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实验的真相-影响孩子自控力的到底是什么|棉花糖|孩子|自控

  我最近在了解如何培养小D的自控力,一提到孩子的自控力,好多文章都会提到那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我周末看到了一篇关于“棉花糖”实验的后续报道,觉得很有启发,想先分享给大家。

  “棉花糖”实验回顾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 Walter Mischel 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招募了600多名四岁的儿童参与这个实验,在实验开始时,他在每个孩子面前的桌上都放了一块棉花糖,并且告诉孩子们,“他需要离开房间15分钟,等他回来时,如果棉花糖还在桌上,那他就会再给孩子一块棉花糖,作为奖励。”

  结果是,每三位孩子中就有两位吃了棉花糖,有的孩子在房门关上后几秒钟就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有的等了一分钟、有的等了五分钟、有的甚至等了十三分钟。而1/3没有吃的孩子,他们会看着棉花糖,不断往后推,甚至舔上一口,或者通过唱歌、踢桌子、闭眼睛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14年后,他找到了当年参与棉花糖实验的孩子进行了后续调查,他发现当年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竞争力”, 可以进入好的大学,高考(SAT)成绩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了210分。至此,他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自控力,也就是延迟享乐的能力,是决定孩子今后成就的重要关键。

  “棉花糖”实验的改良版

  应该说,最早的这个“棉花糖”实验影响了很多父母,甚至有的父母自己在家实践这个实验,希望了解自己孩子所谓的成功潜力,我相信这个实验也影响了很多国内的父母们。但是,如果你只知道第一个“棉花糖”实验,那你的了解是片面的。

  后来,罗彻斯特大学的Celeste Kidd,重新改良了这个实验。在引入“棉花糖”实验之前,她将孩子分成A、B两组,同时让孩子们和她的同事一起画画,旁边放了一盒用过的蜡笔。有一位同事会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现在用这些旧的蜡笔,或者稍等一下,她会去拿一些全新的更加漂亮的蜡笔”。几分钟后,A组的那个成人拿着全新的蜡笔回来了;而B组的成人空手回来,和孩子们道歉,说,“对不起,我记错了,我们没有新蜡笔了。”

  同样的情况又重复了一遍,这次是许诺有新的贴纸,同样的,A组的孩子得到了新的贴纸,而B组的成人又再一次道歉。经过这两次前期的“热身”后, Kidd开始引入了“棉花糖”实验。结果非常令人震惊,A组(也就是成人两次都兑现承诺的那组)的孩子通过测试的比例要比B组的孩子高出四倍。

  我从中的反思

  不得不说,当我读到这个改良后的实验结果时,内心触动很大的。我不否认自控力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以后会专门写从小如何培养自制力),但让我触动最大的是,环境对于孩子自控力的影响。当孩子所在的环境可以始终做到信守诺言,即使再小的事,答应孩子就能做到,那这个孩子就会更加愿意自控;而如果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出尔反尔,连哄带骗”,那孩子就会明白“现在吃到肚子里的才是最保险的”,自然就不会有自控力。

  父母和家人是孩子所处环境最主要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让孩子“乖、听话”,最常用的招数之一就是“哄骗”,随口许诺,“穿上鞋子,待会给你买冰淇淋”;“写完作业,带你去儿童乐园玩”;“吃好饭,我们就看动画片”。但非常经常的,当孩子乖乖听话了,我们也许太忙了,就会把这些随口许诺忘记了,并且以为孩子小,没记性的,不影响的。

  但是下次,当我们再要求孩子把鞋子穿上时,孩子第一时间就要先吃冰淇淋;当我们再要求孩子写完作业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先要玩一会;当我们再要求孩子把饭吃完时,他们的要求是要边看动画片边吃,不然就不吃。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给他们的口头支票都没有兑换,孩子慢慢就明白了,“忍耐一会就能多吃一个棉花糖,那是骗人的,我不如先吃下这个棉花糖更加稳妥。”

  有父母会说,“那当时的确忙就忘了,我后来也道歉了啊。”当日盼夜盼的那个期待没有实现,孩子一定会感到失望和委屈,也许他们当下的确原谅了我们,但这种失望和委屈的情绪却一直会在那里。 而如果我们还不断地重复着“承诺-道歉”,那长期以往就会影响孩子对于周围的人和环境的信任感,就会影响他们很多的决策。承诺是个特别严肃的词语,如果我们无法兑现,请不要随意说出口。

  而我们再回头看一下,很多时候我们给予的许诺,无非是为了自己方便,穿鞋、写作业、吃饭时出现的问题,本该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和耐心去“矫正”,但我们选择了一条捷径,就是希望“哄骗一下”解决当下的问题,却从未真正想过要从源头解决问题。要知道出来混都是要还的,“狼来了”的故事说多了也就不奏效了。

  下一次,当孩子又出现任性淘气的现象时,当我们又想用一句轻易的许诺来蒙混过关时,请千万三思。这样的许诺,不仅没有从实质上解决当下的问题,还从长远损害了孩子的自控力,得不偿失啊!

  参考:《Rational snacking: Young children’s decision-making on the marshmallow task is moderated by beliefs about 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by Celeste Kidd,Holly Palmeri,Richard N。 Asli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J小D”]

(0)

相关推荐

  • “棉花糖实验”这么简单就能测出娃未来会不会成功,要不要试试?

    文丨常爸  编辑丨金雀儿 来源 | 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 推荐丨布谷学习(ID: iBookgood) 布谷老师 大概在家隔离太久父母们无聊了,去年国外版抖音就兴起了一场&q ...

  • 棉花糖实验

    ■■■ 01 背景介绍 1930年,Walter Mischel出生于维也纳,因为纳粹的缘故他的家族在1938年移民至约纽市.他一开始的兴趣是艺术,但他1951年起开始在纽约市立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1 ...

  • 越不让吃糖,孩子吃得越多?关于自控力,很多家长都理解错了

    作者 | 云译 "如果孩子摔倒了,等他自己爬起来. 就算他哭得惊天动地,也不能心软,这样他才能学会管理情绪. 如果孩子想买玩具,绝不能随意满足他的需要. 就算他撒泼打滚,也不能妥协,这样他才 ...

  • 自控力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应该这样去培养

    "经常任性""很难约束""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大哭大闹""上课小动作很多""有喜欢的东西一定立马就要得到&quo ...

  • 一粒棉花糖

    每周送达您掌心的书香 ID:risk_manager 图片来自于网络 棉花糖实验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斯坦福大学必应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的一项简单研究,给孩子们两个选择:立即拥有一粒棉花糖作为奖励:或 ...

  • “延迟满足”,你怎么看?

    提到延迟满足,必须要先说说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1968年,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在位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比英幼儿园进行了关于幼儿自控力的&q ...

  • 延迟满足,多少父母都用错了

    很多孩子都盼望着长大,因为"小孩子才需要等一等,成年人当然是立刻马上". 那些未经驯化的人类幼崽们,带着不加掩饰的欲望向这个世界伸出双手:"我要这个!我现在就要嘛!&qu ...

  • “延迟满足”的坑

    发布时间:2021-03-21  很多人多都听过斯坦福大学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就是让小朋友单独待在一个房间,发给他一块棉花糖,并且告诉他,他可以马上吃掉,但是如果他能等十五分钟后再吃,就可以再奖给他 ...

  • 从“棉花糖实验”了解延迟满足的重要性,养育自觉自律的孩子

    全文字数:2800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棉花糖实验",您学会以后不妨在孩子身上试一试!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 ...

  • 棉花糖实验:拥有“延迟满足”的人到底有多逆天?但问题是怎样做?

    50多年前,心理学界的元老人物沃尔特·米歇尔博士曾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博士给了一群小孩子2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立刻得到奖励(即可以立刻吃掉摆在面前的一颗棉花糖),第二种选择是在这一 ...

  • 改良版「棉花糖实验」:与同龄人展开合作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作为经典的儿童心理学实验,「棉花糖实验」自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以来,许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旨在让孩子能够在未来拥有更好的人生表现. 在此之后,也有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原版实 ...

  • '棉花糖实验':孩子迟延满足背后是自律,5个方法养出自律好孩子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斯坦福大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进行了的一系列实验,来测试儿童迟延满足的能力和日后成功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研究人员让一群4到6岁的儿童在15分钟内选择吃一个棉花 ...

  • 一个棉花糖实验,看看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棉花糖实验是斯坦福大学WalterMischel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一样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饼.巧克 ...

  • 哈佛教授: 自控力是个伪命题, 孩子拖延症的真相是“习惯”

    作者:梁跃 来源:朗播(ID:langlib) 75%真实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叫Tal,哈佛大学心理系大三的学生,同时也是学校壁球队的主力. 他每天很早起床去跑步,然后去学校,一天的课程结束后,他会去球 ...

  •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告诉孩子该做什么!

    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个4岁的孩子单独待在房间里,给他一颗棉花糖,告诉他,如果他能坚持15分钟不吃这颗棉花糖,会再给他一颗作为奖励.   门被关上之后,三分之二的孩子急不可耐地把棉花糖送 ...

  • 有自控力的孩子,是因为父母都做对了哪些事?

    简简周 / 文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告诉参与实验的学生,可以想任何事情,但就是不要想白熊. 这些平时几乎不会想到白熊的学生们,就因为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此刻却 ...

  • 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因素和解决办法,家长都知道吗?

    孩子学习的过程就是比拼专注力的过程,很多时候并非是天分越高的孩子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而是专注力越强的孩子,能笑到最后. 在塑造孩子专注力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不太清楚该如何去做,往往只是通过唠叨或者和孩子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