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欢乐喜剧人》是招黑体质?错,是口碑平台病了!

春节假期过后,内陆电影市场进入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好莱坞屠榜期。在这一个来月里,每天的票房榜前十名中,差不多有八九个都是外国影片。国产片能挤进榜单的,竟然只有《通灵姐妹》、《碟仙诡谭2》这种小成本惊悚片。正经的国产大片、国产大导、国产大咖,没有一个敢来正面抗坞的。没想到,电影圈的人没胆量,喜剧圈的人却动手了。集合了内陆众多喜剧人的电影《欢乐喜剧人》上映,一举杀入日票房榜前三,打破了好莱坞的垄断。然而,这堪比国足踢赢韩国一般提气的事儿却蒙上了一层灰----《欢乐喜剧人》在各大口碑平台上的分数低到令人不忍直视。

把《欢乐喜剧人》的平台口碑分数平均值大幅拉低的,是众多恶意的1分/1星评价。时光、豆瓣、猫眼、格瓦拉等众多平台上,都能看到为数众多的无履历小号刻意地给《欢乐喜剧人》打了最低的分数。其中最搞笑的是格瓦拉平台上,《欢乐喜剧人》的评分记录为:98%的用户打了9-10分,1%的用户打了1-4分,综合得分只有3.6分。这个结果还真不是高中数学所能够理解的范畴哇。由此可见,并非《欢乐喜剧人》自身属于招黑体质,而是因为这些口碑平台的评分机制,以及这些打分用户的心态,有些奇怪。

口碑平台的病态打分由来已久。像《摆渡人》、《长城》这种招黑体质,虽然影片没有达到优秀的级别,但也不至于被踩至一无是处。中国的键盘侠似乎长期患有固化偏见。有影片未映先热,就有影片未映先黑。网友对某导演、某偶像的崇拜和期待,可能助推电影评分;网友对某明星、某类型的偏见和吐槽,也可能拉低电影评分。固化思维谁都无法避免,但是因为集体性固化偏见而导致良心之作无法得到应有的口碑评判,就不免令人痛心了。

许多良心之作只因其涵盖了一点点某种令人不安的元素,便遭遇了远超其品质的恶评。比如某些争议艺人出演的作品,都会因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欢乐喜剧人》不是神作,但是它强大的喜剧人阵容、充足的喜剧化元素,在映前也收获了大批量的“想看”,可一上映就被恶评淹没,当真是不正常得可笑咯。

内陆的口碑平台,尚不能限定必须是买票看过电影后才能打分。比如豆瓣上就经常能看到有些招黑体质的电影,在上映前就已经被用户打了几千个一星。不需要实名认证的注册机制,也给了水军操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水军为我所用,可以让影片评分虚高;水军为敌所用,就可以把竞争对手的分数踩在脚下。“打一分,给差评”更是已经成为现在网络用户刷存在感的一大手段,真真属于病态。没有健康的土壤呵护,我们怎么种出抵御外敌的栋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