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二十九】王世国:晨曦再也无法透进的山村
晨曦再也无法透进的山村
王世国
我是原三祝公社,东风大队,大闸生产队的村民。出生于大闸队也就是王大屋,生长于王大屋,年轻时居住在王大屋。
王大屋,本是一个古老的庄园村堂,新中国成立前后也就是百十人居住的小山村,据说村庄始建于明初。
高大的门楼,順着青白石台阶而上,一对白石墩支撑着双扇掛着狮头环的大门,一根檀木挡栓足有百十斤。楼内两侧一对舂米的石臼威武雄壮,似是一对护院的家丁。
二道门,从地面到门头一色的浮花青砖垒砌,与大厅之间空出一块下马落轿之地,八柱挺立雄伟的大厅,雕梁画栋,两厢存放着好多好多收谷的斛桶和全木制品的独轮车。
两道耳墙的天井被阴阳相隔的两池衬托,给后面的厅堂添加了一些高雅的形象,浮雕的圆木柱梁长廊,造型花格的六扇木门,给堂屋内供桌上的历代祖先牌位增添了令人肃敬的气场。乡邻围堂而居,四周古老松柏环绕……这一切还在我记忆中幼小时那年代里封存。
随着屋下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社会不断的改革变迁,古老的松柏伐没了,古老的厅堂坍塌了,乡邻居家四散错落,杂乱无章……那些年分田到户、互助组、人民公社,开垦了不少田地,兴修了无数河池,日子虽然有些清苦,但心情却很舒畅,我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成长,看着村堂的兴衰,从小学到初中,我也憧憬过未来。
改革开放,责任田到户,因极少的田地以及微薄的收入,支撑不了当时的生活需要及消费水平,未能升学的我只能学艺谋生。慢慢地、慢慢地,屋里的年轻人都相继背井离乡,步入了外出打工的征途,谁又曾想过这样一走就是几十年光景。
回家过年,看看长辈,瞧瞧田地,一年又复一年,父辈们渐渐老了,许多位已不幸离世。因越来越少有人在家耕种,肥美的山地慢慢地荒芜,杂树荆棘丛生,一条进入村庄的水泥路,被杂草荆棘占据小半,驱车艰难通行,屋里常住着二十多位年长的老人及为数不多的中年人。每每看了此情景,我心里说不出的五味杂陈,只怨当初的胸怀大志,却发展误门,现只够自保的我,没法为改变乡邻掏出谋求发展的资金,壮志未酬已老身,穷酸回乡谁知名;余心想着近邻好,堂前话语无人听。
其实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来了,政府倡导建设新农村,让荒山流转,以山养村。我想我就为屋下出谋划策吧!尽我一份为屋里人出把力的心,也为我自己留一个念想,我也曾经是王大屋人。生我的地方,养我的土地,还有看着我长大的乡邻,我不想在不久的将来,王大屋在中国的地图上消失。兴心满满,心血淋淋!为之一年的奋斗,也许会事败垂成!无须阐明的细节,无法控制的悲声!……
在这里附一首《晨曦再也没法透进的山村》
一个房屋错落的小山村,
常住人口也就百十人;
雄鸡共鸣之音,
催动袅袅而起的炊烟斜行。
朝阳初升,
周围冈上的小松树绿色迷人;
池塘中的清水倒映着蔚蓝的天,
梯田里的庄稼间闪烁着耀眼的明星。
微风轻抚着弯弯小河里的莲菱,
锦鲤莲叶下漫游穿行;
一曲高亢的信天游飘来,
原来稻田里早有耕耘的人!……
景色如画,
风情怡人;
沉醉如梦的过去,
醒来的现实令人震惊……
窄窄的水泥路
虽环绕了村子周围而行,
荆棘却缠腿横生;
美丽的小二楼错综座落,
家家门前却都是污水泥瀮。
硕大的池塘里
漂浮着无名的藻影,
河面已被淤泥
堆积而生的水草铺平;
杂树参差遮掩成荫的黄土冈,
使晨曦再也没法透进小村!
固步自封的村友,
因小失大的乡邻;
外乡都成了美丽的庄园,
你们何时将自己的眼界提升?!……
审稿:丁松 编辑:夏显亮
作者简介
王世国,网名追梦人,安徽安庆市怀宁县人,居住县城高河,常居天津,就业于天津,业余诗词爱好者,作品散见于(溵川文学)(广州市新塘文学)(心悦文摘)(江南传媒)(作家平台)(桐丘诗刊)(国际文化)(人文邵东)(读后感杂志)(汗滴化雨伴笔耕)(掌悦时光)(峄阳贾氏文化研究)(兰亭阁诗词总社)(文心社)(齐鲁文苑)(冰洁诗刊)(诗罄贵州)(雪国文学)(思归客诗刊)(中国诗歌网)等多家网络平台,思归客诗刊特邀作家,有作品在《阳城诗歌》《冰洁诗刊》《思归客诗刊》纸刊出版。写作宗旨:写自己,喻世人,道时事。
“孔雀文化”
——在等你
长按扫码可关注
链接:
(征文本微刊不支付稿酬,奖赏款100%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