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1000公里续航 | 光是做大电池!然并卵!

1月16日,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欧阳明高表示:“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能充满电,还很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他一定是骗子。”这一番言论引发了行业内大家对于汽车电池的一系列讨论。那么,在AutoLab内部引发了争论之后,大家这样的电池未来、电动车未来是什么样的看法呢?一起来看看编辑们的看法。
我认同这个观点。欧阳明高指的续航1000公里附带了很多附加条件:几分钟充满、特别安全以及成本极低。事实上,现阶段的技术想要实现这个单一续航指标并不是难事,但要兼顾三个条件,现阶段量产上绝无可能,哪怕实现个把条件都是高难度的事情。
假设电网能承受,目前最先进的800V下270kW充满一块电池(80%)需20分钟,且当下大部分电网根本承受不住,800V下500kW的充电技术更还活在实验室。至于安全问题,这些年的电车自燃够拍一部连续剧了。最后是成本,目前动力电池价格中国全球最低,2019年平均146美元/kwh,要实现NEDC的 1000公里续航得 150 度电起步,电池总成本就要人民币 14.19 万。这个成本低不低你们自己掂量。
不过我要讨论的核心不是欧阳院士说得对不对,而是这个观点在引发大家对电池技术质疑的同时从侧面反映出来的一个现状,那就是当下主机厂对电车续航的盲目追求,大家都在以续航为最大卖点,以为只要续航够高,销量就能上去。
续航焦虑的本质是什么?是补能焦虑。一味提高电车续航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始终有需要充电的一刻,而充电的不方便会一下子打破电动车的所有“美好”。作为新兴事物,电动车和燃油车不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充电相关的配套设施不能完全依赖车厂以外的第三方,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首先,电池供应商需要开发更安全、更大能量密度、支持更高速率充电的电池;再者主机厂要快速把相关技术引进量产上车,并且和充电桩服务商们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多样、更便捷的补能方式;而一切一切的基础是电网,只要整个电网升级换代提高带宽才能应付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在同一时刻大功率高速充电的需求。
遗憾的是,以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水平依然无法做到最优的用户体验,想要提高自家用户的用车体验暂时还是只能靠自己。特斯拉、小鹏、蔚来的超充站、换电站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只要公共充电网络还没有质的飞跃,那么随着自建桩的密度持续上升,这些补能体系将成为这三家公司所独有的竞争力。
理想汽车的李想就认为特斯拉的最大优势究其实是超充。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但凡用过特斯拉超充的人都会赞叹其“一骑绝尘”的充电速度,超充的速率远远甩开了公共充电桩。不过由于目前密度还不够的问题,其体验还是无法让每一位特斯拉车主满意。这种体验的缺失不是桩不给力,而是你没机会享受。
最后总结下,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电车的里程焦虑问题还是要从补能方面着手,提高续航只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手段。当下电车续航已经迈进600公里时代,非常接近绝大多数燃油车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车企与其无休止地搞“续航竞赛”,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让用户快速高效地充上电。
【最后】
有关这个问题,你怎么看?留言告诉我们。

谢谢那么好看的你读完了全文,再给辛苦写作的小编点个“在看”吧!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