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光汉——同学聚会前后

同学聚会前后

铁八团魏光汉

2017年是我高中毕业五十周年。正是从1967年开始,结束我的学生生活。此后不久便开启了我人生新的征程。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人生驿站,张实红同学专门建立了一个名为《三三九九》的微信同学群,他是理所当然的群主。同学们商定在三月底四月初举行一次毕业五十周年聚会,群主是本次聚会的主要召集人。为了如期参加这次聚会,又能看望父老乡亲,我决定提前出发。鸡年的春天来得早,阴历的脚步快要赶上阳历了。阳春三月,北京的暖气似停还供,咋暖还寒。我刚过古稀,携老伴离别京城,回到阔别多年的故里,去与荆楚的春天约会。

回到家乡的怀抱,顿觉一片温馨,满目山清水秀,桃红柳绿。刚进家门,父老乡亲们就把家里围得水泄不通。上了年岁的人都能相认,年轻人和小孩子却是相见不相识。相识的亲切地喊我的乳名,不相识的只是相互瞅着、笑着。弟弟一边散着烟、发着糖,一边介绍情况。此时我自然联想到贺知章《回乡偶书》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几个发小听说我从北京而来,不停地打听京城过去和现在的状况,特别是故宫和毛主席纪念堂的有关情况,我一一作答。

我们在家住了一天,温润的气候很快消除了旅途的疲劳,嗓子也不再发干了,浑身自在多了,真是神清气爽。我们围着村庄和周边田野浏览了一圈,发现村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多数人家盖起了楼房,饮用的是自来水,收看的是数码彩电。过去的羊肠小道已被水泥路取代,房前屋后的小茅窖和垃圾坑都不见踪影,取之以代的是公厕和垃圾站。文化活动室和健身路径提升了乡亲们的文化品味。田野里不再是单一的粮食作物,各种经济作物星罗棋布,其间还有鱼塘、养殖场等等。我们走着、看着、想着,感到农村与城里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刚晴了一两天,就变成了阴雨连绵。开始,还觉得挺清新的,可是没完没了就令人厌烦。我们只好冒雨到各个亲戚家去串门,好在路面硬化了,可以四通八达。我们打着摩的走东家、串西家。先去拜访舅父大人。他老人家年近九旬,是亲属里的年长者,德高望重,我一向敬重他。他的门下有众多的外甥,每年过年一大群外甥都来给他拜年,除了享受一席盛宴外,每人还能得个红包。后来外甥们都成家了,谁家有个难断的事,就把他老人家请去当包大人。因为“娘亲有舅”,他的身份摆在那里,加上他以理服人、秉公办事,所以一言九鼎,说话算数。他看事情很有眼光,虽然身怀绝技,有理发和理疗的出色手艺,为了把几个孩子培养成才,毅然辞去手艺活,在小街上摆摊经商,经常往返于城乡之间,吃尽了苦头,终于培养出了三个大学生。我们见到久违的舅父大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意。他的身子骨不再硬朗了,但是头脑依然清醒。已退休的长媳在家里专门侍候他。我们交谈了一阵之后,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只好依依惜别。

我在家里小住了几天,便到了聚会的日子。三月三十一日,天公作美,雨霁天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一早起床,吃罢早餐,便向离别五十周年的母校出发,经过約一个小时的行程,到达了仓埠镇。由于聚会地点设在仓埠山庄,这是新建的旅馆,在记忆中不曾留下印象,经过一番周折总算找到了这个美丽的山庄。楼台亭榭,青砖黛瓦,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美若仙境。好在这里离母校不太远。没有多久,同学们陆陆续续从各地都赶到了这里,有的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来,有的从武汉、西安、太原、长沙等省城而来,有的从故乡各地而来。更为难得的是当年的班主任、年近八旬的语文老师游庆祥和她的老伴於志清老师,从广西千里迢迢地来到昔日的园地与同学们相会。当年的班长王胜利同学不顾癌症晚期的病痛,在家人的护理下特意前来与老师和同学们相会和辞别。学生拜见老师、同学们互相见面,本是十分高兴之事,可是会面的情景却有点尴尬,许多人见了面却不认识,只有道出了姓名之后才从记忆中找到了对方的模样。五十年,半个世纪呀!当年的帅哥和靓女都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颜面和身材都变了,哪能认得出来呢?经过介绍和交谈,彼此的双手紧紧相握,眼中的泪花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真是岁月不饶人啦!当日下午,聚会进入了主题。会议室里悬挂着“新二中六七届高三(3)班毕业五十周年聚会”横幅。新二中的现任书记和校长与当年该班的学子和老师欢聚一堂,共叙友情,畅谈感悟。气氛热烈,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座谈会结束后他们共进晚餐,举杯祝福师生恩、同学情长存。晚上,师生们在歌舞厅举办联欢晚会,或诗歌朗诵、或载歌载舞、或曲艺杂技、或模特表演、或家乡小调,精彩纷呈,欢歌笑语,不亦乐乎。次日,师生们回到阔别多年的校园,重温梦境,寻访青春,参观展览,观察新貌,展望明天,倍感教育重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吃罢午饭,师生们念念不舍地返程了。

歇了一天,我们就去看望姐姐。姐姐今年七十四岁了,除了耳弊之外,没有什么大毛病。她的福气好,四代同堂。三岁的重孙子非常淘气,满屋子打闹,墙壁上有他的不少“佳作”,电视打开就是他的少儿频道。小皇帝玩得高兴,一家人就开心。看到姐姐的天伦之乐,我们也无可厚非,何况我们还享受了“太舅爷”、“太舅婆”的美称哩!与姐姐作别后,我们先后到内弟家和姨妹家小住几天。两家相距几十里,乘车四十分钟即可到达。他们都是住的楼房,前者是小二楼,后者是小三楼,都是单家独院。堂屋(客厅)宽敞,卧室多间,浴室和卫生间,电器和家具一应俱全,我们觉得很舒适。特别是主人热情随和,我们就像住在自己家里一样,轻松自在。天天吃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各种土特食品,如汪集鸡汤,涨店鱼面,仓埠油面,陶河板鸭以及糍粑、豆丝、龙虾、草莓等等,真是大饱口福。

清明节前,我和老伴先后为双方的父母扫墓。两家的兄弟们都很孝敬,他们用大理石为父母树碑,用金色的碑文为双亲立传。我们来到墓碑前,立即进入了庄严肃穆的氛围。依照祭祀的程序,先用抹布把墓碑擦得明亮,在墓前插上鲜花,点亮蜡烛和香火,在坟墓上挂上纸(意在盖瓦),而后焚烧纸钱,边烧钱边与父母对话。我们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情,报答双亲的养育之恩,祈福先人在天之灵,护佑子孙免灾降福。最后燃放鞭炮,与故人辞别。

校对李汪源

(0)

相关推荐

  • 期待中的同学聚会

    高中毕业四十年,当年的稚嫩少年,现已年近花甲,青丝变白发明目现老花.到了这个年龄,似乎更加思往怀旧,更难忘人生中曾有过一段同窗共读的时光! 我们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一代人,经受过艰苦的生活磨练, ...

  • 魏光汉 : 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

    八一建军节 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 铁八团魏光汉 昨天,原铁八团在京老战友于京西联通太和蜀中仙大酒店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何以见得如此?笔者将此次相会归纳如下几种不同凡响的聚会: 茶话会.诸位战友散居 ...

  • 铁八团魏光汉——青史永不老

    沙景昌与张涛创作的诗朗诵--心中的铁道兵兵魂 永远的铁道兵 青史永不老 铁八团魏光汉 英雄的铁道兵自1948年诞生(其前身为铁道兵团)后,先后走过了三十五年的光辉历程.其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 ...

  • 魏光汉——丰富多彩的牛年

    JOIN US 丰富多彩的牛年 铁八团魏光汉 元宵节一过,标志着牛年春节过完了,用我们家乡的话说,就是年过月尽.我对牛年过节的感受是:丰富多彩,耐人寻味. 所谓丰富,包括物质丰富和精神丰富.自从解决了 ...

  • 铁八团魏光汉——会干更要会算 :回忆当年经济核算活动二三事

    永远的铁道兵 [投稿](原创首投) 会干更要会算 --回忆当年经济核算活动二三事 文/铁八团魏光汉 我们铁道兵部队当年在从事铁路施工活动中,总体上是按计划经济运作的,任务的下达是指令性的,部队生活是供 ...

  • 铁八团魏光汉——红色之旅:韶山之行

    红色之旅(一) --韶山之行 铁八团魏光汉 我在铁八团服役之时曾经两次上军校,第一次是1977年春天,上的是铁道兵军政干校,主要任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制为半年.第二次是 ...

  • 铁八团魏光汉——红色之旅(二):井冈山之行

    迎接八一建军节 红色之旅(二) --井冈山之行 铁八团魏光汉 我第一次上井冈山是在1977年春末夏初之时去的,由于时间短促,没有来得及细看.第二次则不然,把参观考察作为学习毛主席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所 ...

  • 铁八团魏光汉——红色之旅(三):板仓之行

    庆祝八一建军节 红色之旅(三) --板仓之行 铁八团魏光汉 板仓位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现称开慧镇),距离军校不远,要去很方便.星期天个人可以自行而去,多数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去的.我先后去过几趟,每去一次 ...

  • 铁八团魏光汉——说说团拜会

    说说团拜会 铁八团魏光汉 团拜会是我国人民在春节或春节前夕集体拜年的一种仪式.大至国家,小至家庭,中间层面繁多,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春节团拜会. 记得我在童年的时候,过了腊月初八,天天板着指头算,还有 ...

  • 魏光汉——搭 配

            搭 配    铁八团魏光汉 过去在我们铁道兵部队,从上至下对班子建设十分注重搭配,尤其是两个主官之间的搭配更为重要.上层的情况咱不了解,基层的情况比较熟悉.一个连队,连长与指导员的搭配 ...