马上就向卢杞作了汇报。
卢杞随即找来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官员田晋,问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置。
田晋回答:根据大唐律令,官员在自己主管的范围内通过交易获利,应该撤职。
卢杞对此很不满意,可并没有发作,依然态度和蔼,言语和气。
然而第二天他却将田晋逐出了朝廷,贬为衡州(今湖南衡阳)司马。
随后他又找来了另一位大理寺官员。
这位官员吸取了田晋的教训,马上表态说:执法人员犯法,必须从重从严处理,臣以为应当处以绞刑。
不过卢杞并没有这么做。
他觉得,以这样的罪名将杨炎这样一个朝廷重臣置于死地,似乎还是难以服众。
因此,他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指示严郢等人继续深挖。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严郢又找到了新的线索。
严郢发现,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开元年间,宰相萧嵩曾在曲江池畔盖过家庙,但玄宗认为那里是风景胜地,不适合建造家庙,便命萧嵩将家庙迁到了别处,而原先萧嵩建造家庙的地方正是如今杨炎家庙的所在地。
按说,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多也就是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而已。
但卢杞只是将这些内容略微改动了一下,性质就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